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以格 四川省昭覺縣畜牧局 616150
隨著畜禽業養殖發展的逐漸規模化和標準化,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具有發展前景及經營活力的畜禽養殖小區,這些畜禽小區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缺乏統一管理。形成統一的管理和規模化的飼養模式,提高養殖效益是建設畜禽小區的根本目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縣畜禽小區建成以后,出現了形象欠佳、無章無制的問題,沒有屬于自己的統一管理機構或組織(如合作社、協會等)。同時,在小區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使用問題上,沒有相關的人員進行協調工作(如水電路三通的問題)。另外,產品的銷售與引種、供料、消毒、防疫等眾多環節之間沒有進行較好的信息交流,在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明顯不足,甚至存在著惡意競爭的現象,這將直接導致生產秩序愈發混亂,給綜合效益帶來直接影響。
(1)疫病防控體系不健全。目前,我縣畜禽養殖小區內飼養戶在畜禽免疫程度上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而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則是很多飼養戶嚴重缺乏全局意識,在疫病防控方面缺乏統一性。對于相關業務部門的檢查指導、疫病檢測和免疫標識佩戴等工作,一些飼養戶始終秉著拒絕的態度來應對,這從根本上促發了養殖小區在疫病防控上不合理、不科學、不安全狀況的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旦某一戶飼養戶出現了疫情,則極有可能蔓延到整個畜禽養殖小區,造成極大的危害。
(3)管理和技術水平不高。在入住小區農戶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上,大多數都是在傳統的散養基礎上進行了規模擴大。長期處于一種缺乏養殖技術、免疫知識及防疫程序和良種鑒別的養殖環境。另外,養殖戶還出現了一些如圖省事和怕產生應激反應,不愿意注射疫苗、糞便泛濫、采用不恰當方法接種、不按照停藥期正確使用獸藥、引進的畜禽品種不是良種、所購飼料有質量問題等現象[1],這些現象的出現將直接導致養殖的效益迅速下降,給養殖戶的作業積極性造成了挫傷。
(1)抓規劃設計。相應的職能部門應該加強調查研究,組織畜牧、土地規劃和環保等部門,提出相應的建設及短、長期的發展規劃。同時,必須按照本地的特點、優勢和整體發展目標,來對養殖小區的建設進行有效指導,對用地、供水、供電、物質供應、交通、防疫及生產布局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另外,對于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而言,應始終嚴格地按照《動物防疫法》等相關的規定,重視企業或個人動物防疫條件的審核、發證環節。
(2)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加強畜禽養殖小區養殖戶的相關培訓是必要的。如品種改良、飼養管理、經營管理和動物疫病防治等方面,都要進行嚴格的培訓,讓所有養殖戶從根本上掌握整個飼養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生產技能和科學知識等。而對于引種與改良環節,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品種、飼料管理、營養水平和銷售渠道等方面必須對養殖戶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讓其樹立起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提升整個畜禽發展的檔次,從而盡可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后,在糞便的處理上應該采用厭氧消化技術和能源生態型模式,將畜禽糞便通過調糞池、沉沙池、調節池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產生沼氣和沼液,沼液經后期干化處理可直接用作農田肥料,這對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和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3)推進產業化經營。要想解決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問題以及如何保持生產市場的穩定性,產業化經營便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比如,對于生豬產業化來說,對聯合、加工兩個薄弱的環節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在生產者與加工、銷售的環節中,要著力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從而有效地形成一種穩定的產業鏈和利益共同體,真正從根本上增強面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
(4)防疫制度化。必須建立完善的養殖小區防疫制度以及畜禽出入制度、人員物品管理制度、標準化生產制度和消毒制度等。同時,在養殖小區內必須配備相應的防疫、疫病診斷、消毒、無害化處理的設施,以此來提高疫病的預防和控制能力,從而使養殖風險不斷降低[2]。另外,應該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操作規程、防疫程序以及品種和產品質量的控制標準。對于養殖小區內無公害的畜禽產品,要加快對其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著力打造出優質的畜禽產品品牌。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相信一定能夠有效促進養殖小區的快速發展。
[1]徐麗華,霍克民.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的建設與管理[J].當代畜牧,2010,04:7-8.
[2]趙學軍,張林紅,翟國棟.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