覃黃臻
24歲對許多年輕人而言,還是探索世界的起步階段。而24歲的廣西河池市東蘭縣長樂鎮返鄉青年韋承浩,已打開竹鼠養殖致富之門,昂首奔向“錢途”。
韋承浩18歲中專畢業后,到廣東省中山市打工。在業務熟練后,他的工資漲到每月6000元,但工作需要三班倒,而且經常加班,比較辛苦。年輕人愛動腦,韋承浩見到工廠周圍有人養竹鼠,他一算“竹鼠賬”比打工利潤高,再通過上網查資料,他發現竹鼠養殖方法簡單,市場需求大、前景看好。于是,在2009年年底回家探親時,韋承浩就盤算著搞竹鼠養殖。
2010年4月,韋承浩拿出打工積攢的2萬元,買回40對小竹鼠,在自家小樓頂樓飼養。韋承浩回憶道:“當時除了爸,家里其他人都認為我放棄廣東的好工作好收入回家養竹鼠,簡直是瘋了。但我堅持走自己的路。”
創業之初,韋承浩就面對重創——許多小竹鼠出現不明病癥,一下就死掉三分之一。韋承浩回憶道:“當時又心痛又困惑,可我不想就此放棄,反復琢磨,后來打電話咨詢專家,才明白原來是竹鼠窩放置頂樓、早晚溫差大導致小鼠發病的緣故。”
“鼠病事件”讓韋承浩下定決心要學好養殖技術。他報名參加東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創業培訓,租下長樂鎮永模村原坡豪供銷社200平方米的舊瓦房,并購進100對種竹鼠,掛牌成立東蘭縣第一個特種動物養殖場“坡豪特種動物養殖場”。
2010年8月,竹鼠成熟并開始產仔。當年10月,韋承浩賣掉20對種鼠,每對獲利400元,賺到了創業“第一桶金”8000元。
為了擴大知名度、打開市場銷路,韋承浩還大膽在東蘭縣電視臺投放“竹鼠廣告”,宣傳竹鼠的營養價值和甜美滋味,很多人看到廣告后,打來電話訂購。經過2年多的苦心經營,坡豪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場房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有標準鼠窩500多個,存欄竹鼠600多只,年收入15萬元。
韋承浩返鄉創辦竹鼠養殖場,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村委幫助他向當地信用社辦理2年的貼息貸款5萬元。2012年,韋承浩的坡豪養殖場注冊為微型企業,注冊資金10萬元,政府給予創業補貼2萬元、下發資本金補助資金3萬元。韋承浩感激地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黨委政府和人社部門幫助我創業,我要帶動大家奔‘錢途。”
在坡豪湖聯合黨支部及坡豪湖自然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引導下,韋承浩在坡豪養殖場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先后帶動坡豪湖周邊45戶農戶養殖竹鼠,并與養殖戶簽訂供銷合同。養殖場負責提供種鼠、技術指導,幫助養殖戶銷售竹鼠。東蘭縣移民部門從水庫移民增收項目專項資金中重點對養殖竹鼠35對以上的示范戶每戶扶持1萬元。截至目前,長樂鎮養殖戶養殖竹鼠已達4000多對,總產值達50萬元。
“這是個富農產業,群眾養殖積極性很高。”韋承浩表示,2013年,他的坡豪竹鼠養殖場純利潤達30多萬元,大大超過在廣東的打工收入,現在家人都支持他繼續發展竹鼠養殖業:“小小竹鼠讓我嘗到了自主創業的樂趣,也體會到了回報鄉親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