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劍 劉俊峰 李維偉
(軍事交通學院基礎部,天津 300161)
在微積分中有關微分中值的問題是一個難點,其證明往往要構造一個輔助函數,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輔助函數是問題的關鍵。對這一類的問題,常數K值法是比較直觀,同時也非常簡便的方法,只需按照一個固定的套路證明就行了。
一般待證等式中通過分離,一端是含ξ的抽象函數(或其低階導函數),另一端是只與區間端點a、b及其函數值、導數值有關的常數,常數值部分是對稱的或輪換對稱的,我們可以統一按下述程序證明:
(1)從結論中分離出常數部分,令它等于K,構造一個含K的等式。
(2)對含常數K的等式進行適當變形,把b換為x,再將右端移于左端,并令左端為F(x),此F(x)即為所構造的輔助函數。
(3)由 K 的取法及 F(x)的作法可知,F(a)=F(b),對 F(x)使用羅爾定理,可以得到 F′(ξ)=0。
若原式中含有二階導數,可由F′(ξ)=0解出K后,再用一次中值定理,就可得到欲證的結果,若含有在中值點處更高階的導數,可仿此繼續,直到所要的結果。
例1 設在上連續,在內可導,試證明存在,使得

證明:
2)令 F(x)=xf(x)-af(a)-K(x-a)
3)F(a)=F(b)=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ξ∈(a,b),使得 F′(ξ)=0
而 F′(x)=f(x)+xf′(x)-K,所以,F′(ξ)=f(ξ)+ξf′(ξ)-K=0,
所以 K=f(ξ)+ξf′(ξ),即命題成立。
例 2 設 f(x)在[a,b]上連續,在(a,b)內可導,試證明存在ξ∈(a,b),使得

證明:

3)F(a)=F(b)=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ξ∈(a,b),使得 F′(ξ)=0
所以 K=f(ξ)-ξf′(ξ),即命題成立。
例 3 設 f″(x)在[a,b]上存在,a 證明: 則(b-c)f(a)+(c-a)f(b)+(a-b)f(c)+K(a-b)(b-c)(c-a)=0 2)令 F(x)=(x-c)f(a)+(c-a)f(x)+(a-x)f(c)+K(a-x)(x-c)(c-a) 3)F(a)=F(b)=F(c)=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ξ1∈(a,c),ξ2∈(c,b),使得 F′(ξ1)=F′(ξ2)=0 由羅爾定理,存在 ξ∈(ξ1,ξ2) ∩(a,b),使得 F″(ξ)=0。 而 F″(x)=(c-a)f″(x)-2K (c-a), 所以 F″(ξ)=(c-a)(f″(ξ)-2K)=0 例 4 設 f″′(x)在[a,b]上存在,試證明存在 ξ∈(a,b),使得 證明: 3)F(a)=F(b)=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η∈(a,b),使得 F′(η)=0 所以 F′(η)=F′(a)=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ξ∈(a,η) ∩(a,b),使得 F″(ξ)=0 例 5 若 f(x)∈C(a,b),且 f(x)∈D(2)(a,b),則必存在 ξ∈(a,b),使得 證明: 3)F(a)=F(b)=0,由羅爾定理, 存在 c∈(a,b),使得 F′(c)=0 例 6 若 a 證明: 則(b)-f(a)-(b-a)f′(a)-K(g(b)-g(a)-(b-a)g′(a))=0 2)令 F(x)=f(x)-f(a)-(x-a)f′(a)-K(g(x)-g(a)-(x-a)g′(a)) 3)F(a)=F(b)=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η∈(a,b),使得 F′(η)=0 而 F′(x)=f′(x)-f′(a)-K(g′(x)-g′(a)) 所以 F′(η)=F′(a)=0,由羅爾定理, 存在 ξ∈(a,η) ∩(a,b),使得 F″(ξ)=0 即 F″(ξ)=f″(ξ)-Kg″(ξ)=0,所以 K=,原命題成立。 [1]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編.數學分析(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蘇)菲爾金哥爾茨著,昊新仁等譯.數學分析原理(第一卷第一分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 李國成.淺談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解題的方法和技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7). [4] 朱崇軍,徐侃.微分中值定理應用中輔助函數的構造[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