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謀齊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由于功利化思想的影響,過多的注重了教材文本的整體解讀,篇章結構,主題思想的定位上了,在具體的字詞審美教學上關注的不多或不夠,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邊緣化。其實,字詞審美教學仍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還原語文教學的本真面目,對語言文字的咬文嚼字上來。
【關鍵詞】高中語文;字詞;審美教學
一、背景與現(xiàn)狀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漢字審美,這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復合功能的有效途徑之一。但高中語文教學,由于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在急功近利中肢解了語文課堂的真正意義,過多的糾結在段落劃分、主題思想定位和寫作技巧方面,在字詞審美教學上,重視不夠。現(xiàn)實中的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大綱中的要求出入很大,我們培養(yǎng)的是語文考試的人才,很少有語文教師把語文教學活動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這一目標上,而這,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才是關鍵。
二、語文課堂字詞審美教學舉例
(1)比如在教授人教版語文《沁園春·長沙》一文時,大多數(shù)教師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對湘江秋景圖的賞析上,對“獨立寒秋”語序的探究上。其實對“獨立寒秋”中“獨”這個字的鑒賞品析,應是本文中該咬文嚼字的地方,研透了這個“獨”字,本詞所要表達出來的韻味和主人公的胸懷才能真正的為學生所感悟的到,對學生的人生追求與定位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印記。品字離不開背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人論世,這是語文的獨特魅力。一個字背后所包含的不僅僅是詞典里的幾個“義項”的排列,更是一個具有人情味氣息的故事。只有走入某個字、某個詞,你才會真正的感悟到這個字詞獨具特色的藝術美。
本詞寫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經(jīng)在廣州正式成立。但共產黨內部,對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由誰來領導,產生了分歧。再加上當時湖南長沙的白色恐怖統(tǒng)治,毛澤東途經(jīng)長沙,不可能大張旗鼓,搖旗吶喊宣講我“毛某人”來了。因而,這個“獨”字真實的刻畫了當時毛澤東真實的活動情景。但作為一個政治家、革命活動家,他總是和時代同呼吸同命運的。似乎孤獨與政治家天生就有一個不解之緣,如《觀滄海》中曹操的形象,《岳陽樓記》中范仲淹的憂國形象等。因而“獨”,不僅僅是字面上的孤獨之意,其所承載的是一個厚重的歷史,一個厚實的人生;更是一份心憂天下“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真誠。這樣注重字詞的審美,學生才能真正的在文學藝術的殿堂里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
(2)又如在教授魯迅先生的作品《祝福》這篇課文時,眼睛細節(jié)的刻畫成為教師帶領學生重點品析的對象,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對魯四老師神態(tài)上的一個細節(jié)刻畫重視不夠,那就是祥林嫂第一次來魯鎮(zhèn)的時候,魯四老師看到祥林嫂頭發(fā)上白色的“頭發(fā)繩”的時候,魯四老爺“皺了皺眉”。魯四老爺是第一次見到模樣還算周正的祥林嫂,可是卻“皺”了眉頭,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shù)教師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探究到魯四老爺對祥林嫂寡婦身份的嫌棄,說明他骨子里封建,在具體的教學中,師生能夠研討到這里,都是非常不錯的了。其實,我們如果能更進一步的仔細品味這個“皺”字,對于人物形象和命運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結局其實在魯四老爺眉頭這一“皺”中就注定了。仔細品味“皺”,我們會發(fā)現(xiàn),魯四老爺作為魯鎮(zhèn)上為數(shù)不多的知識分子,在魯鎮(zhèn)老百姓看來,他是個“有文化”的人。按照一般的邏輯,文化人的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更能夠包容世人中的“離經(jīng)叛道”的現(xiàn)象和行為。然而,作為魯鎮(zhèn)上的“開明人士”的魯四老爺,卻嫌棄祥林嫂的寡婦身份。這不由得不讓人反思當時的社會,其實魯四老爺?shù)倪@一“皺”,代表的是當時整個社會中像魯四老爺這樣的所謂“知識分子”“文化人”的集體意識。這個群體在整體國家體系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那么,卑微渺小的祥林嫂在這一的集體意識包裹之下,她的悲慘命運其實早就在魯四老爺“皺了皺眉”的一“皺”中注定了的。“皺”不僅僅刻畫了魯四老爺?shù)姆饨ㄊ嘏f,其實更多的是承載了整體社會倫理道德的扭曲,對人性的壓抑,對人性中善良、勤勞、真誠的扼殺,因而,祥林嫂身上所具有的所有優(yōu)秀的品質,在魯四老爺?shù)囊弧鞍櫋敝薪o滅殺掉了;在魯四老爺?shù)囊弧鞍櫋敝校屏嫉貌坏胶霌P,勤勞得不到肯定、真誠得不到認可,那么祥林嫂的悲慘命運不就是早就在這一“皺”中注定了嗎。回過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皺”字用的是多么的神奇,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在作品中賦予了極其深刻的涵義,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品味到魯迅先生當時對整體民族深沉的思考和深厚的感情。
(3)再如在教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對于林沖性格的轉變成為在教授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并由此得出官逼民反的結論,從而達到了我們對封建腐朽政府的批判,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封建社會的憎恨和厭惡之情。這樣的課堂,使語文課變成了政治性的宣傳教育了。《水滸傳》這樣經(jīng)典的文學巨著其功能不能僅僅是政治性的宣傳說教,而應是傳承文化,弘揚文學藝術,激發(fā)學生對經(jīng)典文學著作的由衷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進而熱愛語言,熱愛文字。
對具體的關鍵性的字詞分析,其實可以帶領我們的學生真正的走進語言文字的神圣殿堂,感受其無窮的魅力。比如,就文章中對雪的描寫:“那雪下得正緊。”這個“緊”字看起來是極其無意中的一筆,但實際上這個“緊”字卻成了全文的關鍵,堪稱是神來之筆,它是林沖性格轉變的關鍵。
“緊”字遷移到這里用來形容當時的環(huán)境,雪下得連續(xù)不斷,似乎是綿綿無期,把人的心一下子就給抓“緊”了。這個“緊”字,把讀者的心給懸到了心口,不由得想穿越時空告訴林教頭,此時此刻,有人想要謀害你啊,“緊”要關頭,你可要當心啊。同時,也正是因為雪下得“緊”,才有后面草廳被雪壓倒;也正是因為草廳被雪壓倒,炭火才有可能被雪水澆滅;同樣的理由,炭火被雪水澆滅,也就暗示了草料場的大火不是因為意外而發(fā)生。這個“緊”的細細品析,不僅能品出人物所處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活動背景,同時還能預示故事發(fā)生的結局,也為林沖從一個“順民”到梁山“英雄”的轉變提供了一個酣暢淋漓的舞臺。一個“緊”字,韻味陡出。這個“緊”字堪稱語言文字的妙用的經(jīng)典代表。探究好了這個“緊”字,其實,分析文章內容和人物的性格也就抓住了核心。
三、結語
高中語文課堂字詞審美教學對于還原語文課堂來講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找回語文課堂“語文味”的有效途徑,同時,語文課堂這種“咬文嚼字”也才能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不僅僅是文學藝術的熏陶,更是做人的淬煉。從這些細處入手,才能真正的搭建起語文的金字塔。缺少這種厚實的“細”,就不可能匯聚成語文的藝術殿堂。簡而言之,課堂字詞審美教學應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效率要以課堂字詞審美教學作為突破口。
參考文獻:
[1]王云霞.簡析《祝福》中的細節(jié)描寫[J].文學教育(上),2009
[2]蔣新紅.關于小說人物個性細節(jié)描寫的闡析[J].名作欣賞,2010
[3]劉金梅.細節(jié)描寫的鑒賞與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
[4]施家涵.細節(jié)描寫顯神奇——略談魯迅小說中的細節(jié)描寫[J].新課程學習(中),2012
[5]樊海清.細節(jié)不“細”——淺談小說教學中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