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 觀
#不動產統一登記會引發賣房潮?#
近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今年要建立不動產部際聯席制度,6月出臺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不動產統一登記是落實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把分散在有關部門的登記,以土地為核心統一登記。有人認為,不動產登記將逼出一大批“灰色房”和“投機房”,引發賣房潮。
目前中國的不動產登記較為分散,土地使用權在土地管理部門登記,房屋在房產管理部門登記,草原、灘涂在農業部登記……國土部表示,為實施以土地為核心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國土部將協調有關部門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快組建不動產登記局,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
@邊走邊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推進面臨兩大阻力。首先涉及到個人私有財產隱私,人們不愿意配合,與國人“有財不外露”的觀念有關,同時也擔憂個人財產信息泄露。另外一個阻力是人為因素,一些擁有多套住房的群體,進行不動產統一登記、住房信息聯網,無異于打破既得利益,所以大多不愿主動配合聯網工作。
@七星天空:不動產所涵蓋的主要范圍,主要還是附著在土地上的物權,跟物權法所提出的保護組織和個人的物權利益是直接相關的。這里主要有三大類,第一是使用占用土地的住房和商業性住房建筑,第二就是海洋的輻射工程設施,第三是林地以及草場上的有關物業設施。
@冰冷&思念:聽說國土部已選擇了南京、寧波、鄭州等幾個城市作為試點。今年年初這些試點城市已經將試點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計劃。此前,@潘石屹公開表示,不動產登記條例出臺,將使房價大跌。
外界關注不動產統一登記,主要是期望其一方面能夠查清官員財產,助力反腐,另一方面還可為開征房產稅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反腐和房產稅兩個因素,是否會引發賣房潮?姜大明表示,不擔心不動產登記會引發賣房潮,因為不動產登記制范圍很廣,房地產只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長相思:由于房產統一登記制度缺失,各地房產信息聯網制度不健全,使得房地產成為腐敗官員安置不法財產的渠道和保值形式,各地曝出的“房叔”、“房姐”更屢受公眾詬病。公眾期望通過不動產統一登記,使得合法財產權得到保護的同時,不合法的財產權也再無藏身之所。
@我是小泥人:不動產登記制度設置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反腐,而是為了建立清晰合理、依法管理的現代產權制度。具體到房產而言,全國房產信息聯網工作已經一拖再拖,有關部門也表示今后不會設置查詢端口,所以改革的阻力是否會因新制度的實施而瓦解,仍需拭目以待。
@三月無春: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反腐作用被高估了,因為不動產登記完全是自愿的,貪腐官員在取得房產后完全可以選擇不辦登記,就算登記也可以登記在他人名下。但是長期來看,隨著不動產登記和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房價可能回歸理性。
微 吧
辜勝阻:媒體誤讀了總理的城鎮化路徑
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表示,李克強總理的城鎮化路徑是“3+X”路徑而非媒體解讀的“三個1億人”。X是對不能落戶的常住人口實行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現代文明,使更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城鎮教育、實現異地升學,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辜勝阻建議,要讓幾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市民化,可采取四種不同的形式:
1不改變戶籍、持有居住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鎮常住人口市民化形式,即“X”路徑改革。這種市民化人口在流入地享有類似子女教育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保留農村戶籍。這種市民化形式最受歡迎且改革共識最高。
2農業人口改變戶籍、落戶城鎮的市民化形式。這類人要放棄農村戶籍和附著在土地上的福利,但可平等享有市民的所有權利。對這種類型的市民化要靜觀其效,因為差別化的落戶政策使農民工在大城市落不了戶,小城市又不愿意去落戶。這種市民化方式風險最大,要穩而不能過急過快。
3中西部地區就地就近城鎮化的市民化形式。這類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城鎮化了,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沒有“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問題。這是當前社會代價最小、市民幸福感最好的城鎮化方式。
4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村民變市民的市民化形式。城中村改造既可以惠及城中村農業人口,又可擴大城市住房供給,既關乎城鎮化質量的提高,又關系到數量的增長,這種形式潛力很大,可大力推進。
點 評
@會走路的魚:所謂“三個1億人”,實際上是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1億人是已經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把他們落戶在城鎮。第二個1億人是指已經在城市里面居住了,但是居住條件很差、很惡劣,就是所謂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第三個1億人就是指現在還在農村的人口,就近城鎮化,促進全國城鎮化的均衡發展。
@大愛無疆: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五個關鍵因素:人、業、錢、地、房。其中,“人”是核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解決好人的問題,就必須解決“人如何市民化”這一問題,而只有基本公共服務完善,人的市民化才能真正實現。
@群眾的眼睛:實現新型城鎮化還必須大力發展新型城市群,為進城務工的農民提供相對穩定的流入地,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服務業,為進城的農村人口提供穩定就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