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 山西運城夏縣畜牧獸醫局 044400
在牛的飼養過程中,從牛的體溫變化一般能判斷出牛是否健康,所以經常測量牛的體溫非常重要。牛經過劇烈運動、日曬和大量飲水后,應休息半小時后再測量體溫。
牛的正常體溫是37.5~39.5℃,健康牛正常體溫一晝夜內略有變動,一般從半夜1 時到第二天中午體溫較低,中午以后體溫略高,相差1℃左右。所以應在每天上午8~9 時和下午4~5 時兩次測溫,觀察體溫變化情況。正常情況下犢牛的體溫為38.5~39.5℃、青年牛為38.0~39.5℃、成年牛為38.0~39.0℃。如果溫差高于這個范圍并伴有其他發熱癥狀,就可以判斷為發熱。牛的發燒分為低熱、中熱和高熱。低熱是指體溫升高在1℃以內,中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體溫1~2℃,高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體溫2℃以上。發熱的病牛每天上、下午測量的體溫略有差別就形成熱型,這對診斷病牛意義較大。
熱型分3 種:(1)稽留熱。如高熱連續3天以上,而且每日溫差在1℃以內,病牛可能患有傳染性胸膜炎和犢牛副傷寒等病。(2)弛張熱。病牛每日體溫差在1℃以上,而且又降不到正常體溫,病牛則可能患有化膿性疾病、敗血癥或支氣管肺炎等病。(3)間歇熱。如果病牛發熱與不發熱交替出現,病牛就可能患有慢性結核、焦蟲病或錐蟲病。
發熱是機體抵抗病原體感染能力增強的表現,治療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短期低熱和中熱,一般不主張使用退熱藥物,但是如果發熱時間持續過久,則必須使用退熱藥物。(2)對于高熱病牛,無論持續時間長短,都應盡早使用退熱藥物,以減少發熱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3)發熱時牛的代謝率升高,對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加大,所以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并給予充足的飲水。(4)發熱多與感染有關,要盡早確定病因和病原體,盡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類藥物。
牛流行熱又名三日熱,是由牛流行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該病多經呼吸道、吸血昆蟲叮咬或與病畜接觸而傳播,多發生于雨量多和氣候炎熱的6~9月份。其特征為突然高熱,呼吸和消化器官嚴重卡他性炎癥和運動障礙。該病的病勢猛,多為良性經過,無繼發病時死亡率為1%~3%。
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0~42℃,稽留3天,故稱三日熱;皮溫不均,陣發肌肉震顫,精神高度沉郁,鼻干燥,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停止;眼結膜潮紅,腫脹流淚,鼻腔多見漿液性分泌物;病畜不愿站立,強迫行走則步態不穩,肌肉和關節疼痛;呼吸困難,多呈腹式呼吸,流涎呈殘狀。
病畜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充血和點狀出血、腫脹,并含有大量泡沫狀粘液;肺顯著腫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間質氣腫。
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主要在夏秋季節注意防暑,保持圈舍清潔衛生,控制疫情發生蔓延。發生疫情后應及時隔離病牛,并進行嚴格的封鎖和消毒,消滅蚊蠅等吸血昆蟲。為了防止病情惡化和繼發感染,可采取對癥治療。
(1)高熱時用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0~50mL或安痛定注射液50~60mL 一次靜脈注射,每天2次;(2)采用抗菌藥物預防繼發感染,用青霉素300~320 萬單位、鏈霉素200~300 萬單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 次;(3)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0~2000mL,配合2%安鈉咖注射液20mL、維生素B1和維生素C 各20mL 靜脈注射,每天2 次;(4)呼吸困難者可肌注或皮下注射尼可剎米注射液10~20mL,四肢關節疼痛的可靜脈注射10%水楊酸鈉注射液150~200mL,發生肺水腫的可靜脈注射20%甘露醇注射液1000mL;(5)恢復期應注意調節牛的胃腸功能,加強護理,促進病牛盡快康復。
惡性卡他熱是由牛惡性卡他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該病以2~4 歲牛多發,綿羊是帶菌者,病牛和帶菌牛是主要的傳播源,冬季和早春發病率最高。該病的特征是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發生卡他性炎癥,角膜渾濁和神經癥狀,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
病牛最初高熱,體溫升高至41~42℃,呈稽留熱;肌肉震顫、寒戰,食欲減退,精神萎頓,皮毛松亂,食欲和反芻減少,飲欲增加;瘤胃弛緩,泌乳量下降,心搏動和呼吸加快;鼻鏡干燥,眼瞼腫脹、流淚,眼結膜充血,角膜渾濁,鼻孔流出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口腔黏膜充血、壞死或糜爛;腦膜發炎,昏睡,腹瀉,糞便呈水樣惡臭,混有粘液。
眼、鼻、口、咽和皮膚發生病變,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或出血,真胃和腸黏膜充血、出血、糜爛和潰瘍,脾輕度腫大,肝、腎、心發生嚴重變性。
天牧雙驕份針和注射用鏈霉素,每次按0.2~0.5 萬單位/kg 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 次。同時用敗血康,每頭每次10~40mL 肌肉注射,每天2 次。
由于夏季陽光直射家畜頭部,或家畜處在炎熱、潮濕和悶熱的環境中引起發病。以體溫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及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障礙為特征。治療以防暑降溫、鎮靜安神、強心利尿和緩解酸中毒為原則。
(1)5%碳酸氫鈉注射液500mL、復方氯化鈉注射液400mL、10%安鈉咖注射液30mL,一次靜脈注射,每日2 次。將病畜放在陰涼通風處,井水澆頭、靜脈瀉血1000~2000mL 后靜脈注射,必要時4 小時重復1 次。
(2)2.5%氯丙嗪注射液15mL 一次肌肉注射。當病畜好轉時用人工鹽30mL 口服或10%氯化鈉300~500mL 靜脈注射,以促進胃腸機能恢復。也可用25%硫酸鎂注射液靜脈注射。
(3)口服獲神散。獲神、香蕾各40g,連翹、玄參各35g,薄荷、黃芩各30g,雄黃15g,朱砂10g。共為末,開水沖調,加豬膽1 只,一次灌服。
(4)口服清暑香霍湯。香需、霍香、青篙、炙杏仁、知母各30g,陳皮25g,滑石60g,石膏90g。水煎,候溫一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