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石棉本身并無毒害,它的最大危害來自于在粉碎、篩選石棉和石棉加工(彈松、梳棉、紡織)時,可產生大量粉塵,這是一種非常細小、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纖維。當這些細小的纖維被大量吸入人體內,就會附著并沉積在肺部,如果不能排出或被人體中的巨噬細胞所吞噬,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肺部疾病,甚至發生癌變。
石棉是一類具有特殊天然纖維狀結構且能分解為細纖維的礦物。從化學成分來看,石棉是由二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鈣(鐵或鋁)和結晶水等組成的硅酸鹽,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占地球石棉蘊藏量絕大多數的蛇紋石類(溫石棉),纖維長、柔軟、有彈性,工業應用價值大;另一類石棉是角閃石類(青石棉、鐵石棉等),纖維粗糙、挺直并堅硬,由于其確有致癌作用,現在已被各國禁止開采和使用。
溫石棉用途廣泛
由于溫石棉纖維的耐熱性好,抗拉強度高,化學性質穩定,其價格是現有主要代用纖維的1/4~1/30,因此是綜合性能佳、性價比高的工業纖維原料,用途十分廣泛。溫石棉廣泛用于建筑、汽車、機械、能源、化工乃至航空、航天及軍工領域,如:建筑行業的石棉板、石棉瓦和隔熱保溫材料等,以及在工業上被廣泛用于制造絕緣電器材料、壓力板、剎車板(片、帶)、密封墊、水管、輸氣管等,在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提高交通運輸效率,以及環保、節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地位。
據中國非金屬工業協會報道,我國溫石棉儲量豐富,約占石棉總量的90%;而角閃石類石棉僅占石棉儲量總量的10%。我國已探明溫石棉儲量9600多萬t,居世界第三位;年產量約40萬t,居世界第二位;年消費量超過70萬t,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對溫石棉的市場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最近5年增速明顯加快,“十二五”期間仍將以兩位數的幅度快速增長。目前,從溫石棉的礦山開采,選礦加工,制品生產直到終端應用,整個產業鏈的年經濟總量已超過200億元。
石棉的職業性危害
石棉本身并無毒害,它的最大危害來自于在粉碎、篩選石棉和石棉加工(彈松、梳棉、紡織)時,可產生大量粉塵,這是一種非常細小、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纖維。當這些細小的纖維被大量吸入人體內,就會附著并沉積在肺部,如果不能排出或被人體中的巨噬細胞所吞噬,久而久之由于機械刺激,就可能造成細支氣管黏膜出血、阻塞性細支氣炎和上皮脫落性肺泡炎、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壁彌漫性結締組織增生、間質和胸膜纖維化、石棉肺等一系列的肺部疾病,甚至發生癌變。其中危害最嚴重的,就是被明確列入我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的石棉肺,以及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
石棉肺起病多隱匿,往往在接觸石棉粉塵10年后發病。主要癥狀有氣急、咳嗽、咳痰、胸痛等,可較早出現活動時氣急、干咳。石棉肺患者易并發呼吸道感染、自發性氣胸、肺源性心臟病等,石棉肺患者合并肺結核的發病率約為10%。石棉肺的典型癥狀為緩慢出現、逐漸加重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彌漫性、不可逆的肺間質纖維化、胸膜斑形成和胸膜肥厚,嚴重損害患者的呼吸功能。石棉肺屬于不能根治的塵肺病之一,長期接觸石棉的作業人員,在脫離石棉作業后20~30年,依然有發病的可能,嚴重危害勞動者的健康。
石棉為國際上公認的致癌物,肺癌是石棉肺的嚴重并發癥,青石棉致癌性比溫石棉大6倍。我國的塵肺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622例石棉肺患者死因分析表明,死于肺癌者占27.17%。吸煙會對石棉接觸者的肺癌發生起協同作用,吸煙的石棉肺工人比不吸煙、不接觸石棉者肺癌相對危險度增加24.6倍。
間皮瘤是極少見的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但在石棉工人中的發生率卻很高,主要發生在胸膜和腹膜。一般在接觸石棉粉塵35~40年后發病,發病與接觸石棉粉塵的工齡長短及粉塵濃度關系密切,與吸煙無關。以青石棉和鐵石棉引起的間皮瘤較多,可能與其纖維堅硬挺直,不易被呼吸道清除,易刺穿肺組織,并可到達胸膜,導致肺及胸膜疾患。有人曾認為溫石棉較軟,易彎曲,可在支氣管被阻留而被清除,并且不易穿透胸膜,所以溫石棉的致癌性一度成為大家爭論的焦點。國內研究人員曾經對石棉廠接觸溫石棉的工人進行了長達25年的縱向研究,將接觸溫石棉組與不接觸組對照,研究發現接觸溫石棉組的肺癌發病率是不接觸組的8.1倍。而石棉與胸膜間皮瘤的因果關系,也得到眾多研究的確認。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重申石棉的致癌作用。因此,我國GBZ/T 193-2007《石棉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規定,生產車間每立方米空氣中石棉纖維含量不得超過1.5f【即每毫升空氣中含呼吸性石棉纖維的根數(f/mL)】。
石棉污染環境的危害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研究員丁茂柏,曾于2009年發表過《再談石棉危害》一文,文章指出,發達國家規定,2005年以后嬰幼兒制品中禁止使用滑石。我國也規定石棉為化妝品原料成分中的禁用物。雖有禁令,但禁而不止的情況仍比比皆是,我國目前仍是一個石棉制品的生產與消費大國。而拆除的保溫管道外套,丟棄的石棉瓦、含石棉的建筑板材等在拆卸、粉碎,以及不當掩埋的過程中散布出來的石棉粉塵,均可污染周圍環境。汽車剎車制動時釋放的石棉粉塵,也成為城市環境的重要污染源。最近有研究證實,空氣中石棉污染可對人體造成慢性危害。在北京地區35位經CT檢出有胸膜斑病,但是并無職業性石棉材料加工從業史的病人中,有34人有間接的石棉材料接觸史,另1人曾于1960年前后在石棉材料加工密集區居住。
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郝鳳桐在媒體發表的《石棉及其危害》一文中指出,有研究報道,全球范圍約有1.25億人在工作中有石棉接觸,每年死于職業性暴露引起的石棉相關性肺癌、間皮瘤和石棉肺者為數眾多,石棉相關疾病導致的生命、財產損失有上升趨勢,甚至包括那些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禁用石棉的國家。由于石棉相關疾病的潛伏期長,即便現在停止使用石棉,也要在數十年后才能看到與之相關死亡人數的減少。即便我們現在停止使用石棉,石棉污染依然可能持續。一些舊住宅內的天花板,建筑和管路的保溫層、隔音材料等大多含有石棉,當這些含石棉材料被拆除、維修、切割、重塑時,會有大量的細小石棉纖維飄散在空氣中。1kg石棉約含100萬根元纖維,元纖維的直徑一般為0.5μm,長度在5μm以下,在大氣和水中能懸浮數周、數月之久,持續地造成污染。目前沒有石棉致癌效應的閾值標準,但有研究者認為,在石棉低水平暴露條件下,人群中依然存在致癌風險的增加,因此,消除石棉相關疾病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停止使用各類石棉。1995年日本禁用角閃石石棉,并嚴格規定禁用含量為1%;2004年,建筑和摩擦材料含石棉的制品被禁用;2005年日本頒布石棉危害預防法令,將石棉含量限值設定為更為嚴格的0.1%。1990年,韓國規定溫石棉的生產和使用必須經政府許可;2009年,韓國全面禁止各類石棉的生產、進口和使用;同時,為保護拆解等行業工人的健康并防止石棉粉塵逸散,韓國于2003年起要求破拆、移動含石棉的設施或者建筑物必須經政府許可,自2009年起,要求破拆或者移動設施、建筑的石棉含量超過一定范圍,必須由在韓國勞動部注冊的有資質的人員實施作業。
預防石棉危害的主要措施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石棉肺,以及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的有效藥物,所以有關接觸石棉粉塵作業的行業與企業,一定要將《職業病防治法》和GBZ/T 193-2007《石棉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中的有關規定落到實處。各企業與用人單位是落實預防為主的責任主體,要采取一系列綜合防塵措施,而且防塵措施要更為嚴格,要嚴格落實生產車間每立方米空氣中石棉纖維含量不得超過1.5f的職業衛生標準規定,作業人員要嚴禁吸煙。此外,丁茂柏認為,防控石棉危害還要采取以下措施:
要禁止在城市興建石棉加工廠,已建而一時不能搬遷的工廠應增設高效除塵裝置,并定期為職工進行體檢;
建立建筑及絕緣隔熱材料垃圾處理規范,禁止噴涂含石棉纖維的耐火材料,制訂含石棉的垃圾排放標準和最高容許標準;
研究開發新型絕緣、隔熱、磨擦材料代用品,特別是汽車剎車材料代用品;
嚴禁將石棉垃圾傾入江河湖海。
編輯 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