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電網建設者克服高溫嚴寒、大溫差、大風沙、強輻射等嚴酷條件,僅用不到20個月建成的目前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的直流工程——哈密南—鄭州±800 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投運時刻。
當日10:00,投運視頻會議在北京舉行,同時在國網西北、華中分部和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河南省電力公司等地設立10個分會場。國家電網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成員舒印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黃衛在主會場出席本次會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庫熱西·買合蘇提和河南省副省長張維寧在分會場出席會議并講話。
舒印彪說,哈鄭工程是國家實施“疆電外送”的首個特高壓輸電項目,是世界上首個±800 kV/800萬kW的直流輸電工程,也是大型火電、風電基地電力打捆送出的首個特高壓工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創新意義。哈鄭工程的成功投運,構建了西電東送大動脈,對服務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緩解華中地區用電緊張形勢具有重要作用。哈鄭工程打通了清潔能源大通道,為實現西北風電、光伏發電的大規模開發、打捆外送和大范圍優化配置,促進全國電力市場建設,有效解決霧霾問題創造了條件。工程推動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不斷進步、日趨成熟,進一步鞏固、擴大了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開發、裝備制造和工程應用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
庫熱西·買合蘇提表示,哈鄭工程是新疆電力工程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疆工業化進程中的一件喜事。該工程是疆電外送的關鍵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一特四大”戰略和新疆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最佳結合。這條電力高速路的投運,將顯著帶動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開創疆電外送新局面,為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哈鄭工程于2012年5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并于同年開工建設,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和建設,是“±800 kV/800萬kW”直流輸電的標準化示范工程。工程首次采用6×1 000 mm2超大截面導線,首次研究應用耐磨金具、Y形絕緣子串、裹體樁基礎等新技術、新工藝,自主研制并成功應用了額定電流5 000 A的特高壓大容量直流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0 %以上,進一步促進我國電網技術升級及裝備制造業跨越式發展。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華中地區輸送電量500億kWh,相當于運輸煤炭2 300萬t,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 000萬t、二氧化硫33萬t,直接拉動新疆投資1 000億元,拉動河南GDP增長2 500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是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
(來源:國家電網報 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