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
(皖西學院藝術學院,安微六安 237012)
基于人文環境下的城市公共藝術研究
汪海燕
(皖西學院藝術學院,安微六安 237012)
城市公共藝術就是以城市公共空間為核心,以當代文化為背景,與社會大眾形成一定關系的思想方面的藝術,其可以充分表現城市公共空間的民主與開放、交流與共享等,是一種人文主義精神,它一方面可以體現歷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進行規范化的設計及制造,它包含于藝術及設計之中。當前藝術設計的主體已經逐漸發展為城市公共藝術的規劃與研究,將生態、環境、社會、人類、心理及工程等學科綜合起來。這其中包含性能與文化、文化消費與教育、氛圍等方面的融合。
城市公共藝術;環境空間;人文精神
人文環境就是在一定社會系統內外文化變量的函數,文化變量包括共同體的態度、觀念、信仰系統、認知環境等。人文環境是社會本體中隱藏的無形環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民族靈魂。在城市環境中,公共藝術是一種特定的景觀性空間組成要素。無論是其體量、尺度、比例,還是材料、色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給城市環境的發展帶來了影響。在形成公共藝術設計及相關要素的過程中,對其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成就本身的完整性中,也體現在對環境的積極影響中。有關城市環境的設計行業,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實現,比方說壁畫、園林景觀小品、建筑、城市雕塑、公共設施、大地、裝飾、行為及表演藝術等。隨著人類歷史及社會發展的變化需要,當代城市在公共藝術的發展中正不斷走向新興領域,同時將不斷完善生命科學的發展要素。由世界范圍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西方國家都會對城市文化及城市環境的發展予以一定的關注,使之與這個國家的形象息息相關。
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規模不一。它一方面可以以壁畫形式實現對事件發展的記錄,具有地方物質性及娛樂性,具有對歷史建筑的情感宣泄,也可以是在街道中實現不同裝飾的設計。不管公共藝術通過怎樣的形式展現,其必然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實現感知,可以通過引導讓接受者和觀賞者深入體會創造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一件優秀的公共藝術品,需要了解在可見的空間中其通過怎樣的方式實現鑒賞,它對孤立且不太完善的創作予以否定,對觀賞者應當持有的單一化思想中的單一性觀賞也表示否定[1]。它不僅要求單純地看或聽,還需要觀賞者在觀賞時動用所有的情感,并強化自身的參與及感知。而對于藝術家來說,其在形式上展現的經驗越豐富,在傳播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力就越強烈,如若其可以實現新的造型及空間要素的設計,它就可以實現更加廣泛的藝術造型及語言形式。
所有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其自身都有一定的場所要義及穩定的空間要素,當今的藝術在空間環境的設計中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在環境中融入虛實性,不管是廣場、街道還是公園,都應當被分成各種各樣的空間形式,所有的空間在本質、體量、尺度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它可以充分展現特定形式及現代化的建筑空間及架構要求。所以,公共藝術作品中強調的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尺寸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其體現的空間想象,也可以作為創作的基本要素。
公共藝術可以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和城市品牌。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魅力體系,有自己的核心本質,如果說經濟指標可以對一個城市的富裕程度作出評判,那么品牌認知度便是對城市魅力的充分展現。比方說上海,其品牌認知度聞名全球,再比如北京鳥巢,其建筑知名度也享譽世界,其形象影響力就會遠遠超過一個小鎮籃球場及體育館等。第二體現的是文化凝聚力,比方說北方文化具有一定的強勢性,它可以實現整個國家的魅力及南方不同城市的內在文化魅力。第三是推化吸引力,比方說通過旅游實現經濟增長,推進市場消費等。事實上,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通過品牌認知、文化凝聚力及文化吸引力三方面的統一可以實現對整個城市文化魅力體系的詮釋,這與人文關懷連接有核心關聯。公共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在視覺上的本質認知。如果你到南京來,那么你預先獲取的應當是這個城市發展的經濟信息,你可能會感知這個城市發展還不錯。當你真正來到南京,你可能最先看到的是鼓樓,其次是新街口,再次是1912時尚街區,它們形成了南京的城市視覺認知。在這個認知評價的基礎上,你可能會對南京的綠化頗有好感,但其人文景觀比不上北京,而且沒有充分的標志物等。所以,城市在本質上的認知度與建筑間是相關聯的,但是公共藝術僅僅實現了這些相關性的表達體系,我們將其稱之為城市視覺認知,通過這一視覺認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公共藝術體系的完善,可以充分體現城市發展的內在魅力[2]。
當前時代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們對生活環境的改進要求,公共藝術是傳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它不但可以體現高物質文明,同時還可以實現對未來精神文化的發展需求。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不僅需要藝術家通過改造實現新的造型及空間要素的改觀。同時需要觀賞者通過各種感官現實參與及感應。公共藝術不僅是一種單純的物體性及結構性題材,也是一種形式化的創造及美學形式。它屬于可以在物質觀察及文化基礎上實現的創新性行為,其與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意識形式及要素息息相關。它可以為社會提供一定的物質及文化秩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造具有美學形式的架構,不斷實現人們對物質及文化的要求與審美需要。對于公共藝術作品在空間上的感知度來說,擴展其時間感知度與流動感。可以實現生活中各種世界性要素,可以充分體現空間發展形態、界面構成及構件等。當人們處于這種空間環境時,因為形式及內容架構的相似性,其會帶來公共藝術形態上的不同適應性,并形成一定的方向感知,通過方向感知實現一定的認同,進而提升公共藝術在環境上的確立關系,不斷完善其與社會文化的相關性,進而形成一定的歸屬性。公共藝術可以實現精神活動中的可視化狀態,同時人們在活動上也可以通過生存環境體現在所有角落中,所以,公共藝術會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及活動不斷實現彼此間的相互滲透及環境形態。在公共藝術中可以實現空間化的文化關聯,可以充分體現藝術家的創造力及與公眾的互動性[3]。公共藝術處于公共空間之中,它具有一定的大眾性,所以它可以直接對公眾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同時其與公眾會形成一定的場所及空間構成,所以對于一種生活方式而言,其可以顯示的社會化具有一定的本質要求。因此,公共藝術既是一種場所,同時也會受到不同要素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實現人們對生活的角度發展,并實現觀賞者在文脈及美感上的要求。此外,公共藝術對于場所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屬于整合性藝術。
公共藝術在多元化形式形成中與環境有很大關聯,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公共藝術在文化形態上的精神體現。公共藝術處于純藝術及設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由公共藝術的根本可以看出,其展現了一定的融合性。當前大部分公共藝術品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人們的審美意識;大部分藝術家也都能實現對新媒介、混合媒介的運用,在公共場所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意識。尤其是公共藝術形式的發展目的及功能性也存在于設計中,所以其發展形勢也具有多樣性。因此,公共藝術事實上將環境文化的哲學觀及精神觀進行了綜合,它屬于設計文化。當前現代公共藝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公共藝術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單純的意識形式及文化,此外還具有一定的宣傳性,同時正在不斷向藝術形式轉換;其最開始的關注點主要是環境藝術及地域發展狀態的生態關聯性。它不但可以實現對設計中存在的現實文化中的關聯性,還可以實現整體性的關注與對話,并逐步實現了城市環境發展及公共設施發展的整體性設計與規劃。
人文可以實現人類及歷史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通過融合可以實現對行為方式的表現。城市公共環境在設計及藝術表現上需要進一步完善,而設計師則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主動性,才可以在其設計中實現對城市文化內涵的體現[4]。而這種主動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體現對文化自覺的依賴性。所謂自覺性,是可以實現設計的基礎。而設計師自身是否具有自覺性,其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體現潛意識中的繼承發展與延伸性,通過已有的城市發展實現文脈命脈的延伸。而這種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公共環境場所,其具體發展問題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環境關聯性。南京在漢中門的廣場設計,實現的是設計思想及理念的認知,它充分體現自身的意識。漢中門廣場的建設是以南唐建設為基礎,以明初的城門為建設視角。而對于南京已有的歷史上最有名的城門,在現代發展進程中不單單是對歷史縮影的沉淀,同時也是一件具有美學意義的藝術品,具有一定意義的明確發展,相對于時空發展形式而存在。在進行廣場環境的設計時,將歷史發展的遺留問題及體現的人文環境充分運用,同時在設計中運用“重其神”,對于已存在的古井遺址,在漢顯記事碑上可以體現出現代方式的設計,而石鼓凳等藝術品的融合,可以充分展現廣場中不同環境的融合性及藝術性。這些都充分展現了人文命脈在城市環境及藝術形式上的成功意義。
設計屬于感性及理性的融合,技術及藝術的融合。其本質是文化的發展進步,同時利用文化實現整合。在文化整合中其作用力可以充分體現不同要素的融合。人文不僅僅可以展現其對歷史文化的延伸,同時也可以實現對當代人文的藝術展現。關于人文整合,其體現的是設計師在主體上的創造性。藝術想要獲得全新的成就通常需要對傳統藝術實行世界性研究。我國藝術形式源遠流長,對于設計師而言具有很高的探索價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探尋過程中應當進行不同形式的表現探討。在大連的海之韻廣場實行環境設計時,需要創造與現代人文藝術環境相吻合的內涵,展現人類意義是在自然環境中的一種狀態體現,是對審美要求的展現。同時隨著物質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物質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藝術在形式展現上可以充分對大眾實現開放,在城市發展中其體現的城市環境可以實現一定的藝術審美性。而在認同性及接受性上則可以實現市民對觀賞者價值存在的探討,可以獲得更多心靈相吸的藝術表現。所以,在施行城市公共環境創造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對設計上的責任及義務研究,另一方面應當加強對社會需求的關注及文化思考。
公共藝術不單單是藝術設計和不斷展現公共藝術的空間,它還需要藝術設計有與大眾性藝術對話的可能。首先,公共藝術要實現與大眾形成的溝通及藝術語言描述與形態展現。其次,公共藝術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觀念認知上的前瞻性,它不僅可以實現人類穩定的理性及普通性發展要素,實行多層級及多元性的文化發展。公共藝術所擁有的是獨特性及文化價值性的表現,通常其與文化背景的表現,都會受到公眾延伸性的充分展現,在進行公關文化的視覺體現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記憶性,可以展現不同公共藝術,充分展現不同藝術及社會形成的雙向性。此外,在公共藝術形式上,具有一定意義的表現形式及公共社會傳達性。公共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公共精神的基本發展形態,是充分展現社會理性及道德的公眾,要堅持“大眾認同”的觀念。而這種觀念也是對公共藝術在精神涵義上的表現,同時也可以充分展現其藝術存在及發展的基礎性。所以公共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人文精神。
[1]周進.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的規劃控制與引導—塑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的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單霽翔.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3]馬欽忠.國際著名公共藝術家關于公共性的訪談[C].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4]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上海世博會景觀綠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汪海燕(1982-),女,安徽六安人,皖西學院藝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畫。
(責任編輯:高堅)
A Research in City Public Art Based on Human Environment
Wang Haiyan
(Art Department,West Anhui College,Lu’an 237012,China)
The city public art is an ideological art which takes city public space as its core,contemporary culture as its background and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It can fully show the democracy,openness,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in the city public space.It is also a kind of humanistic spirit.On the one hand,it represents the historical culture.On the other hand,it can be normally designed and created.It is included in art and design.Nowadays,the subject of art design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planning and researching of city public art,which combines ecological,environmental,social,human,psych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lements with each other.And it also contains performance and culture,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ducation,atmosphere etc.
City public art,Space environment,Humanistic spirit
TU-80
A
1673-8535(2014)03-0054-04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