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吳曉光
本刊報道《哪個省的GDP含金量更高》引代表熱議,安徽代表團部分代表展開集中討論
《中國經濟周刊》在3月3日第8期刊登了封面文章《哪個省的GDP含金量更高》,文章認為GDP的增長應更加強調質量的增長以及背后蘊含的民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提升。正值全國兩會期間,本期周刊進入兩會現場和代表委員駐地后,引發了高度關注和極大反響,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就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在安徽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從2011年開始,安徽將全省16個市,按照不同的功能劃分,形成不同的考核標準,比如對黃山、宣城、池州等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地區,不考核其工業發展的增長,而把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民生改善和自主創新作為考核的指標。“在全省考核中,與GDP相關的所謂主流經濟指標的權重在下降,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的指標權重大幅上升,這對全省科學發展樹立了導向。”張寶順說。
安徽省的發展導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經濟發展的質量。根據本刊發布的報告,與安徽省GDP總量在全國排名第14位相比,其GDP含金量排名更靠前,排在第7位。
兩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安徽團采訪時發現,GDP含金量已經成為安徽地市主政者口中的熱詞。
全國人大代表、宣城市市長韓軍:
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提高GDP含金量
按照中央的要求,要進一步轉變方式,調整結構,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新一屆政府逐漸淡化GDP考核,但在落實的過程中,體現到各級政府上,作為地方主政者,我們確實有一定壓力。
GDP目前仍是衡量經濟發展結果的重要指標,不能夠完全拋開,所以GDP在衡量一個地方發展中無時無刻不起到約束作用。每一級干部都有爭先的心理,如果在經濟結構調整轉方向的過程中,一個地方的GDP排名下來了,干部自己肯定很難接受。比如我市的GDP排名在全省范圍內下降了,市里肯定有干部和老百姓會說,這個市長不能干,沒本事。
所以,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以GDP論英雄的情況下,需要高層領導的力挺,老百姓的理解和媒體輿論的支持,給予時間去轉變發展方式。
怎么樣提高發展的質量和GDP含金量呢?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市場經濟規律,在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上發揮政府看得見手的作用進行引導,同時,更要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進行資源配置。
在激發市場活力上,宣城列出黨委政府的權力清單和政府管理的負面清單。通過政府做減法、市場做加法來激發市場的活力,建設服務型、高效型政府。
在提升人民幸福感上,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去年宣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732元,增速每個月都是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了萬元,超出了全省8098元的平均水平。
在提升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上,逐漸化解地方政府的債務。提出融資成本利率不超過8.5%,且對原來不合理的政府融資模式進行改革。
在環境和生態保護上,宣城市正在力爭建設成國家級的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文明城市。為了治理霧霾,宣城市去年花費2000多萬元對市區的小鍋爐進行關閉、替換。
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長張祥安:
轉型期的考核不唯GDP
不唯GDP,也不能不要GDP,GDP還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比較合理的指標。
國家經過前些年的高速發展,到了現在這個轉型期,考核的指揮棒和整個工作的導向,轉為不唯GDP,不注重對GDP的考核是正確的。
過去這些年的高速增長帶來大量問題,比如粗放增長導致的資源環境破壞。如果按照這個老路走下去,即使GDP再翻一番,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它也沒有價值。人們喝不到一口好水、呼吸不到一口好空氣、吃不到一口放心菜,即便口袋里裝的都是錢,又有什么意思?
滁州市的轉型思路是三句話,第一產業在質量上做文章,第二產業在升級上做文章,第三產業在量上做文章。
在第一產業的質量提升上,我們傳統的農業效益、效率都比較低。我們最近提出來要打造新農業。用工業的理念來發展農業,比如說用工業園區的理念來建設新的農業示范園區,集約發展。通過高效、現代化的示范園區的拉動和輻射,將整個農業水平提升。
在第二產業的升級上,過去我們傳統工業比較多,現在的重頭戲就是對這些傳統產業進行升級,使工業與信息化融合,現在圍繞幾大主導產業、圍繞骨干工業企業,每一個產業和企業都制定了升級的規劃。
在第三產業的擴量上,因為現在滁州第三產業占比偏低,服務業發育程度不夠,這是我們的短板。我們現在主要是做量,就是盡快把服務業的量做上去。所以圍繞著生產和生活的配套服務產業要齊頭并進,讓第三產業趁著這幾年加大支持和扶持的時機,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馬鞍山市委書記張曉麟:
將馬鞍山打造成新型設備制造業的基地
GDP含金量的提法是要求更加注重發展質量,這個要求和馬鞍山是一致的。馬鞍山今年工作的主題就是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馬鞍山是一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非常具有現實意義。馬鞍山在計劃經濟時代是一個老工業城市,以鋼鐵為主。當時搞規模的時候,馬鞍山鋼鐵(下稱馬鋼)抓住了機會,發展很快,馬鋼將馬鞍山這個城市帶入了工業文明時代,當時的馬鞍山很富裕。
但是,后來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時候,馬鋼沒有抓住機會。市場發生了變化,鋼鐵市場產能過剩。馬鞍山的產業就是以鋼鐵為基礎材料的上下游產業,所以如果馬鋼出了問題,馬鞍山的發展就會有問題。
馬鞍山現在處在轉型的關鍵期,如果把今年的主題“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比喻為車子的話,服務企業和招商引資就是這輛車的兩個輪子。
在服務企業上,我們開展萬名干部服務萬個企業,讓干部走下去為企業服務,做好企業的存量。
在做存量的時候要注重質量。原來只做鋼材料,現在要做鋼產品,既要吃材料的飯,又要吃產品的飯。我們對馬鋼進行改革,把大集團分成小的部分,再由小的部分去和外界合作,激活市場活力,讓其迅速做大做強,把馬鞍山打造成新型設備制造業的基地。這樣既節約了能源消耗,同時GDP的質量和環境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在做增量即招商引資上,我們提出“一鏈一基地四園區”的規劃。
一鏈就是以鋼鐵為技術材料的下游產品高技術產業鏈,比如海洋制造業、鐵路制造業等。一基地就是依托鄭蒲港,建成之后,馬鞍山的港口將成為長江的四大港口之一,依托鄭蒲港做港口物流基地,實現向服務業的轉型。四個園區分別是依托馬鋼打造鋼產品生產交易園;依托華菱打造汽車零部件生產交易園;依托中國裝飾協會打造綠色裝飾產業生產交易園;與臺灣深度合作,打造電子信息產業交易園。
如果說原來建設馬鋼使馬鞍山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那么現在馬鞍山將又迎來另一個快速發展期。
全國人大代表、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
寧可放慢發展速度,也要抓轉型
我的發展觀是:第一,注重質量效益,沒有質量的事情和沒有效益的事情不干;第二,注重環境保護;第三,注重民生,解決老百姓關心的事情,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一件一件地抓起。
具體在經濟轉型上,安慶要追求更高質量的GDP。
在第二產業上主抓轉型升級。安慶的傳統三大產業是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和棉紡。在石油化工上,由以前的傳統煉油向化工新材料轉型,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在裝備制造上,由零件到部件、部件向整機轉型;在棉紡上,由過去的單純紡紗往高檔面料轉型,再由高檔面料向服裝轉型。
在第三產業上,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安慶是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豐厚,要文旅結合,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比如利用適合養老的特點,開展養老產業。
此外,還要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機會,比如4G、電子商務,這些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對于轉型,現在寧可放慢發展速度,也要抓轉型,“越早越主動,越遲越被動”。
(黃斌、申佳平對本文亦有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