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均橋 貴州省盤縣珠東鄉畜牧獸醫站 553514
黑山羊的適應性與抗病力都較強,是貴州地區肉羊產業的地方主導品種。黑山羊個體大,周歲羊體重達30~40kg,性成熟早,繁殖力強,易于管理。可以利用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牧草、農作物副產品及其他副產品飼養,將人類不能利用的資源轉化為人類能夠利用的多種畜產品,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益處。
黑山羊是早熟的皮肉兼用型山羊品種,具有性情溫馴、抗酷熱、耐嚴寒、繁殖率高、耐粗食、適應性強和喜攀爬等特點。黑山羊頭清秀而小,額部稍凸,鼻梁稍拱,頸輳細長,胸部狹窄,骨骼較細,體軀稍呈楔形,四肢短直,后軀較前軀發達,公、母羊均有角,呈灰黑色,稍扁;公羊的角向后兩側曲伸,呈鐮刀狀;母羊的角短小,向上左右斜伸,呈八字形;皮膚薄,被毛呈濃黑色,油光發亮,毛細而稀,公羊的毛較母羊稍長;公母羊的被毛中冬季均著生一層淺灰色、柔軟而纖細的絨毛,緊貼于皮膚上,人們稱其為“內衣”,次年4~5月間脫落,俗稱“換毛”,這是南方山羊品種少見的性狀。
黑山羊性成熟早,公羔50日齡就有追趕、爬跨其他羊的性行為。性成熟為3月齡,初配為6月齡左右。成年母羊一年四季均能發情配種,以春秋兩季偏多。繁殖力強,雙羔率占60%以上,多者達3羔,年繁殖率為342%~398%。通過近幾年的舍飼與放牧相結合試驗,加強母羊孕產期和哺乳期的飼養管理,可兩年3 胎或一年2 胎。
黑山羊喜干厭濕,愛潔怕臟。所以羊舍應建在地勢高燥、空氣流通、水源清潔的地方。在山區、半山區建羊舍,要選擇靠陽坡的地方,坡度不宜過大。羊舍建造采用長方形,有一定深度,舍內高至少2m以上,宜在兩面墻上開窗,冬防寒夏防暑。通常情況下,各類羊所需面積為公羊1.2~l.5m2、母羊0.8~1.0m2、哺乳母羊2m2、其他羊1.0m2。舍內要設草架、料槽、鹽缸和水槽,架設離地羊床,改深坑濕圈積肥為舍下積肥。草料、精料和飲水必須清潔,鹽缸應放在料槽的一端,冬春季輔以舔磚。
黑山羊食性廣泛,愛吃新鮮清潔的草,特喜灌叢,不喜歡連續采食一種飼草,所以在山坡和灌叢草地上放牧最為理想。放牧宜在晴天、陰天及早晨露水干后進行,下雨天停放,放牧時間不宜過長,并注意訓練羊群“領頭羊”,控制其他羊亂跑,以免消耗體力不長膘。放牧最好采取輪牧,如在一個山坡放10天,再到另一個山坡放10天,這樣有利于牧草恢復。放牧要隨季節轉移地點,冬春寒冷天氣在陽坡放牧,夏天高溫在通風良好的高坡地放牧。放牧時將公羊相對控制固定在一個地點,防止亂配。
種好草、備足料是舍飼的必備條件,養殖場(戶)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合理安排人工種植牧草。一是種植優質高產人工牧草,如青貯玉米、寬葉雀稗等高產牧草及營養豐富的紫花苜蓿等,二是種植季節性牧草。春季是人工牧草的最佳播種期,夏季是牧草的旺草期,要適時刈割與利用,做好青貯是解決冬季青綠多汁飼草的有效手段。
舍飼能減少羊的體能消耗,避免誤食毒草及獸害,并能做到計劃性繁殖和科學飼喂,提高養羊的生產水平。舍飼時,粗料、鮮草和精料要合理搭配,牧草生長季節每天飼喂青草3~5kg,冬季飼喂青干草、黃豆干、青貯飼草或氨化秸稈,加喂少量青草和混合精料。通常情況下,成年羊每天飼喂混合精料0.2~0.5kg,以塊根、玉米和豆餅為主。在飼喂方法上先粗后精,先飼喂適口性差的,有利吃飽吃足,促進生長發育,切忌飼喂霉變草料。
黑山羊合群性強,喜群居,不宜單獨放牧和飼養,但公母羊應分群飼養。羊群中不留作種用的小公羊應早期去勢肥育。種公羊在非配種期可以小群管理,配種期公羊之間常發生角斗,必須單圈飼養。體膘差的羊宜關在一起利于補料。病羊單獨隔離醫治或淘汰。
黑山羊早期生長快,性成熟早,所以抓好羔羊早期培育關系到其終生生產性能的發揮,而哺乳羔羊又是羊一生中最難飼養的階段,所以必須特別重視。從羔羊出生到2月齡,在飼養上要掌握以下幾點。
(1)早吃初乳。羔羊生后1~3天內,一定要讓羔羊吃上初乳。初乳是母羊產后1 周內分泌的乳汁,富含球蛋白和白蛋白及其他養分和抗體。盡早讓初生羊吃足初乳,有利減少疾病,提高成活率。
(2)吃好常乳。在出生后1 個月內,由于羔羊生長快,對蛋白質、礦物質的需要量大,加上消化機能尚未健全,不能采食更多的青粗飼料來滿足營養需要,所以應讓羔羊多吃奶。
(3)初生期的飼養管理。臨產時母羊進入產房(小圈),羔羊出生后在小圈內飼養,防止擠、壓、凍、餓死等,有難產時要人工助產。防止羔羊啃食泥土,感染細菌,防止吃干草堵塞食道。人工補奶,胎產多羔或初產母羊不給羔羊吃奶,有的母羊奶量不足需要寄養等都要人工補奶,一日3 次補奶,喂量以滿足羔羊營養需要為度。
(4)抓好斷奶關。確定羔羊的斷奶時間可根據以下幾項指標。一是8 周齡以上,二是體重達7kg以上(約為初生重的2.5 倍),三是能夠采食一定的固體飼料(每天至少30g 干料)。上述任何一項指標沒有達到,羔羊斷奶后容易僵掉。
黑山羊以放牧為主,對蹄的保護十分重要。長期不修蹄,不僅影響行走,而且容易引起蹄病,所以每年需對羊修蹄1~2 次。修蹄可用桑剪或大剪刀,將羊蹄修整平整。一般在雨后蹄質較軟時進行。
(5)季節性補飼。冬春枯草期僅靠放牧不能滿足山羊的營養需要,妊娠、泌乳和生長羊營養缺失更大,要適時補飼。補飼過早造成人力和飼料的浪費,過晚影響山羊的生長和生產,應根據地域和氣候變化、牧草情況和山羊生理階段決定補飼時間。妊娠母羊和育成羊的補飼宜早不宜晚,若遇天氣突變、草地被大雪覆蓋應立即補飼。冬春枯草期應以補飼粗飼料為主,搭配一定量的精飼料。牧區的基本飼草為人工栽培禾本科和豆科青干草,農區以農作物秸稈、秕殼、薯類藤葉等為主。制作青貯飼料是解決牧區或農區冬春青綠飼料的重要途徑。在不喂干草時,青貯飼料日喂量為成年山羊2~2.5kg、育成羊1~1.5kg、哺乳期羔羊0.5~0.75kg,喂量過多會引起腹瀉,有干草補飼時應適當減少其喂量。
妊娠期母羊要求用全價日糧飼養。妊娠前期胎兒發育較慢,所增重量僅占羔羊初生重的10%,該時期由于母羊妊娠期合成代謝、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可以維持空懷期飼料量。母羊在此時期所需營養并無顯著增加,但應保持母羊有良好膘情,管理上要求舍內外干燥衛生,飼草飼料新鮮易消化,飲水清潔,不使羊受驚猛跑,防止早期隱性流產。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迅速,重量約占羔羊初生重的90%,因此母羊對營養物質的需要明顯增加。懷孕母羊和胎兒共增重約10kg,熱能代謝比空懷時明顯提高。此2 個月應當供給充足的營養,代謝能水平應提高15%~20%,鈣、磷含量應增加40%~50%,并應有足量的維生素A、D、E。母羊每天補飼精料0.6~0.7kg,禁喂發霉變質或冰、凍飼料,保證母羊適量運動,產前2 周左右適量喂一些多汁飼料。同時做到進出圈要慢,不使快跑和跨越溝坎等,飲水和喂料時加強看護,防止擁擠,治病時注意用藥禁忌,防止流產。
羊病的種類很多,根據發病的性質一般分為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普通病3 大類。
傳染病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主動接受國家強制免疫病種和根據本地流行病學情況制定的免疫計劃且嚴格執行,并積極接受抗體監測,做好定期消毒,堅持自繁自養,是杜絕傳染病入侵的有效途徑。寄生蟲是養羊生產的大敵,定期驅蟲是養羊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對妊娠母羊驅蟲要注意避免流產,一般妊娠3 個月的母羊禁止驅蟲,羔羊驅蟲一般要在1月齡后進行。驅除體外寄生蟲的有效方法是藥浴。
當羊場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如炭疽、口蹄疫、羊痘和癢病等時,應及時采取封鎖、隔離、報告疫情和撲殺等有效措施,并對病死或淘汰羊的尸體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1]周光華.黑山羊的飼養管理[J].湖北畜牧獸醫,2013(03).
[2]朱劍英.羊病防治技術問答.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1.
[3]羅賢能.六盤水主要畜禽飼養與管理.六盤水綠色證書培訓教材編寫委員會編,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