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茹
(全國電力安全專家委員會,北京 100031)
第 1 講
為完善電力生產事故預防措施,有效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發生,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委托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簡稱《原二十五項反措》)基礎上,編制《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新二十五項反措》)。具體說明情況如下。
原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自2000年9月發布以來,在防范電力生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保證發電廠和電網運行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和電力工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參數、大容量機組不斷投運,高電壓、跨區電網逐步形成,新能源、新技術不斷發展,電力安全生產工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電力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工作面臨著新形勢和新要求。
2006年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連續出臺了一系列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對企業安全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493 號令)重新劃分了生產安全事故等級和調查處理權限;2012年9月,《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599 號令)進一步規定了電力安全事故的定義、等級劃分標準、調查處理權限,強化了發生事故的法律責任,對電力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編制新的反事故措施已非常必要。
本次編制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相關要求。以防止發生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重大設備損壞事故和電力生產人身傷亡事故為重點,全面總結近年來電力安全生產工作經驗,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針對當前電力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面臨的形勢,完善、規范和統一事故預防措施,有效地指導電力生產的規劃設計、設備選型、安裝調試、設備運維以及技改檢修等工作,最終達到進一步提高電力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發生,切實保證電力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根本目的。
(1)突出以防范重、特大及頻發的發電、電網、設備、人身事故為重點。
(2)突出強化設備全過程管理,從規劃、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技改大修等各環節提出反事故措施和要求。
(3)確保反事故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確保反事故措施與現行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一致性。
本次編制工作的主要依據是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并充分吸收了國網、南網、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國華電力等電力企業近些年來已編制實施的反事故措施。
《新二十五項反措》與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不抵觸,是對有關法規的補充、完善和細化。
《新二十五項反措》實施后,《原二十五項反措》將廢止。
《新二十五項反措》主要內容為反事故措施,屬于技術性文件,未新設電力安全監管制度和監管措施。
2012-09-25,原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安全監管局在京組織召開了修編工作啟動會,對修編工作的內容、原則、工作分工和工作進度進行了研究,并成立了修編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組及編寫專家組。
(1)根據啟動會確定的編制原則,于2012-09-30 前編寫組收集各電網公司及發電集團公司有關反措,研究確定編寫大綱。
(2)2012-12-01 前,編寫組分工編寫各項反措,完成了《新二十五項反措》(討論稿)并在參編單位范圍征求意見。
(3)2013-01-15,修編領導小組召開了討論會,對編寫組提出的《新二十五項反措》(討論稿)進行了審查,確定了需要補充及調整的內容。
(1)2013-05-30,編寫組根據《新二十五項反措》(討論稿)審查意見,以及各電網公司和發電集團公司所反饋的具體修改意見和建議(295 條),認真研究分析,采納了大部分修改意見和建議,編制完成《新二十五項反措》(征求意見稿)。
(2)2013年機構改革期間,經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同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于2013-07-04 將《征求意見稿》發送各單位征求意見。并于2013-08-20 前,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共收集到反饋意見824 條。
(1)編寫組認真研究收集到的反饋意見,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審稿(初稿)。
(2)2013-09-25,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召開了《征求意見稿》(初稿)專家討論會,會后形成了《送審稿》。
(3)2013-10-23~11-04,電力安全監管司就《送審稿》向國家能源局電力司、核電司和新能源司征求意見。各司均反饋無意見。
(4)2013-11-06,形成現在的《送審稿》。
2013-07-04,經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同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就征求意見稿正式向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集團公司、神華集團國華電力公司、中國長江電力等單位書面征求意見。本次征求意見共收到修改建議824 條,其中國家電網公司95 條、南方電網公司274 條、華電149 條,中電投103 條,大唐153 條,國電26 條、神華國華電力公司7 條、中國長江電力15 條。各單位所提出的修改建議主要集中在4 個方面:
(1)引用標準過期;
(2)文字表述應更合理;
(3)建議增加或提高要求的反措條款;
(4)建議刪除或降低要求的反措條款。
經研究分析確定了處理修改意見的基本原則:
(1)總體要立足于保證人身、設備、電網安全,并要考慮技術的發展;
(2)以現行標準規范,尤其是強制性標準為依據;
(3)以實踐作為檢驗反措有效與否的標準;
(4)對有爭議的條款進行包容性處理;
(5)無明確依據或未經實踐檢驗的條款盡量不寫。
編寫組按照修改意見處理基本原則,對824 條意見進行了研究處理。其中,采納439 條,部分采納59 條,不采納336 條。
部分采納的主要原因一是修改意見中有多個單位提出相近的意見,但是修改意見有差異,編寫人員綜合各單位意見進行修改;二是修改意見中部分合理。不采納的主要原因一是對反措理解不同;二是所提修改建議不合理或不能表達反措要求;三是所提出的修改建議要求偏高,不易達到;四是所提出的修改建議要求偏低,可能會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五是建議增加的內容超出本反措內容或者屬于一般性運行規定。
(1)反措項目數量保持二十五項不變,標題修改為“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
(2)將相關內容按照設備類型或事故類型為主的原則進行合并。
(3)根據近年來電網及發電廠的事故,結合電網及發電集團的有關反措,按照發電廠和電網主要設備類型增加相關反措,修訂后基本上涵蓋了主要設備類型或事故類型。
6.2.1 按照設備類型和事故類型將《原二十五項反措》中的10 項反措合并為4 項反措
(1)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3 防止大容量鍋爐承壓部件爆漏事故”、“5 防止鍋爐尾部再次燃燒事故”、“6 防止鍋爐爐膛爆炸事故”、“7 防止制粉系統爆炸和粉塵爆炸事故”、“8 防止鍋爐汽包滿水和缺水事故”5 類事故合并,修改為現在的“6 防止鍋爐事故”。
(2)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9 防止汽輪機超速和斷軸事故”、“10 防止汽輪機大軸彎曲和軸瓦燒損事故”2 類事故合并,并增加防止燃氣輪機事故的要求,修改為現在的“8 防止汽輪機、燃氣輪機事故”。
(3)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24 防止交通事故”主要內容納入現在的“1 防止人身傷亡事故”,并在其中補充了防止現場大型機械事故造成的群死群傷事故反措內容。
(4)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20 防止樞紐變電站全停事故”、“23 防止全廠停電事故”合并,并增加防止重要客戶停電要求,修改為現在的“22 防止發電廠、變電站全停及重要客戶停電事故”。
6.2.2 修改了4 項反措標題
(1)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15 防止大型變壓器損壞和互感器爆炸事故”修改為現在的“12 防止大型變壓器損壞和互感器事故”。
(2)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19 防止倒桿塔和斷線事故”修改為現在的“15 防止輸電線路事故”。
(3)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17 防止接地網事故”修改為現在的“防止接地網和過電壓事故”。
(4)將《原二十五項反措》的“16 防止開關設備事故”修改為現在的“防止GIS、開關設備事故”。
6.2.3 按照事故及設備類型增加7 項反措內容
(1)增加“防止機網協調及風電大面積脫網事故”的要求。
(2)增加“防止勵磁系統事故”的要求。
(3)增加“防止電力電纜損壞事故”的要求。
(4)增加“防止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電力通信網及信息系統事故”的要求。
(5)增加“防止水輪發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事故”的要求。
(6)增加“防止串聯電容器補償裝置和并聯電容器裝置事故”的要求。
(7)增加“防止直流換流站設備損壞和單雙極強迫停運事故”的要求。
6.2.4 保留11 項反措項目
保留了“防止人身傷亡事故”、“防止火災事故”、“防止電氣誤操作事故”、“防止壓力容器等承壓設備爆破事故”、“防止系統穩定破壞事故”、“防止分散控制系統控制、保護失靈事故”、“防止發電機損壞事故”、“防止繼電保護事故”、“防止污閃事故”、“防止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防止垮壩、水淹廠房及廠房坍塌事故”等11 項反措項目,并在內容上進行了增加和修改。
(1)防止人身傷亡事故:共10 個方面,包括92 條內容。
(2)防止火災事故:共11 個方面,包括102 條內容。
(3)防止電氣誤操作事故:共13 個方面,包括13 條內容。
(4)防止系統穩定破壞事故:共5 個方面,包括53 條內容。
(5)防止機網協調及風電大面積脫網事故:共2 個方面,包括57 條內容。
(6)防止鍋爐事故:共5 個方面,包括207 條內容。
(7)防止壓力容器等承壓設備爆破事故:共4個方面,包括26 條內容。
(8)防止汽輪機、燃氣輪機事故:共7 個方面,包括129 條內容。
(9)防止分散控制系統控制、保護失靈事故:共5 個方面,包括82 條內容。
(10)防止發電機損壞事故:共14 個方面,包括48 條內容。
(11)防止勵磁系統事故:共4 個方面,包括27 條內容。
(12)防止大型變壓器和互感器損壞事故:共8個方面,包括101 條內容。
(13)防止GIS、開關設備事故:共3 個方面,包括55 條內容。
(14)防止接地網和過電壓事故:共6 個方面,包括30 條內容。
(15)防止輸電線路事故:共7 個方面,包括56 條內容。
(16)防止污閃事故:共11 個方面,包括13 條內容。
(17)防止電力電纜損壞事故:共3 個方面,包括34 條內容。
(18)防止繼電保護事故:共10 個方面,包括73 條內容。
(19)防止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電力通信網及信息系統事故:共3 個方面,包括53 條內容。
(20)防止串聯電容器補償裝置和并聯電容器裝置事故:共2 個方面,包括55 條內容。
(21)防止直流輸電系統設備損壞和單雙極強迫停運事故:共5 個方面,包括64 條內容。
(22)防止發電廠、變電站全停及重要客戶停電事故:共3 個方面,包括78 條內容。
(23)防止水輪發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事故:共4 個方面,包括84 條內容。
(24)防止垮壩、水淹廠房事故:共3 個方面,包括26 條內容。
(25)防止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共7 個方面,包括43 條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