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斌 普紹林 李瓊花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文瀾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61199
人們在對豬飼養過程中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對地方豬進行保種工作,導致許多地方豬種瀕臨滅絕,針對這一現象政府頒布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加大了經費投入,對瀕臨滅絕的豬種進行搶救。
我國有豬品種120 多個,其中地方品種80 多個。依據地域不同我國豬品種大體分為華南、華北、江海、華中、高原和江海6 種類型[1]。
我國地方品種豬在生產過程中具有以下優勢。
(1)肉品質量高。我國地方豬的肉品質量聞名于世界,如金華豬的肉質具有柔嫩、骨細等特點,是許多高端肉質品的原材料。(2)繁殖能力強。母豬性成熟早、排卵數高、受精率高、產仔多,公豬性成熟早、睪丸發育快、精子多。(3)適應性強。我國地方品種豬對環境適應能力強,例如藏豬具有較高的抗寒和適應高原氣候能力等特點[2]。
現階段隨著世界貿易的加劇,我國陸續引入了一些外國的優秀品種豬。和國內地方品種豬相比,引入的外國豬種在生長速度上有著明顯優勢,所以其在市場競爭中也更具有優勢。但是我國的地方品種豬有著外國品種豬不具備的獨特特性,因此對它們的保護勢在必行。
我國為了保護地方品種豬的遺傳資源,先后頒布了多條有關法律,同時政府也加大了保護地方品種豬的經費投入。統計顯示,我國投入了4600 多萬元、7000 多人,歷經5年完成了全國地方品種豬資源狀況調查和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顯示,目前我國共有品種豬120 多種,其中有5 個是新品種地方豬。根據調查結果出版了《中國豬遺傳資源》志,書中對我國的地方豬品種分布、生產特點、體貌特征以及保護工作做了詳細描述。
對地方豬種資源要依照“分層管理、著重保護”的原則建立保護體系,從省市到鎮村層層深入式地管理和保護地方豬種資源,特別要對瀕臨滅絕的地方豬進行重點保護。要在合適的地域修建地方豬保種場,同時建立配套扶持基因庫,以保護活體為主,保護基因為輔。對于瀕臨滅絕的地方豬除了對其活體進行保護外,也要對其基因進行保護,避免因外界環境而導致滅絕。
為了更好地對地方豬進行保種,應該開展“地方豬種質資源的發掘、保存、創新與開發利用”專項研究,對地方豬種資源進行動態監測,掌握地方豬種變化信息,針對瀕臨滅絕的地方豬種建立預警機制。對保護地方豬種的相關資料進行完善,同時對目前我國地方豬種現狀進行研究,尋找適合我國現況的保種方法。開展保種技術研究,改善活體保種方法,完善并推廣低溫冷藏技術。運用分子生物學和常規技術手段對地方豬種進行優良評估,尋找優異基因。同時對地方豬種的實際情況進行理性、全面和細致的評價。并將常規育種技術與分子育種技術相結合,培育特色配套系、專門化品系和新品種。
[1]谷繼承.動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譯文選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2]陳偉生.豬遺傳資源保護技術規范[M].中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手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