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泳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一年多來,在右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僅使日本與鄰國的關系更趨緊張,而且引起了美國的不滿。美國究竟如何看待安倍的強軍修憲路線和在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又如何應對安倍不顧美國利益執意參拜靖國神社的狂妄之舉?美日關系究竟何去何從?這些問題正日益成為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美國對安倍政權的期待與疑慮
在美國人眼中,安倍一直是一個毀譽參半的爭議人物。早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上臺時,《時代》周刊就刊登封面文章指出,在支持者眼中他是一個國家復興的有力領導者,在批評者眼中他是一個危險的民族主義者。[1]時隔六年,安倍再次上臺,美國對他的態度依然夾雜著期待和擔憂。在保守派論客看來,一個強硬起來的日本既可以更好地與美國一起應對“中國威脅”,[2]又可以更多地在世界各地支援美軍。[3]自由派人士則警告說,如果安倍在日本煽起反動的民族主義,就會加劇東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使美日關系復雜化。[4]對美國來說,問題的關鍵在于安倍究竟要做一個謹慎的實用主義者,還是要做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
安倍上臺之初,美國希望他能吸取第一次執政失敗的教訓,把政策重心放到恢復經濟上,在容易帶來內外風險的政治和外交問題上審慎行事,以便在半年后的參議院選舉中取勝,為未來的美日合作創造有利環境。在此背景下,2013年2月安倍訪美時,原想在解禁集體自衛權和擴大日美聯合軍事行動范圍等議題上得到奧巴馬的肯定,以展示日美同盟之牢固,加強對華威懾,但美國卻不同意在首腦會談中提及集體自衛權問題。[5]會談的重點被放在了要求日本參加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上,這顯然是讓日本跟隨美國的政策步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從一開始就對安倍能否遵從美國的意志心存疑慮。安倍上任不到兩個月時,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就發表有關美日關系的報告稱,安倍及其內閣在歷史問題上的言行讓人擔心,日本可能以損害美國利益的方式攪亂地區國際關系。報告還指出,安倍是個強硬的民族主義者,日本的鄰國和美國都將密切注視他在慰安婦、歷史教科書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做法以及在日韓領土爭端中的言論。[6]這一報告雖不是美國政府的正式政策,但作為官方文件已經明確傳達了美國的擔憂和警告,實際上給安倍政府劃了紅線。
那么安倍的表現又如何呢?他一面推出安倍經濟學賺取人氣,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暫不觸碰美國所劃的紅線;一面又伺機推進自己的民族主義議程。2013年4月靖國神社春季例行大祭期間,安倍雖然選擇了只獻供品不參拜,但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等3名內閣成員前往參拜,而且168名國會議員的規模也是冷戰結束后人數最多的一次。而安倍本人也在國會發表侵略定義模糊的謬論,還放言要修改對侵略歷史正式道歉的“村山談話”。這些言行立即引起中、韓的外交抗議和國際媒體的批評。美國政府也通過外交途徑非正式地向日本表達了關切,希望安倍不要刺激中、韓兩國,以免影響東亞局勢的穩定。[7]
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明言,日本是其東亞政策的基石。隨著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美日同盟、特別是駐日美軍基地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因此,對于自民黨的強軍修憲路線,美國的態度是利用多于警惕。但美國也并非無保留地支持,原因在于,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還包括與韓國的同盟、與中國的戰略關系以及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朝鮮半島形勢一觸即發的情況下,美國既不容許日、韓這兩個美國的盟友內訌,也不想看到中日發生沖突。針對目前情勢,有分析指出,美國的決策者一方面擔心不受約束的安倍會把美國拖入不必要的對抗中,另一方面又擔心疏遠安倍會造成美國的安全承諾不再可靠的印象,因此選擇了安靜但又明確地要求安倍收斂其修正主義歷史觀的做法。[8]
美國對日本的“收”與“放”
美國的“含蓄”勸告似乎起到了一時約束安倍的作用,卻阻擋不了日本政壇右傾化的狂潮。2013年,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月15日,又有102名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不僅如此,安倍憑借經濟政策的短期效果贏得了參議院選舉,且保持著相當高的支持率,一度傳出他將在秋季例行大祭期間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
此時正值美日在東京舉行兩國外長和防長出席的“2+2”(安全保障協商委員會)會議,美國在這次會議期間的對日態度耐人尋味。一方面,美國不僅在聯合聲明中對日本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制定國家安全戰略、解禁集體自衛權、增加防衛預算、修訂《防衛計劃大綱》、增強領土防御能力、幫助加強東南亞國家的防衛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明確表示歡迎,而且在聯合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宣稱,反對任何侵害日本對釣魚島施政的單邊強制行動,明顯擺出了聯日制華的姿態。[9]但另一方面,參加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哈格爾史無前例地主動前往東京的千鳥淵戰歿者墓苑獻花,[10]實際上表明了對靖國神社所象征歷史觀的反對。也許是受到美國這一表態的影響,安倍在秋季例行大祭期間沒有參拜靖國神社,但仍有158名國會議員進行了參拜。
美國為什么一邊支持日本強軍,一邊又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呢?因為在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中,利用日本制衡中國仍是一項基本的要素,而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言行雖是麻煩,卻并不能改變美國的戰略部署。事實上,日本上述一系列安全政策的調整都有助于美國進一步提升美日同盟的軍事一體化程度,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日本增加的防衛預算,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用于支付美國海軍陸戰隊移師關島的費用以及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這對正在削減國防開支的美國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當然,美國同時也認為,安倍的挑釁會引發地區局勢的惡化,特別是損害美國所看重的日韓之間的合作,因此必須加以阻止。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美國不斷以各種方式向日本傳遞信號,試圖勸阻安倍內閣在歷史問題上的挑釁言行。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在2013年5月1日和8月2日又發表了上文所提報告的更新版,再次強調了美國對歷史問題的看法。[11]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Richard L. Armitage)2013年10月底訪日時,警告自民黨不要觸碰慰安婦問題,并強調如果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那么迄今積累起來的一切都將被毀壞。[12]阿米蒂奇是對美日關系有很大影響力的親日保守派重鎮,他的表態體現出美國約束安倍的強烈意志。此外,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以及國安會、國防部的高官們在訪問日本時,也都提出了類似的警告。[13]
然而,安倍卻仍在蠢蠢欲動。2013年11月,安倍派首相輔佐官衛藤晟一訪問華盛頓,探聽如果其參拜靖國神社美國會有何反應,助理國務卿拉塞爾(Daniel Russel)不得不再次表明參拜會影響美日關系。12月初,美國副總統拜登歷訪日、中、韓三國,其間盡力勸說各方緩和關系。[14]但令美方驚訝的是,就在拜登訪日之后不到一個月,安倍便在就任首相一周年的12月26日參拜了靖國神社。美國駐日大使館立即發表聲明,“對日本領導人采取惡化與鄰國間緊張關系的行動感到失望”。次日,美國國務院也發表了同樣內容的聲明。盡管有評論認為美國的反應還是過于溫和,但需要指出的是,多年來美國政府從未公開反對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這是美國第一次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正式表態。
安倍的參拜迫使美國的分析家和決策者開始重新認識安倍政權的本質及其對美日關系的影響。美國媒體和專家學者也紛紛撰文,從不同角度指出安倍參拜的嚴重后果。《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對歷史的粉飾已成為日本的戰略負擔,[15]美國對安倍弱化民族主義立場的希望破滅了,安倍的強硬風格讓需要日本幫助以制衡中國影響力的華盛頓決策者陷于兩難境地。就連保守派分析家、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邁克爾·奧斯林(Michael Auslin)也表示,安倍參拜給外界造成的印象是美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干預效果越來越差。[16]紐約外交關系委員會的希拉·史密斯(Sheila Smith)指出,參拜不僅讓美國修復日韓關系的努力失敗了,而且暴露出日本對東北亞地區的風險認識與美國不同。未來美國的決策者會懷疑日本調整安全政策的動機究竟是民族主義情緒還是理性的戰略選擇,美日加強防衛合作的努力將因此而減速。[17]還有美國學者認為,安倍本來有希望成為二戰后日本第四個任期超過五年的首相,但參拜已經削弱了他的支持基礎;而且對美國來說,如果美日缺少共同的戰略認識,那么修訂防衛合作指針的計劃也就無從談起了。[18]總之,在美國人眼中,安倍已經暴露出他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本質,美國不再能指望他做一個實用主義的盟友了。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安倍有意選擇在沖繩知事接受邊野古填海造地計劃的前一天參拜靖國神社,企圖用美軍基地搬遷問題上的進展來緩和美方的負面反應。實際結果是,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雖然發表聲明對基地問題取得進展表示歡迎,卻推遲了原定與日本防衛大臣的電話協商。可見,即便安倍在個別問題上取悅了美國,美國也決不允許日本偏離其設定的戰略軌道。
美國還能管住日本嗎?
可以肯定的是,不論美國的保守派還是自由派,都認為美日關系終是要重回正常軌道,但前提是安倍政權妥善處理靖國神社和其他歷史問題。但對于如何達到這一目標,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奧巴馬政府迄今的反應過于軟弱,美國應該明確同盟關系不意味著美國可以寬容安倍制造麻煩的行為,因為如果連盟國日本都公然無視美國的要求,就更別指望中國會信任和回應美國了。[19]但也有觀點認為,奧巴馬政府不能讓歷史問題主導美日同盟,日本迄今在安全政策上的合作是令人滿意的,美日應該翻過這一頁,專注于發展未來的關系。[20]
可見,美國政策圈在對日施壓的軟硬程度上仍存在分歧,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對日政策的內在矛盾。美國為了制衡中國,鼓勵日本在安全政策上自我“解禁”,卻給了鼓吹民族主義的日本右傾保守勢力張狂的機會。美國本想把安倍的歷史認識和美日之間的安全合作分隔開來,在控制安倍挑釁言行的同時推動美日同盟的升級。但安倍的真正目的卻并不是加強美日同盟,而是推動其民族主義議程。對安倍來說,強軍修憲和為歷史翻案都是為了擺脫戰后體制對日本的束縛,都是為了重振日本的大國地位。安倍最終選擇參拜靖國神社,表明他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了美國的安全利益之前,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美國對日策略的失敗。
經歷此番教訓,美國會改變對日本的政策嗎?美國政府官員已表示,正在尋求日本保證安倍不再參拜靖國神社,并將要求安倍重申日本政府對二戰的正式道歉。美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演講中稱,未來一年里美國亞洲政策的一項重要挑戰就是幫助日本處理與鄰國之間的歷史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將引發緊張甚至不和。[21]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茲(Ben Rhodes)也在記者會上說,所有領導人都應該用行動展示出顧及歷史問題的姿態,委婉地表達了對安倍再次參拜靖國神社的反對。[22]此外,美國眾參兩院先后通過包括慰安婦問題的2014財年預算法案。該法案呼吁美國國務卿敦促日本政府遵守美國眾議院于2007年通過的慰安婦決議案。[23]
與以往對日本歷史認識不評論、不介入的做法相比,此次美國政府確實不得不更加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了。但是,美國的亞太戰略和對日政策都不會因此發生根本的改變。2014年2月7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華盛頓會見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時稱,為了應對朝鮮的核武器及導彈,美日韓三國的合作不可或缺,美日強化防衛合作以應對中國的軍事崛起也需要獲得韓國的理解。克里認為,同為美國盟友的日韓兩國中斷對話,給美國將軍事戰略重點轉移至亞太地區的政策蒙上了陰影。但他也表示,中國對解決朝鮮問題有著重要作用,因而敦促日方改善與韓國、中國的關系。[24]可以預見,在這樣的戰略思維下,美國會繼續對日本采取既打壓又拉攏的策略,只是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打壓的力度會有所加強,拉攏的熱情會有所減退。這樣的策略調整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緊張局勢,但不足以讓日本從右傾化的迷途上折返回來。
日本的右傾化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的風波,一方面與美國的長期姑息利用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政治、社會內部變化的結果。目前的自民黨和安倍內閣已經為右傾保守勢力政客所把持,日本政壇上還沒有出現可以挑戰安倍或自民黨的力量。盡管大部分日本民眾反對參拜靖國神社,但安倍政權仍保持著高支持率,其強硬的外交姿態受到社會上一部分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未來安倍會不會在美國的壓力下改弦易轍還是未知數。
美國應該認識到,歷史問題已經不是安倍個人的意識形態問題,而是關系到保衛戰后國際秩序、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戰略問題。2014年年初,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會長在慰安婦問題上發表荒謬言論,還有一個經營委員公開稱二戰中美軍轟炸東京和投放原子彈是“大屠殺”,并抨擊東京審判,否認南京大屠殺。此二人都是安倍上臺后任命的。[25]他們的肆無忌憚表明,日本右傾化的趨勢正愈演愈烈,而且矛頭指向了美國。
從近來圍繞歷史問題的一系列動向可以看出,中、美、韓以及國際社會在遏阻日本右傾化逆流的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仍不太可能出現中、美、韓三國聯手應對日本的局面。事實上,從小布什政府到奧巴馬政府,每當日本與中國、韓國的關系趨于緊張時,美國官方從未公開站到日本的對立面。[26]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畢竟美日保守勢力之間的利益關系盤根錯節,已逾數十載。因此,要挫敗日本的右傾保守勢力,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中、美、韓等各國以及日本國內的有識之士進行長期的共同努力,才能讓正義的力量最終戰勝魑魅魍魎,締造亞太地區的長久和平。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
(責任編輯:魏丹丹)
[1] Who is Shinzo Abe? Time, Asia Cover,. [2006-09-18].
[2] Michael Auslin. The Rush to Smear Japan's Conservatives [DB/OL]. [2002-12-12]. http://www.aei.org/article/foreign-and-defense-policy/regional/asia/the-rush-to-smear-japans-conservatives/
[3] Michael J. Green. Don't Hyperventilate about Japan Turning Right [EB/OL]. [2012-12-18]. http://csis.org/publication/dont-hyperventilate-about-japan-turning-right
[4] Sheila A. Smith. Japan's New Legislative Balance[DB/OL]. [2012-12-17]. http://www.cfr.org/japan/japans-new-legislative-balance/p29682
[5] 美國對支持解禁“集體自衛權”面露難色[EB/OL]. 共同社, [2013-02-03]. http://china.kyodonews.jp/news/2013/02/46068.html
[6]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U.S-Japan Relations: Issues for Congress[EB/OL]. RL33436. [2013-02-15]. http://fpc.state.gov/c51439.htm
[7] 美政府就安倍有關歷史問題的發言表示關切[EB/OL]. 共同社, [2013-04-26]. http://china.kyodonews.jp/news/2013/04/51136.html
[8] Kerry Gershaneck. Xi and Abe on the Brink: Can the US Help Avert Armed Conflict?[PacNet]. No. 31, Honolulu, Hawaii: Pacific Forum CSIS, May 3, 2013.
[9] 日本外務省網站.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page4_000229.html
[10] 千鳥淵公墓位于東京市千代田區三番町,占地5000坪(約合1.5公頃),由日本政府于1959年建立,是用來埋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無名戰死者的墓地。千鳥淵公墓在建設時就注意避免任何宗教色彩,符合新設施“非宗教化”的要求。
[11]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U.S-Japan Relations: Issues for Congress [EB/OL]. RL33436. [2013-05-01, 2013-08-02]. http://fpc.state.gov/c51439.htm
[12] 竹島一登.「アーミテージ氏:自民幹部に『慰安婦問題に觸れないで』」[EB/OL]. 毎日新聞, [2013-11-01].http://mainichi.jp/select/news/20131101k0000m020154000c.html
[13] Clyde Prestowitz. Abe Slaps America's Face[DB/OL]. [2013-12-31]. http://prestowitz.foreignpolicy.com/#sthash.lFt8pbrj.dpbs
[14] 吉野直也.「靖國參拝、米『失望』表明の舞臺裏」[EB/OL].日本経済新聞, [2014-01-18]. 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NASDC1400N_W4A110C1SHA000/
[15] Shinzo Abe's Yasukuni Offense[J/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12-26].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448380457928214356976526
[16] George Nishiyama. Abe's Style Presents U.S. With Dilemma[J/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12-26].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4483804579284152672036772
[17] Sheila A. Smith. Abe's Yasukuni Visit: The Consequences?[EB/OL]. [2013-12-30]. http://blogs.cfr.org/asia/2013/12/30/abes-yasukuni-visit-the-consequences/?cid=nlc-japan-spotlight_on_japan-link12-20140128&sp_mid=45020363&sp_rid=Z3VpeW9uZ3Rhb0Bwa3UuZWR1LmNuS0
[18] Andrew L. Oros. Does Abe's Rightward Shift Threaten His Legacy? [PacNet]. No. 2, Honolulu, Hawaii: Pacific Forum CSIS, Jan. 7, 2014.
[19] Gregg Andrew Brazinsky. U.S. Should Speak Truth to Japan.[EB/OL]. [2014-01-14]. http://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com/2014/01/16/u-s-should-speak-truth-to-japan/
[20] Michael J. Green, Nicholas Szechenyi. U.S.-Japan Relations: Big Steps, Big Surprises[J/OL].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Vol. 15 (3). [201-01-15].http://csis.org/publications/comparative-connections-v15-n3-us-japan
[21] Yuka Hayashi. U.S. Seeks Abe Assurance He Won't Visit War Shrine[J/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01-23].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4757004579331951101919562
[22] 美高官間接反對安倍再次參拜靖國神社[EB/OL]. 共同社, [2014-01-29]. http://china.kyodonews.jp/news/2014/01/68267.html
[23] 2007年,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征亞洲其他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并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的決議。這項決議由美國眾議員邁克·本田提出。美參眾兩院通過慰安婦法案并送交奧巴馬簽署[EB/OL]. 韓聯社, (2014-01-16).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international/2014/01/17/0302000000ACK20140117000800881.HTML
[24] 美國務卿會見日本外相 敦促日方與中韓改善關系[EB/OL]. 共同社, [2014-02-07]. http://china.kyodonews.jp/news/2014/02/68863.html
[25] 美大使館稱NHK經營委員發言違反常識[EB/OL]. 共同社, [2014-02-08]. http://china.kyodonews.jp/news/2014/02/68884.html
[26] Richard C. Bush. The Perils of Proximity: China-Japan Security Relations.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2010, p.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