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楨
(重慶市勘測院,重慶 400020)
城市設計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1],是對城市空間形態和環境所做的整體構思和安排。如何將規劃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在三維空間中直觀形象地表達,同時提供高效、實時的評估分析及反饋機制,成為目前城市設計領域在傳遞設計意圖、優化設計成果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2]。
目前城市設計三維模型多是采用3ds Max、Multigen Creator等三維建模軟件制作。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是:①耗費大量的人力,并對人員對建模軟件的熟悉度有要求,需要投入大量建模學習成本。②三維設計方案可調節性低,靈活性差,更新頻率得不到保證。③功能較單一,未真正在城市設計過程中起輔助決策作用,這些問題大大制約了三維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設計的應用與發展。
Esri CityEngine[3,4]作為國際上優秀的三維城市建模軟件平臺,廣泛應用于數字城市、城市規劃、游戲開發和電影制作等多個領域。在城市設計中,CityEngine可以利用二維數據快速創建三維場景,并能實現“所見即所得”的交互式規劃設計。本文以重慶市大渡口釣魚嘴片區三維城市設計全過程為例,基于CityEngine實現了城市設計成果參數化三維建模,為大規模、高重復度的城市設計三維空間形態化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重慶市大渡口釣魚嘴片區是重慶市主城區唯一尚未開發的江岸半島,片區約 7.9 km2,將建設成為一個“生態文化之區,山水宜居之城”。規劃中,按照南北把釣魚嘴分成4個片區、7個中心,包括太陽城、中心廣場、月亮灣廣場、會議中心、白居寺公園、釣魚嘴公園、濱江公園。
根據設計方提供的片區設計總平面圖,對不同設計要素進行詳細分析,了解片區設計理念與定位,為下一步的實現設計方案三維可視化打下基礎。
結合傳統城市設計三維建模流程及方法,通過對道路、建筑、景觀等對象的結構特點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形狀文法規則[5,6],并將規則應用于點、線、面等場景形狀,即可實現城市設計三維空間形態化。
將城市設計三維建模流程全過程分為6大步驟,詳述如下:
第一步,提取出總平面圖中道路中心線,通過道路中心線生成tin網格,經格式轉換為地形tiff文件;導入tiff地形到CityEngine,為城市設計三維模型提供高程參考。
第二步,提取出總平面圖中居民地、植被、水系,分層導出為shp文件。其中建筑底面的shp文件中屬性字段需含有建筑高度。
第三步,通過道路中心線構建道路路網,同時生成街區地塊。第四步,建立不同風格的建筑和景觀、道路規則。第五步,分類導入shp文件到場景,確定片區建筑、景觀平面位置。
第六步,將已建立的規則應用到對應的場景形狀,即可實時生成建筑、道路和景觀三維模型。
第七步,優化城市設計三維場景,包括場景整體色彩和諧度、街區地塊形狀優化。
三維規則建模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全過程三維建模流程圖
實現城市設計三維空間形態化,關鍵在于建立城市空間三維模型,其落腳點在于制定城市空間對象規則。三維設計場景中任意一種空間對象都需對應到一個規則約束。將同一規則映射到同類對象上,即可實現批量建立復雜參數化驅動的精細三維模型。
通過對現實中的空間對象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出三大類對象規則,包括道路規則、建筑規則、景觀規則。
道路由一系列要素組成,將其抽象為模型的整體,分別包括路基、邊坡、附屬設施等組件。針對不同的功能組件,編寫形狀文法,以參數化的方式驅動建立三維模型對象。
景觀可分為點狀景觀、線狀景觀、面狀景觀。根據這種分類方式,建立三類景觀小品規則,其特點是導入已建立的三維精細模型替換矢量要素,比如,點狀要素提供位置信息、平移、縮放和旋轉的屬性,以建立好的模型代替點狀要素,適用于城市塑像、古樹、電話亭等點狀小品。
建筑是影響城市空間形態的重要因素,針對建筑風格和特點,本文提煉出15種不同風格建筑規則,分門別類適用于居民區、商業區、休閑別墅區。
下面對建筑物建模規則詳細闡述。
通過建筑物底面拉伸、表面拆分、屋頂幾何變換等空間規則的組合迭代細化,將其分解為門、窗、墻體、屋頂等基本要素,通過參數化方式確定基本要素的幾何尺寸,同時賦予各部件相應的紋理貼圖,組合形成建筑物精細三維模型,其拆分過程如圖2所示。
通過制定城市空間對象規則,在城市設計過程中,調整對象所關聯的規則參數,即可實現三維形態的變換。建筑物規則參數,一般包括建筑物高度、每樓層高度、單戶尺寸、窗戶尺寸以及造型特征等。圖3展示了調整建筑物高度和外墻色彩的效果。

圖2 三維建筑模型幾何拆分

圖3 三維建筑模型幾何拆分
在城市設計中,將規則語法與三維建模方法相結合,建立了可實時動態調整的參數化三維模型,滿足了用戶對設計方案可不斷調整及時反饋的要求。同時,與傳統建模方式相比,基于規則的參數化三維建模方法具有靈活度高、復用性強等優勢,節約了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
重慶市大渡口釣魚嘴片區三維城市設計項目耗時單人 70 d工時,共計完成 8 km2的三維城市設計模型,與傳統手工建模方式相比,人力和時間成本方面優勢明顯,建模效果如圖4所示。
通過參數化驅動三維建模技術,建立了不同建筑風格的城市設計建筑規則,包括居民區、商業區、休閑別墅區,總計15種不同類型設計風格建筑模型。圖5展示了其中9種不同風格建筑模型。

圖4 釣魚嘴片區城市設計三維建模效果

圖5 釣魚嘴規則建筑三維模型
基于規劃要素shp文件,利用規則建模技術,研究了道路參數化建模及樹木的排布策略,實現了釣魚嘴道路及景觀三維批量建模,建模效果如圖6所示。
本文以重慶市大渡口釣魚嘴片區城市設計為例,總結出一套基于規則的三維城市設計建模綜合流程,建立了可交互調整的釣魚嘴三維城市設計成果。與傳統手工建模方式相比,基于規則的城市設計建模方法大幅提升了建模生產效率,滿足了甲方對工期緊、模型可實時優化調整的需求,為大規模、高重復度的城市設計三維空間形態化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圖6 釣魚嘴三維景觀與道路建模效果
[1] 羅云.對城市設計的幾點思考[J].現代城市研究,2004 (11):30~33.
[2] 高強.城市設計導則對空間形態的控制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3] Watson B,Muller P,Wonka P,et al.Procedural urbanmodeling in practice[J].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IEEE,2008,28(3):18~26.
[4] 謝年,向煜,徐艇偉.基于規則的快速三維建模技術研究[J].城市勘測,2013(4):5~8.
[5] Schirmer P,Kawagishi N.Using shape grammars as a rule based approach in urban planning-a report on practice[C].29th eCAADe Conference Proceedings,September 21-24,2011,Ljubljana,Slovenia,2011:116~124.
[6] March L.Forty years of shape and shape grammars,1971-2011[J].Nexus Network,2011,13(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