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舉行
三大行業領跑 大專人才受青睞
本刊訊(記者 梁 歡)2014年2月22日,2014年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在南寧舉行,689家用人單位為入場的約6萬名求職者提供了約8200個職位、超過3萬個的就業機會。本屆人才交流大會在參展單位數、提供職位數和崗位數方面均創下歷年新高。
其中,建筑/房地產/物業管理、貿易/消費/家用電器、制造/加工/汽車三大行業的用人單位占據前三名,三大行業的用人單位數占到了所有用人單位數的近一半。在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方面,用人單位對具有較高學歷,偏重操作能力培養的大專學歷人才更為青睞,需求量達到37.75%,對本科畢業的求職者需求僅為18.70%。在用人單位提供的職位方面,銷售/客服/技術支持類、建筑/房地產類、人事/行政/高管理類三大類職位最多,三類職位需求數占到所有職位數的46.75%,達到3847個。
桂林市:
多舉措架起就業“金橋”
本刊訊(通訊員 唐寧遠)2013年,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圍繞“就業優先”戰略,大力推進工作創新,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成效凸顯、亮點頻出。
該局一是搭建信息平臺做好就業服務。不斷完善企業崗位需求信息庫和求職人員信息庫,根據供需狀況及時搭建對接平臺。二是創新活動載體拓寬就業渠道。積極推進不同群體的就業工作,先后組織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活動。三是創新工作方法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抓住就業指導、就業政策、就業服務“三條主線”,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搭建起“溝通無障礙、對接零距離、服務全方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平臺,共組織4650家用人單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34730個就業崗位, 15500多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四是開展技能培訓力推素質就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和在崗培訓,共舉辦培訓班289期,完成市本級職業技能培訓6346人,創業培訓3631人。五是用活政策實現就業帶動創業。出臺了各類政策,促進了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良性流動,還積極推進了就業見習制度,認定8家就業見習基地,提供了200多個見習崗位。
防城港市:召開第五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評審會議
本刊訊(通訊員 蘇桂榮)2014年2月12日,防城港市召開第五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評審會議,對33名第五批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候選人進行集中評審。
該市創新評審方式,評審會上由候選人通過PPT形式展示近三年來個人主要業績。在聽取業績介紹的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形式進行表決,最后評出25名同志為第五批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入圍人選。入圍人選經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核,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示、市委審定等程序后,正式成為第五批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并進行表彰。為確保評審工作的客觀公正,本次評審還聘請了市紀委的同志擔任監督員,對評審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督。
梧州市:切實關心關愛農民工
本刊訊(通訊員 袁 雅)梧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抓緊節前節后有利時機,迅速啟動關心關愛農民工“五送”活動。
一是 “送維權”。春節前由人社、住建、公安、交通、水利、財政、工商、總工會等部門聯合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大巡查活動。截至目前,巡查了2197戶用人單位,涉及勞動者9.27萬人,審查了2197份單位的規章制度,為5933名員工追回工資4280.53萬元。二是 “送崗位”。對園區企業和服務企業(單位)用工需求開展調查,印制包含127家企業、12491個就業崗位信息的《“春風行動”就業崗位信息》小冊子,并深入鄉鎮舉辦20場送崗位專場招聘會。三是 “送培訓”。加強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實名登記,收集農民工的就業及培訓意愿,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四是 “送政策”。通過勞動力供求洽談會,及時為農民工提供有效的崗位信息,設立農民工服務專窗為農民工免費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咨詢、就業信息等服務,積極促進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五是 “送溫暖”。積極與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聯系,協助各部門開展服務工作,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政策宣傳等綜合服務,以東出口春運服務站為重點,引導駕摩托車返鄉人員進站休息并提供服務。
河池市:召開微型企業
“創業之星”座談會
本刊訊(通訊員 周蘇云)2014年1月24日,河池市召開微型企業“創業之星”座談會,交流微型企業創業的經驗,探討下一步創業工作新思路,15名微企業主獲得“創業之星”表彰。
據了解,近三年來,該市共發展微型企業3230戶,從業人員11707人,累計給2508戶微型企業發放資本金補助資金7035.98萬元。兩年來,全市開展創業培訓3369人,其中培訓后當期成功創業3129人。兩年來,發放小額貸款1094萬元,帶動932人就業創業。
玉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
開展“關心關愛農民工暖冬行動”
本刊訊(通訊員 梁 鋒)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結合工作實際,在全系統開展“關心關愛農民工暖冬行動”,組織干部職工、培訓專家上門為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就業指導服務、人社政策咨詢服務、農民工維權服務以及走訪慰問農民工等其他服務。
活動開展以來,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迅速行動,為農民工送技術、送政策、送信息、送溫暖。據統計,目前該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共組織培訓專家深入鄉鎮、村屯、企業舉辦技能培訓班8期,培訓農民工500多人;召開農民工座談會6個,入戶走訪慰問農民工150多人;為 4186名農民工追討回工資5279萬元;舉行招聘會5場,組織市內企業200多家,為農民工提供崗位5000多個,幫助就近就地就業;發放就業、社保、維權宣傳資料8000份,服務群眾達5000多人次。
上林縣:抓實社會保障
服務“退伍季”
本刊訊(通訊員 陳永昌 藍 洲)從2013年11月跨年度至今,正值部隊退伍軍人集中回原籍報到的“退伍季”。上林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創新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方式,采取“窗口前移、專人接待、就業指導”三大舉措為退伍軍人提供“一站式”貼心服務。
一是將服務窗口前移。該部門篩選、梳理出軍人保險法和社會保險法的服役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等系列共性的問題解答,專門印制300多份宣傳資料放置到縣民政局相關股室,讓返鄉的退伍軍人在報到時就開始接觸、了解。二是指派專職人員接待退伍軍人。各經辦機構都指定一名業務較精、責任心較強的業務骨干作為退伍軍人的專職接待員,確保每一位退伍軍人都能得到及時接待和優質服務。三是為退伍軍人作就業推薦。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充分利用本縣就業服務網絡平臺,精心篩選出上百條就業信息,為退伍軍人就業及擇業做好參謀,并為退伍軍人辦理求職登記等。
截至目前,上林縣已為86名退伍軍人辦理好軍人保險與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手續并同步進行就業推薦。
上思縣:就業援助月活動
500余人獲益
本刊訊(通訊員 陳禹存)2013年12月下旬至2014年1月下旬,上思縣人社、殘聯等部門緊扣“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活動主題,圍繞“宣傳到位、走訪到戶、登記到人、幫扶到位”的工作目標,采取靈活方式,密切協調,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就業的作用和就業窗口服務作用,扎實開展2014年就業援助月活動,幫助一批“4050”人員、殘疾人和“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再就業。
活動期間,該縣共籌集就業培訓專項資金644萬元,發放就業政策和就業培訓信息等宣傳資料5000多份,走訪“零就業”家庭125戶,登記認定未就業困難人員83人(殘疾人15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2人(殘疾人9人),其中開發公益性崗位32個、安排就業32人,認定“零就業”家庭52戶,幫助“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52人,較好地實現了“清零”目標;幫助454人落實就業資金補貼220多萬元,其中公益性崗位補貼140萬余元,社會保險補貼80多萬元。
港南區:超額完成2014年度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任務
本刊訊(通訊員 李 殷)自2013年9月啟動2014年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費征收工作以來,貴港市港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形成整體合力,扎實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工作。工作重點是積極與教育局和各學校聯系,以學校為單位切實做好各中學及鄉鎮中心校學生的醫療保險參保登記和費用繳納。
目前,港南區2014年度的參保繳費工作已經結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5416人,完成年度參保任務41000人的135.2%,超額完成了2014年度的參保任務。
東蘭縣: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效果好
本刊訊(通訊員 覃漢文)從去年12月5日至今年1月15日,東蘭縣組織開展2013年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東蘭縣成立由人社、公安等8個部門組成的專項檢查活動領導小組,抽調精兵強將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實地檢查使用農民工較多的用人單位,尤其是對曾經發生工資拖欠的工程項目和用人單位進行重點檢查。二是加強宣傳,“送法上門”。執法檢查組不僅將勞動法律、法規宣傳手冊送到用工單位管理者和農民工手中,還現場答疑解惑,提高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律意識。三是健全機制,及時處理。各相關部門完善接待農民工欠薪投訴舉報值班制度,建立欠薪群體性應急機制。四是嚴格檢查,依法維權。執法檢查組先后出動432人次參加執法檢查,散發資料3600多份,解答群眾咨詢4500多人次,檢查用人單位316戶,涉及職工5239人,其中農民工2780人,責令2家建筑企業支付144位農民工被拖欠的171.6萬元工資。
鐘山縣:多舉措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本刊訊(通訊員 陸麗芳)今年以來,鐘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和人事爭議仲裁工作。截至目前,接待群眾投訴案件9件,結案9件;幫助企業員工、農民工等172人追回被拖欠的工資148.8萬元。
該縣做法,一是建立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制度,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設置舉報、投訴信箱和電子信箱,指定人員受理舉報、投訴;建立臺賬登記,指定人員核查處理,做到宗宗有登記,件件有落實。二是做好日常巡視監察工作。三是落實好水利工程項目農民工保證金制度。四是完善企業用工管理,規范企業勞動關系。加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五是堅持立審分開的原則,認真審查前來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當事人的各種資料,公開及時地對案件進行調解或裁決,同時加強三方聯合辦案,提高仲裁工作的權威性。
靖西縣:新農保工作亮點紛呈
本刊訊(通訊員 王 威)2013年,靖西縣克難攻堅,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亮點紛呈。
一是新農保和城居保參保工作率先完成任務。二是資格認證出新招,確保資金安全。在百色市各縣區中,靖西縣率先使用“年審通過小卡片”標志,全面完成2012年度79959人的待遇領取人員資格認證工作,有效防止了冒領、騙取基礎養老金行為的發生。三是擴大培訓規模。全縣對19個鄉(鎮)社保經辦人員和291個村(街)、社區協辦員共328人進行業務培訓,重點講解“新農?!毕嚓P政策、參保對象關系、代扣代繳等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增強了一線經辦人員的服務工作能力。
大化縣: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本刊訊(通訊員 黃運超 韋 愈)近年來,大化瑤族自治縣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促進全縣就業持續穩定增長。2013年全縣城鄉新增就業人數18741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50.5%。
該縣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及轉移就業實名制工作,精心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春風行動”,發放“春風卡”等就業資料3.71萬份,組織專場招聘會19場次,免費提供就業咨詢7215人,實現跨地區組織勞務輸出641人、本地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049人。同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841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99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26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增就業151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7%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