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吳曉光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商務廳廳長曹勇:
安徽自貿區文件已經上報至國務院
“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并開展若干新的試點。擴展內陸沿邊開放,讓廣袤大地成為對外開放的熱土。”這是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話,曹勇用筆在這句話下面畫了一條線。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商務廳廳長曹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總理的這句話為安徽未來商務發展,特別是引進外資指明了方向。
政府要做好兩個清單
曹勇介紹,投資有國內投資和利用外資,商務部門主要管的是利用外資。“利用外資實際上就是涉及怎么引進來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兩個清單的問題,即‘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前者是‘法無授權不可為,后者是‘法無禁止即可為。”
曹勇告訴記者,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安徽團參加討論時表示,上海自貿區拿出來的負面清單還是很長,以致有人認為政府管得還是太多。
“所以清單上的東西越少越好。”曹勇表示,在權力清單上也是這樣,政府要優化投資環境,減少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做到公開、透明。“政府要做的就是優化環境,不能再走過去那種拼政策、拼資源的老路。市場經濟是水經濟,企業知道你這個環境比較好,它就像水一樣,從高處往低處流,到你這兒來投資。”
安徽如建自貿區將比上海有突破
在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安徽省省長王學軍就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園(港)區爭取自貿區試點。
曹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安徽關于自貿區的設想,是考慮合肥和蕪湖打包,因為這兩個城市對外開放的水平比較高、規模也較大,對周邊的輻射帶動能力也強。安徽有11個國家級開發區,合肥和蕪湖兩市就占了5個。
曹勇認為,李克強總理講到內陸沿邊開放的問題,是對中部和內陸地區而言,就像絲綢之路向西開放一樣。
“安徽自貿區主打中部,在中部崛起和內陸沿邊開放方面,我們想搶得頭彩。安徽是有優勢的,安徽擁有一類口岸7個,這在中西部是第一的,合肥和蕪湖抱團以后,它的經濟總量在安徽是1/3強,其中進出口占到安徽的51.9%。”曹勇說,在他們的設想中,安徽的自貿區和上海的自貿區相比,在體制機制上將有突破,在管理、產業政策上也會有突破。
“上海主要是園區式的,主要強調服務業、金融業的開放,我們的重點在制造業上,把制造業開放放在重要位置。安徽現在有皖江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是國家第一個產業轉移示范區,再加上長江經濟帶,很多政策覆蓋在安徽,將來形成政策的疊加效應。”曹勇介紹說。
目前,關于安徽自貿區的文件已經上報至國務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