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將進入俄德主導的時代
烏克蘭危機之前,大多數西方人都習慣了由法國、德國主導的歐洲局勢。但烏克蘭將歐洲局勢向東牽引,烏克蘭曾一度尋求加入歐盟,而這一進程因為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在去年底被暫停。以德國為首的西歐與俄羅斯在東歐的角力,使得俄德兩國成為主導歐洲局勢的主要引擎。未來,歐盟與俄羅斯的勢力邊界如何劃定,將由他們來決定。
爭奪烏克蘭已成為歐洲局勢的重頭戲。俄羅斯希望借此建立歐亞聯盟,與歐盟形成勢力平衡,劃分東西政治、經濟、文化的界限。而作為歐盟的關鍵角色,德國是唯一能遏制俄羅斯地緣政治野心的國家。
對待俄羅斯,德國一直奉行二戰后對待法國的策略,即經濟上接觸,引導俄羅斯走向現代化,以期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和平的伙伴關系。然而,普京的強勢回歸讓德國意識到,和平交往、經濟合作并不能避免沖突。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很重要,但作為石油天然氣的消費市場,歐洲同樣不可或缺。善于投資和技術的德國也有一手好牌。但經濟孤立無疑會造成兩敗俱傷。(翻譯:爾言) 美國《外交事務雜志》2014年3月9日
經濟才是烏克蘭最大的難題
前蘇聯時代,烏克蘭處于大規模非生產性經濟時代,出口急劇下降,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上世紀90年代,金融市場失控,導致大規模貨幣擴張,烏克蘭陷入極度通貨膨脹的泥潭。1996年,烏克蘭中央銀行用“格里夫尼亞(Hryvnia)”取代舊幣,并與美元掛鉤。但上世紀90年代末,烏克蘭貨幣始終不能保持穩定,尤其是在1998年盧布危機期間。
21世紀初,外資涌入,烏克蘭經濟基本穩定。2006—2007年,烏克蘭信貸平均增長73%,資產泡沫和高通脹開始損害烏克蘭的出口競爭力。2008年金融危機后,歐元危機加劇,烏克蘭開始進入資本干旱期。公共債務中,有一半是外幣,格里夫尼亞失去價值,烏克蘭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與此同時,烏克蘭各領域的改革都行進緩慢,腐敗、管理不善等問題嚴重,其地下經濟占GDP 50%左右,企業逃稅現象嚴重。
今年,烏克蘭需要250億美元為它的財政赤字、外國債權人買單,而其外匯儲備僅剩120億美元。危機結束之后,經濟才是烏克蘭最大的難題。(翻譯:爾言)
英國《經濟學人》2014年3月5日
【日企對設備投資持謹慎態度】 從中長期看,日本經濟增長速度緩慢的原因在于投資及消費的不足,民間部門的剩余資金(儲蓄)過多,需要靠政府部門的消費(巨額的財政赤字)來消化。要讓日本經濟真正能夠獲得發展,需要增加設備投資及通過提升工資來擴大消費。但以日本目前的增長速度,企業還看不到未來市場能夠有所發展,不愿意進行設備投資。而4月將提升消費稅稅率,也會阻礙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翻譯:陳言)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2014年3月15日
【化驗不再需要抽血】10年前,伊麗莎白?福爾摩斯從斯坦福大學輟學創立Theranos公司。如今,這家公司正將一項更快、更準確、更便宜的醫療測試技術推向市場。有了這項技術,患者再也不用被抽一管又一管的血,只需要針刺、滴血,就可以做數百個化驗,且化驗結果也會因此加快給出。如果該技術在美國推廣,未來10年,醫療保險將節省980億美元,醫療補助將省下1040億美元。
(翻譯:爾言)
美國《連線》2014年3月刊
【新就業崗位將引發養老金難題】日前,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政府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在2013年底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然而,負責勞工數據統計的部門則給出了不同的數據: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只有71000名青年簽訂了工作合同。同時,新的就業對養老金也提出更高要求,且按規定養老金水平不能下降。評論認為,這將引發養老金可持續性方面的難題。(翻譯:謝瑋)
法國《觀點》2014年3月1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