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軍
自實行多黨制以來,土耳其國內政黨林立,目前合法政黨多達50余個。2002年11月,具有伊斯蘭宗教背景的正義與發展黨(簡稱正發黨)上臺執政。十余年來,正發黨在外交、經濟和政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了土耳其的綜合實力,提高了民眾生活水平,贏得了民眾高度信任和普遍支持。2011年6月13日,正發黨以高得票率,第三次贏得選舉勝利。但自2013年5月以來,土耳其國內接連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把正發黨推向了一個十字路口,面臨多重困境。
國內民眾及
社會輿論的質疑與不滿
從一場因抗訴拆遷而引發的內亂說起。據相關報道,正發黨執政下的土耳其政府希望改造位于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附近的格濟公園,重建一座具有奧斯曼帝國兵營建筑風格的大型購物中心。然而,民眾對這塊唯一位于老城中心的綠地懷有深厚感情,反對改造計劃。2013年5月27日,民眾聚集公園,靜坐抗議,以阻止改造施工。至31日,聚集民眾已達數萬。面對這種局勢,執政當局對民眾采取強硬措施,派出大批警察,動用催淚瓦斯、胡椒瓦斯和高壓水炮等防暴方式,驅散和平靜坐抗議的民眾,從而引發了大規模警民沖突。300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傷害,多人死亡,1700多名示威者被逮捕。警察的鎮壓進一步激發民眾的憤怒,抗議規模擴大。
正發黨政府的行為引發社會輿論的嚴重不滿和強烈質疑。一些社交媒體甚至公開宣稱正發黨領袖——現任總理埃爾多安是“獨裁者”,高呼其下臺。但埃爾多安依然不顧國內亂局,保持強硬態度。警民暴力沖突愈演愈烈,大規模示威活動演變成重大政治危機。擁有24萬名公務員的政府雇員工會聯盟(KESK)宣布罷工兩天,開始聲援民眾抗議行動。民眾抗議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國務卿克里稱,土耳其警方過度使用暴力,要求當局調查。國際人權組織亦公開指責正發黨壓制言論自由,濫用暴力排斥和打壓持異議人士。
進一步分析發現,這次抗議運動從側面反映了土耳其宗教勢力和世俗勢力之間的政治分歧。近年來,正發黨執政政策顯現出伊斯蘭化傾向,引起自由派和世俗主義者的不滿。2013年5月,土耳其議會通過禁酒法案,禁止商家晚上十點至早上六點之間售賣酒水;禁止在距離清真寺和教學中心100米范圍內售賣酒水;禁止酒廠舉辦各類酒精類飲用品的廣告宣傳和推銷活動,對酒會組織者處以每人200土耳其里拉的罰款;禁止電視連續劇播放鼓動和慫恿年輕人飲酒的各類畫面。這與之前土耳其國有航空公司禁止空姐使用紅色唇膏與指甲油、在部分航班停止提供酒精飲料的規定前后呼應。反對者認為,禁酒法案嚴重違背了土耳其政治世俗化和西方化的原則。
反腐調查加大正發黨執政難度
2013年12月17日,土耳其警方和司法部門聯合發起了“反腐風暴”,開始對正發黨政府進行大規模反腐調查。調查發現有數百名官員及其親屬涉嫌濫用職權、騙取政府招標和收受賄賂,經濟部長、內政部長和環境部長牽涉其中,司法系統對涉嫌人員采取了免職或強制措施,三名部長也于2013年12月25日宣布辭職。但這場反腐調查并未就此收場,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出現了要求埃爾多安辭職的聲音。埃爾多安改組內閣,重新任命十名部長,幾乎占內閣成員的一半,以示清廉,鞏固其執政地位。同時,這場因反腐引發的政治風暴也加劇了正發黨與司法系統之間的對抗。正發黨政府打擊負責調查反腐案件的警方,大批反腐警察被撤職。2013年 12月22日,在市區警察局中,有25名局長、警務專員及其副手遭到解職。截至到2014年1月7日,政府把首都安卡拉警察總部中的近350名警務人員調任到其他部門或解職,并從首都之外的城市選拔了約350人來填補這些空缺職位。這是自從反腐敗調查以來,發生最大規模的警察改組。這場因腐敗案引發的政治震蕩,削弱了正發黨執政地位,損害了其執政形象,正發黨將迎來執政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經濟發展有所放緩
在擺脫了2001年的嚴重經濟危機后,土耳其的經濟發展速度呈現快速上升之勢。2010年,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7350億美元,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經濟增速高達8.9%。發展速度在二十國集團中名列第三,超過了歐洲所有國家。2011年,土耳其經濟全年增速仍然超過8%,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土耳其成為繼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金磚國家之后,又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經濟體。
然而,最近兩年多來,受周邊局勢動蕩、歐洲債務危機外溢效應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正發黨在推動土耳其經濟持續發展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股市持續下跌,里拉匯率不斷創歷史新低,經濟增長速度經歷 “過山車”般起落。2012年第一季度,土耳其經濟增速驟降至3.4%,到了第四季度更是降到了1.4%,創正發黨執政以來的經濟增速新低。
同時,財政赤字逐年增長,給正發黨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根據土耳其中央銀行數據顯示,僅2013年前兩個月,土耳其財政赤字就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09.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億美元。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度回落以及巨額的財政赤字,迫使正發黨執政下的土耳其政府不斷提高稅收,造成國內大批企業員工工資和福利下降,罷工運動時有發生,土耳其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正發黨推崇的經濟發展模式遭到沖擊。
外交政策挑戰重重
當前,正發黨政府面臨一系列外交挑戰。脫亞入歐是外交政策的既定戰略,加入歐盟更是土長期追求的戰略目標。2005年,正發黨政府開啟入盟談判。但在“歐盟疲乏癥”影響下,加上與塞浦路斯糾紛的干擾,入盟進展速度十分遲緩甚至停滯。埃爾多安政府一直強調希望早日加入歐盟,按照歐盟的要求在國內推行改革,改善人權,完善民主制度。同時,埃爾多安進行游說外交,以圖說服德國等反對土入盟的國家。2014年2月,埃爾多安訪問德國,為入盟尋求支持,然而并未得償所愿,德國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政策仍未松動。土耳其入盟之路仍舊漫長,正發黨難以在入盟問題上尋求突破。
土耳其睦鄰外交受到沖擊,周邊外交形勢嚴峻。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土敘關系。自敘利亞動蕩以來,土耳其置睦鄰外交于不顧,積極站在巴沙爾的對立面,呼吁巴沙爾下臺,甚至要求國際社會軍事干預敘利亞。這與土耳其所倡導的與鄰國“零問題外交”嚴重相悖。然而,隨著敘利亞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土耳其作為敘利亞的鄰國遭受安全、難民等威脅。土敘邊境的難民已影響到土耳其國內的穩定。
正發黨執政十余年來,土耳其與美國關系總體保持穩定,但土耳其在美國戰略中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對土耳其遭受來自敘利亞的襲擊,作為北約盟友的美國除對敘進行譴責外,并未有所實質性表示。并且,在反腐調查中,埃爾多安總理認為這是一場國際陰謀,并暗指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弗朗西斯·里恰爾多內在穩定土耳其政局中并未起到積極作用。可見,目前美國和土耳其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
此外,土耳其外交上面臨以色列難題。由于2010年5月,以色列海軍襲擊土耳其籍駛往加沙地帶的救援船只,造成土方人員傷亡,之后土以兩國外交陷入僵局。盡管2013年3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致電埃爾多安,表示道歉。然而,就相關賠償問題沒有下文,兩國關系未有實質性進展。
小 結
綜上所述,正發黨面臨的多重困境不僅嚴重影響了埃爾多安政府國內形象,還使正發黨面臨掌權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正發黨面臨的問題是土耳其歷史文化元素和價值觀、多重屬性和社會現實、社會各階層多樣化訴求的綜合反映。國際社會對正發黨的未來,提出了多種預測和分析。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卡加普泰說:“正義與發展黨是一個很新的黨。埃爾多安所能接觸到的現實是被嚴重扭曲的,缺乏透明的管理機制是該黨的問題。”有一些輿論認為,正發黨在2014年地方選舉、總統選舉以及2015年全國議會選舉中恐怕會失利。但筆者認為,縱觀土耳其政壇,目前尚未有一個反對黨能夠與正發黨抗衡。因此,雖然正發黨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但對其未來執政仍可持樂觀態度。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鄭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