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照輝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德平鎮人民政府 251514
疥螨病最容易發生在夏秋季的多雨天氣,常常發生在豬的眼部和耳位,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蔓延到豬的背部、四肢及腋下等部位。發病豬主要表現為被毛大量脫落,局部皮膚出現潮紅和滲出血液癥狀,嚴重者皮膚破裂,造成豬食欲不振而日漸消瘦,影響生長發育。
預防該病首先要搞好豬場環境衛生,定期對場舍及用具消毒,保持豬場通風良好。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防止傳染其他健康豬,同時全面消毒豬場。治療可用1%~2%的敵百蟲或者伊維菌素和多拉菌,用水溶解后噴灑于患處,效果良好。
豬虱多因豬所處的環境污穢而引發。一般情況下豬虱主要寄生于豬的耳朵后面、頸部、腋下和四肢內側,使豬渾身瘙癢,引起豬皮膚紅疹、化膿性皮炎并伴發脫毛現象,嚴重的會導致豬貧血。豬虱也是紅痘傳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防治豬虱要從改善豬場環境開始,保持豬場清潔,避免寒冷和潮濕。對患豬用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3%的來蘇兒水。全身沖洗,涂抹治療藥物,并隔離。對全場豬都要進行藥物沖洗,防患于未然。
該病是仔豬皮膚受傷后感染壞死桿菌病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瘦弱的仔豬會導致面部壞死。
仔豬出生后,將仔豬多余的牙齒剪掉并進行消毒,避免仔豬在吮乳的過程中相互爭斗而損傷皮膚。治療可將豬身上的痂皮刮除,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涂抹抗生素藥膏。患病嚴重的仔豬要肌肉注射抗生素。
豬痘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發生在仔豬身上。發病原因是仔豬皮膚損傷后,豬虱及蚊蟲叮咬使病毒侵入皮膚所致,通常經20天左右自然恢復。患部主要位于豬的背部、腹部、眼睛、耳朵、四肢內側及毛少的地方。豬痘剛開始時呈現為深紅色印記,后期轉為棕黃色,后脫落變成白色的斑塊而自然痊愈。
預防該病要避免仔豬皮膚損傷,在仔豬出生時剪掉多余的牙齒。保持豬場清潔,定期噴灑消毒藥物,防止蚊蟲和豬虱的產生。
治療用百毒殺和菌毒滅等,根據藥品說明書按照相應的比例噴灑豬身和豬場。
如果豬的日常飼料中,鈣鹽和植酸鹽添加過多會影響豬對鈣的吸收,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豬的缺鋅癥。缺鋅癥會造成豬皮膚角化、瘙癢和脫毛,阻礙豬的正常發育,影響骨髓生長和出現繁殖機能障礙等癥狀,病變主要發生在豬的眼部、口周圍、陰囊以及四肢部位。
預防該病要科學合理地調配飼料,在豬飼料中適量增加硫酸鋅、碳酸鋅或氧化鋅,以提高機體鋅攝入水平,一般情況下,仔豬的鋅需要量為40~44ppm,母豬為90ppm 左右。
綜上所述,豬的皮膚病種類有很多,每種病都有其獨特的特征。養殖戶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保持豬場的清潔、干燥和通風,在豬出現皮膚病的初期及時治療,能夠減少經濟損失。
[1]陳松.一例豬皮膚病的診治及分析[J].北方牧業,2013,05:19-20.
[2]齊艷梅.常見豬皮膚病的防治[J].中國動物保健,2013,0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