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總面積3648平方公里,轄6鎮、17鄉,378個行政村,人口4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萬人,是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承德市供港蔬菜、肉雞和生豬產業大縣,2012年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
承德縣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縣委常委會對此項工作進行過專題研究,專門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以農牧、財政、人社、發改、教育、土地、金融等20多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同時,還下發了《新型職業農民扶持獎勵辦法》,出臺了扶持政策,縣級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相關產業,為試點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財力和智力保障。
在試點過程中,承德縣深刻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力量,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基礎是教育培訓。為了做好教育培訓工作,承德縣充分發揮農廣校教育培訓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建立完善農民教育培訓網絡體系,積極創新農民教育培訓機制,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整合資源,建立完善農民教育培訓網絡新體系
為了做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承德縣積極整合現有農業教育培訓資源,目前,已形成了以農廣校為主體,縣級農業推廣服務機構積極配合,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在推進工作中做到了“三個強化”。
一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承德縣圍繞“糧、牧、菜、果”四大主導產業,聘請省市縣各產業專家、縣域各產業發展帶頭人、鄉土人才和縣農廣校專職教師130人組建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制定了教師崗位職責、教師考核制度,與每位教師簽訂協議,發放聘書,實行開放式動態管理。為提高師資水平,舉辦了5期專項師資培訓班,有效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
二是強化鄉村教學點建設。本著服務縣域特色產業、方便農民和貼近生產的原則,就地就近下鄉進村辦班。圍繞食用菌產業發展在劉杖子鄉千畝食用菌園區建立食用菌產業培訓班;圍繞果樹產業發展在大營子鄉保豐龍果品產業專業合作社建立果樹產業培訓班;圍繞蔬菜產業發展在六溝農業綜合區域站建立蔬菜產業培訓班。充分利用村級活動場所以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基地開展培訓。
三是強化培訓基地建設。為適應農民需要,提高培訓實效,重點打造了五大實習實訓創業基地:六溝從玉蔬菜生產園區實習實訓基地,大營子鄉保豐龍果品產業專業合作社實習實訓基地,雙承食用菌生產實習實訓基地,以劉杖子鄉千畝霧靈山香菇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實訓創業基地,以肉雞生產、服務為主的三融食品園實訓基地。
二、突出重點,圍繞特色產業培育新型生產經營主體
承德縣以“圍繞發展縣域特色主導產業、培育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為抓手,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新機制。
一是精心選擇教育培訓對象。堅持“圍繞產業發展搞培訓、搞好培訓促產業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服務農業示范園區、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重點,從全縣確立的農業主導產業的家庭農場主、規模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等現代農業園區、農民合作社業主中遴選具有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意愿、具備初中以上文化、年齡50歲以下、有提高自身素質需求的農業從業者1200人,作為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
二是根據學員需要確定教育培訓內容。為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全縣主導產業發展急需一大批既懂農業技術又會經營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而大部分培育對象存在科技素質低、創業意識不濃、創業決心不堅定的實際問題,在對1200名學員全面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對210名有產業基礎和創業意向的學員分四個班進行了重點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農業創業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相關的產業生產經營技能等。在設施蔬菜生產培訓中,從溫室選址、建造、茬口安排到品種選擇,按全生產過程開展培訓,使農民通過培訓掌握了設施蔬菜的關鍵生產技術;在食用菌生產技能培訓中,圍繞菌種制作、接種、發菌等關鍵技術以及規模生產中先進設備的使用等開展現場培訓,提高農民機械化水平和生產率;在有機蘋果生產程序培訓中,結合蘋果栽培關鍵技術環節,在大營子鄉保豐龍果品專業合作社果園先后開展了3期果樹產業培訓。通過培訓參訓學員成為了農業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三是積極創新教育培訓模式。根據農民生產生活規律,創新教育培訓形式。在培訓地點選擇上,將計劃發展食用菌產業的55名參訓農民集中到劉杖子鄉千畝食用菌實訓創業基地進行培訓;將要發展設施菜的61名參訓農民集中到六溝從玉蔬菜生產園區進行培訓;將計劃實行蘋果專業化生產的48名參訓農民集中到大營子鄉保豐龍果品產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培訓;將擬上肉雞規模化養殖的46名參訓農民集中到承德三融倉子肉雞養殖基地進行培訓。這樣不僅解決了參訓農民的培訓場所、實習基地,還提供了生產實踐基地,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自主創業的熱情和干勁。在培訓形式上,采取“農學結合”分段培訓模式,結合農時季節組織培訓,理論學習與生產實踐結合進行,促進學用結合,做到學習和生產“兩不誤、兩促進”。在教學安排上,實行理論教學在農閑時或早晚開展,提高農民的到課率。實踐課同生產緊密結合。在師資選聘及授課形式上,既請專家學者講授理論,又請本地農業創業成功人士講授創業經歷,并實施互動式教學、交流式研討,提升教學效果。
四是認真落實教育培訓環節。制定培訓計劃。根據學員需要和培訓目標要求,分班次科學編制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學時數、培訓方式、培訓教師、培訓地點、考試考核工作,保證培訓時間和質量;選擇培訓教材。根據培訓內容,從農業部推薦教材目錄中選擇適用教材。同時,結合當地產業發展需要,組織各產業專家以基礎知識和實用技能為主要內容,編印了兩本承德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強化培訓教師管理。要求每位教師培訓前必須進行調研,詳細了解農民需求,并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準備工作。做到有教案、有課件、有實踐。專家或老師與學員建立“一對一”幫帶關系,對學員學習培訓和生產經營進行引導、指導、輔導、跟蹤服務;對學員進行考試考核。適應農民成人教育特點,實行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相結合,對考試考核合格的農民,由縣政府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并享受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待遇。
三、注重實效,農民培訓成為農業產業發展新引擎
承德縣通過開展多形式有針對性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有效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推進了縣域農牧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13年底,已培訓職業農民1200名,210人通過參加新型職業農民知識和技能培訓,榮獲了縣政府頒發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其中有183人實現了自主創業,創業率達到87%。全縣食用菌產業新建百畝以上園區8個,新增規模3000萬盤,產值2.4億元,增收9000萬元;肉雞產業新建“三化”養雞場20棟,新增飼養能力1000萬只,產值2.5億元,增收2500萬元;新增蔬菜7000畝,產值1.05億元,增收6350萬元;新增果品3萬畝。新增就業3000多人。催生了華北最大的從玉萬畝供港蔬菜園區、霧靈山千畝香菇種植園區、省內領先的百萬只“三化”肉雞養殖園區、現代化承德鵬程10萬頭種豬繁育場,全縣農業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園區總數達462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已成為推動承德縣農牧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引擎。
河北省承德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