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尼孟和 劉鴻鈞 娜仁花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改良站 750306
阿左旗是一個自然生態環境脆弱的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現有近15萬人,其中農牧民5萬人,人均純收入3500多元,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多元。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牧區。只有發展好農村牧區經濟,建設好農牧民的家園,讓農牧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認真執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牧區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牧區各項建設,按照“五個必須堅持”的原則指導各項具體工作。由于阿左旗是生態環境脆弱的欠發展地區,因此以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前提,科學安排農牧區生產規模,調整優化結構,挖掘農牧業內部潛力,轉變農牧業增長方式,發展生態高效農牧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退牧還草工程是指通過圍欄建設、補播改良以及禁牧、休牧、劃區輪牧等措施,恢復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態,提高草原生產力、促進草原生態與畜牧業協調發展而實施的一項草原基本建設工程項目,通過工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家庭承包責任制,建立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禁牧和輪牧制度。禁牧草原達到解禁標準后才能合理利用,由省級農牧部門制定出解禁草原的利用方案,解除禁牧后主要采取草畜平衡、劃區輪牧等方式,合理利用草原資源。
從阿左旗情況看,草原理論載畜量是90多萬綿羊單位,約70萬頭只牲畜,能養活約7千人,而現有牧民約2萬人,需1萬多人轉移到非牧產業。因此,首先要抓住退牧還草項目實施的有利時機,加快牧區勞動力轉移搬遷力度,確保草原畜牧業的人、畜、草平衡。同時搞好農牧業技術服務工作,積極開展飼草料加工儲備、畜種改良和畜群結構調整,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引導農牧民實現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推廣羔羊舍飼育肥為主的半舍飼半放牧技術,穩定和促進農牧民增加收入。
阿拉善雙峰駝、白絨山羊、灘羊都是在阿拉善特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廣大牧民和科技工作者通過多年的改良和選育出來的地方優良品種,它在保持阿拉善生態平衡中有不可缺少的作用,保護這些畜種也是保護阿拉善生態平衡。
灘羊是我國著名的裘皮羊品種,主要分布于我旗南部和寧夏地區,寧夏全面禁牧后在鹽池縣建立了一個灘羊保種基地,向國家申請到了一定的保種經費。我旗隨著退牧還草、公益林保護項目面積的擴大,灘羊生存的草原面積縮小,灘羊數量急劇下降,如阿左旗灘羊主產區嘉鎮五個牧業嘎查中四個嘎查已例入和計劃例入禁牧或公益林保護項目區。阿拉善白絨山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白絨山羊主要分布于我旗北部和阿右旗,在阿右旗全面退牧的情況下,阿拉善白絨山羊的基本生存空間在阿左旗。由于阿左旗也在不斷推進退牧還草、公益林保護工程,也在不斷縮小阿拉善白絨山羊的生存環境。阿拉善白絨山羊、雙峰駝、灘羊的名字都在《中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目錄》內,保護和合理利用這些畜種是《畜牧法》給予我們的職責,因此我們科學調整保護生態與保護畜種之間的關系,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退牧還草、公益林保護項目,留一片草原,通過草畜平衡、劃區輪牧、季節性休牧等措施保護和合理利用地方優良畜種并申請保種項目資金,改良提高生產性能、轉變經營方式,發展舍飼與放牧有機結合的循環農牧業。
草原畜牧業是蒙古民族的傳統產業,蒙古族文化是馬背上的文化,是草原文化,跟草原畜牧業有著千絲萬鏤的關系,因此保護了這些地方優良品種,就是保護了草原生態畜牧業和草原民族文化,它將為發展阿左旗民族文化產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結構調整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要從現在的單純糧食與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草料作物的三元結構,就阿左旗而言現有灌溉面積為30萬畝,調整到三元結構,即10萬畝經濟作物、10萬畝糧料作用、10萬畝種優質牧草,這樣可用于農區養殖業的種植面約20萬畝。我們現正在逐步壓縮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調整農牧區養殖結構,那我們發展農區養殖業的空間有多大,從阿左旗目前情況看只有20萬畝地的草料可供,再說阿左旗現有牲畜頭數中羊占90%以上,因此我們以舍飼養羊為標準測算:
一般一只羊的日采食量是體重的2.5%~5%,其日糧結構是1/3的精飼料、1/3的青干草、1/3的青綠多汁飼料,土種羊的日采食量為1.8㎏,寒土雜種羊的采食量稍高。阿左旗飼草料平均畝產量按750~900kg計算,全年舍飼情況下,一畝地能養活約一只母羊和1~2只6月齡羔羊或一畝地一年能育肥約5只6月齡羔羊。那20萬畝地全年舍飼量是20萬只母羊和40萬只羔羊或100萬只羔羊。
阿左旗全年全舍飼養羊業與周邊地區相比,因養羊的飼草料成本高于周邊地區,從而導致全舍飼養羊成本高,沒有競爭優勢。據測算,在全舍飼情況下,一只母羊通過三元雜交,二年三產,年產活三只羔羊,羔羊6月齡體重達40㎏情況下出售時,收支基本持平。
一只羔羊從出生到6月齡全舍飼育肥,平均胴體重達20㎏,售價在350~400元。而6個月的草料費用約200元,還有150~200元的利潤。因此羔羊的全舍飼育肥是可行的,關鍵在于如何降低繁殖母羊的飼養成本。
遼闊的草原有繁育牲畜的天然優勢,這是農區無法替代的。阿左旗草原載畜量是90多萬綿羊單位,約70萬頭只牲畜。阿左旗現有牲畜數量中繁殖母畜約70萬只,全面實施草畜平衡后繁殖母畜是有放牧條件的,這就大大降低了母羊的飼養成本,為羔羊舍飼育肥提供了極大的利益空間。因此全面實施草畜平衡、季節性休牧、劃區輪牧、雜交改良和調整畜群結構,提高繁殖母畜比列等技術措施,將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母羊的放牧與羔羊舍飼育肥有機結合起來是我旗養羊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阿左旗農業布局看,農區主要在沿山地區以點狀形式分部,這種分布加大了農牧交錯優勢,增加了農牧區互補能力,有利于發展半舍飼半放牧養羊業。農業基地的主要分布地區也是阿左旗綿羊主要飼養區,小尾寒羊與土種羊雜交改良后可產雙羔,又有常年發情的品種優勢,這對發展羔羊舍飼育肥為主的半舍飼半放牧養羊業提供了極大的利潤空間。因此靠近農區的牧區利用豐富的飼草料資源和牧區草原資源優勢,發展綿羊為主,轉變經營方式、調整畜群結構,提高繁殖母畜比例,全面實施草畜平衡、采用季節性休牧等技術、優先推廣羔羊舍飼育肥技術,減輕草原放牧壓力,達到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資源的目的。
從飼草料基地較遠的北部,發展絨山羊為主,轉變經營方式,調整畜群結構,提高繁殖母畜比例,全面實施草畜平衡,劃區輪牧措施,因地制宜開展羔羊放牧育肥、半舍飼半放牧育肥、轉入農區舍飼育肥有機結合的經營,保護生態,提高農牧民收入,實現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在逐步壓縮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養殖業的調整過程中,我們要尊重農牧民的選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農牧民,把牲畜、草場、棚圈和農田等生產資料,逐步向種田能手和養殖能手集中,實現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經營。讓那些有種養技術和資金,又有經營能力的人真正發揮作用,也有利于那些不想搞種養產業的人,通過草場農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有序轉讓后從事其他產業。
這中間引導調整是最關鍵因素,一方面加快勞動力轉移就業,另一方面嚴格控制農牧業人口(收生態治理費等辦法)。
發展農區養殖業,一個嘎查不一定戶戶建棚圈從事養殖業,只有那些有養殖技術的人先從事養殖業,其他人可跟著學。如何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收?在發展農區養殖業中,我們可以按照住宅區與養殖區分離的要求,引導和幫助農牧民,建立專門的養殖小區,有養殖技術的農牧民集中在這里展現才華,從而實現“一村一品”增值增效的目的。
只要我們依靠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用人之長,引導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依靠農牧民的辛勤勞動,堅持以發展農村牧區經濟為中心,以農牧業增收為目的,調整優化結構就能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