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春

2014年1月14—15日,埃及舉行新憲法公投。1月18日,埃最高選舉委員會公布,埃符合資格的5300萬選民中有2061萬人參加投票,新憲法草案在全民公投中以98.1%的支持率獲得通過,投票率為38.6%,均高于2012年12月穆斯林兄弟會主導下的憲法公投63.8%的支持率和32.9%的投票率。
新憲法公投平穩舉行
埃及新憲法草案公投過程整體較為平穩,但各方矛盾仍尖銳。此次公投過程中,近1.4萬名埃法官及美國卡特中心等國外非政府組織參與了公投監督。投票當天,埃及全境有多達16萬士兵駐守各個投票點,絕大多數投票點呈現平靜景象。但公投開始前數小時,開羅附近吉薩省的一法院發生爆炸;公投期間,開羅、吉薩、蘇哈杰等地穆兄會支持者與當地居民及安全部門爆發小規模沖突,造成10余人喪生,350余人被捕;此外,穆兄會牽頭的“支持合法性全國聯盟”對公投予以抵制,并認為公投結果不具備“合法性”。
國際社會對埃及新憲法公投較平穩舉行表示歡迎。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公投前夕與埃國防部長塞西通電話,呼吁埃舉行透明公正的憲法公投,并稱這是“埃民主變革進程的重要步驟”,強調讓所有符合條件的選民自由參加投票至關重要。美國國務卿克里在新憲法通過后,呼吁埃全面落實憲法規定的權利與自由,朝著和解的方向前進。克里稱,埃及過去三年追求民主的困難經驗表明,選票并非是民主的唯一決定因素,關鍵在于投票后采取怎樣的政策。俄羅斯總統普京向埃成功舉行憲法公投表示祝賀,表示埃人民踴躍參與憲法公投是過渡時期路線圖的成功,希望埃社會能夠盡快擺脫政治和經濟困境。法國外交部表示,埃及通過新憲法是構建民主世俗的國家機構、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步驟,強調埃應開啟包容性政治進程,拒絕暴力。沙特國王阿卜杜拉、阿聯酋外長阿卜杜拉、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等對埃新憲法通過紛紛表示祝賀。
新憲法 新內容
此次公投通過的憲法是2011年埃政權更迭后的第二部憲法,由阿盟前秘書長穆薩牽頭、世俗力量主導的50人憲法復議委員會草擬。與2012年穆兄會主導的憲法相比,新憲法有幾項內容值得關注。
一是總統權力受限。2012年憲法規定總統有權任免政府官員、軍官及國家的政治代表。相較之下,新憲法規定埃實行混合總統制,總統可連任一屆,每屆任期四年;議會有權罷免總統并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總統經議會同意后才能解散或改組內閣;新憲法通過后當選的新一屆總統在其兩屆任期內,只有征得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同意才能任命國防部長。此外,新憲法還增添了平民侵犯軍隊設施及軍人等犯罪行為由軍事法庭審理的條款。
二是禁止在宗教基礎上成立政黨。新憲法刪除了穆兄會統治時期憲法中大部分宗教意味強烈的表達,明文規定禁止在宗教基礎上建立政黨,且政黨不得進行秘密活動或擁有軍事或準軍事力量。新憲法保留了“伊斯蘭教義為立法主要來源”的條款,但將該條款的解釋權交給最高憲法法院,而非原憲法規定的愛資哈爾清真寺。
三是改“兩院制”為“一院制”,取消協商會議(議會上院)。根據埃及原憲法規定,協商會議是與人民議會并立存在但無立法權和監督權的咨詢機構。相對于人民議會來說,協商會議擁有非常有限的立法權。此次新憲法在議會制度方面改革動作較大,改“兩院制”為“一院制”,并且取消了工人、農民議席數不低于總議席50%的規定。
埃新憲法緣何較順利通過?
一是民心思定,希望盡快結束動蕩,恢復國家穩定和發展。三年前,埃及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執政近30年的穆巴拉克下臺,成為“阿拉伯之春”的標志性事件。三年后,埃及仍未走出亂局,而是教俗沖突不斷,政權再度更迭,政局持續動蕩;經濟民生持續低迷,社會分裂加劇;極端勢力乘機作亂,安全形勢持續惡化;地區影響力下降,對地區事務的參與度逐日減少。面對動蕩后慘淡現實,埃及民心向穩,迫切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
二是埃當局周密部署,政治輿論準備充分。此次公投是穆兄會政權倒臺后埃新政府面臨的首次民意“大考”。埃當局全力以赴,在投票前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動員。臨時總統曼蘇爾、總理貝卜拉維、國防部長塞西等多次號召民眾踴躍投票,并把投票贊同新憲法與愛國、支持革命掛鉤。在開羅、亞歷山大等主要城市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官方打出的“投票支持新憲法”的標語。“愛國拯救陣線”等政黨和政治力量進行了廣泛投票動員活動。宗教機構和宗教人士也通過講經、發布教令等方式呼吁對新憲法投支持票。
三是政府控局,力保公投萬無一失。公投前一個月,埃當局宣布穆兄會為“恐怖組織”,安全部隊逮捕上千名穆兄會支持者。1月8日,當局再度推遲對前總統穆爾西等穆兄會領導人的審判,以減輕維穩壓力。臨時總統曼蘇爾頒布法令,頂替他人投票或重復投票等行為的刑罰由3年監禁加重至15年。公投期間,埃當局出動16萬名軍人、20余萬名警察及數千輛裝甲車、直升機維持秩序。軍警部門在極端武裝分子活躍的北西奈省阿里什市、拉法市、謝赫祖維赫市加強了兵力部署。據報道,此次公投的安保費用高達1.73億美元,超過2012年憲法公投的1.44億美元。
新憲法通過后的埃政局走向
新憲法順利通過,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埃今后政治世俗化的發展方向,下階段埃政治過渡進程有望按當局的過渡時期“路線圖”推進。根據“路線圖”,在完成憲法公投后,下兩步是總統和議會選舉。埃在新憲法通過后宣布將先舉行總統大選,再舉行議會選舉,兩次大選在2014年夏天前如期完成的可能性較大。下階段,各派力量將圍繞發展道路和權力再分配展開博弈,埃政壇格局將經歷新一輪洗牌。
總統選舉呼聲較高的塞西元帥生于1954年,是埃軍方少壯派代表,曾任埃軍情局局長。2012年8月被埃前總統穆爾西任命為國防部長,2013年7月3日作為軍方代表“順應民意”罷黜穆爾西,推出過渡時期“路線圖”,并組建臨時政府。塞西對于是否走上權力巔峰一直態度不明,直至憲法公投前數日,才首次公開表示可能參與總統競選,前提是“人民的訴求和軍方的授權”。公投后不久,埃臨時總統曼蘇爾即簽署總統令,授予塞西元帥軍銜。同日,埃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宣布,已接受塞西辭去國防部長及武裝部隊總司令職務的申請,同意塞西參與總統競選。目前看,塞西民意支持率無人與其比肩,如其最終決定競選總統,勝選應是十拿九穩。
另一方面,穆兄會在當局強力打壓下活動能力和空間受限,但仍有較強民意基礎,今后走向值得關注。薩拉菲派光明黨在穆兄會缺席情況下,作為埃伊斯蘭政黨主要代表,有望在新一屆議會選舉中取得較前更好成績。埃世俗力量整體松散,能否在埃未來政壇發揮更大作用,取決于其內部整合及處理與軍方等各派關系的情況。總體看來,埃各派博弈將繼續攪動埃政局跌宕起伏。
(責任編輯:魏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