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解決好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要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會議提出,要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確保農業后繼有人。會議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即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的教育培訓力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民技術培訓力度。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求是》發表文章《正確認識和解決當今中國農民問題》。文章提出:農民是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當今中國農民問題關乎我國未來競爭力的提升。今后一個時期,農民仍是我國最為豐富的人力資源,是產業工人和城鎮人口的主要來源。農民的勞動素質和就業技能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能否順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否成功進行經濟轉型升級,能否持續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從更高層次上講,青年農民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不僅農業農村發展受到限制,而且會直接影響我國工業化水平和城鎮化質量。
韓長賦談到,長期以來,我們更多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對農民自身發展關注不多,積累下來的問題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偏低。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誰來種地、誰來養豬”的問題日益凸顯。許多農民受教育程度低,不會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裝備,遠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
韓長賦提出,解決好當今中國農民問題要始終堅持深化農村改革。要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為工作重點,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促進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問題,著力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