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軍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普外科,遼寧盤錦 124010
甲狀腺超聲探測鈣化與甲狀腺癌關系的探討
馬志軍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普外科,遼寧盤錦 124010
目的 探討超聲探測出的甲狀腺鈣化與甲狀腺癌的關系。 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199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經高頻超聲探測出的甲狀腺鈣化患者1209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甲狀腺癌患者745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鈣化患者464例。采用SPSS 16.0軟件,對甲狀腺結節伴鈣化患者的性別、年齡、結節個數、鈣化種類以及甲狀腺癌的種類與非微小鈣化和微小鈣化關系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該組患者良惡性鈣化結節的比例為41.3%和58.7%(P>0.05);單發結節和多發結節的比例為64.3%和40.4%(P<0.05);≥45歲和<45歲間的比例分別為38.7%和72.5%(P<0.05),微小鈣化和非微小鈣化間分別為81.6%和42.9%(P<0.01)。其中,惡性非鈣化結節86例,占所有惡性結節的11.5%。 結論 超聲探測出的甲狀腺鈣化大多為惡性病變,臨床可將超聲探測作為甲狀腺癌的首要檢查。早期發現惡性病變并進一步檢查并手術治療。
甲狀腺癌;超聲;鈣化
甲狀腺癌屬于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臨床上比較常見,是頭頸部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為全身惡性腫瘤的15%,約7%~21%的人群可發生甲狀腺結節,其中約5%為甲狀腺癌[1],目前甲狀腺癌患者在不斷增多,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對手術方式、改善預后,以及延長患者生命十分重要。隨著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術(Color dropper flow imaging,CDFI)的普及,甲狀腺疾病術前檢查最常使用以及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便是超聲技術[2]。回顧性分析該院甲狀腺腫伴鈣化及甲狀腺癌患者的超聲檢查情況,對鈣化與甲狀腺癌的關聯性進行探討,現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1997年1月—2014年1月這7年間,以該醫院收治的1209例術前超聲診斷為結節性甲狀腺腫伴鈣化以及術后病理確診為甲狀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甲狀腺癌患者745例,結節性甲狀腺腫伴鈣化患者464例,年齡15~77歲(平均46歲);其中女性845例,男性364例,男女比例1.00:2.32。
1.2 使用方法
手術前,使用探頭頻率15MHz的GE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常規超聲檢查,包括病人病灶部位、形態、大小、包膜、內部回聲、邊界以及腫瘤內部和周邊血液循環情況,而重點觀察的是患者鈣化病灶的形態以及分布情況。鈣化可分為微小鈣化和非微小鈣化,直徑≤2 mm的呈點狀、沙礫樣的鈣化回聲點,后方是否伴有聲影屬于微小鈣化;直徑>2mm的輪狀、塊狀以及不規則狀的鈣化回聲點,伴有聲影的屬于非微小鈣化。在術中對患者實施冰凍切片,在術后進行病理診斷。
1.3 統計方法
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 16.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惡性病變占比例及相關因素分析
1 209例中甲狀腺癌的患者共745例,惡性伴鈣化者共659例,占所有惡性結節的88.5%(659/745)。與惡性相關因素包括:年齡、鈣化種類(微小鈣化與非微小鈣化)以及結節數量(單發與多發),與性別無關,見表1。男女患者的惡性鈣化結節比例為59.5%(198/333)和58.4%(461/79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值= 0.118,P=0.731>0.05);不同年齡組(≥45歲和<45歲)的惡性鈣化結節比例為38.7%(235/607)和72.5%(374/5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1.281,P=0.021<0.05);單發結節與多發結節的惡性鈣化結節比例為61.2%(403/658)和42.4%(197/4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46.763,P=0.029<0.05),微小鈣化和非微小鈣化的惡性鈣化結節比例為81.7%(374/458)和42.9%(285/6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1.684,P=0.001<0.01)。
2.2 甲狀腺癌的病理及超聲檢查結果
745例甲狀腺癌中伴鈣化的有659例 (88.5%),乳頭狀癌742例,其中53例為微小乳頭狀癌,其中39例(78%)為微小鈣化;另發現濾泡狀癌1例,髓樣癌2例,均為微小鈣化,見表2。

表1 甲狀腺結節伴鈣化病人的相關數據統計[n(%)]

表2 超聲鈣化與甲狀腺癌的關聯數據統計[n(%)]
目前因為價格便宜、快捷以及準確度高的特點,針吸細胞學(Fine Needle Aspiration)被廣泛地運用在臨床上。有報道顯示,被認為診斷甲狀腺疾病的金標準[3]包括有充足的可以抽吸的組織(含重復細針抽吸法)、有96%的特異性、有71%~93%對惡性疾病的敏感度等方面。但是,甲狀腺癌有85%以上屬于分化型,用來抽吸的組織不充足的情況下,要得到血管侵襲以及囊狀的信息是很難的。有關文獻資料表示[4],細針抽吸法的假陰性率在11%~25%之內,還有5%~30%的誤診或者不確定性。此外,濾泡組織的良惡性還不能通過細針抽吸加以區分。高分辨超聲可在早期發現甲狀腺結節,因此,很多醫院仍將超聲作為研究甲狀腺疾病的首選檢查。將其他診斷方法與超聲檢查相結合,能夠使甲狀腺癌診斷更為準確,諸如其他靈敏度感的措施或者針吸細胞學檢查等。如果結節是實質性的,月暈癥缺乏,內部沒有強的回聲或者是不均勻的回聲結構,邊緣模糊且沒有微小鈣化,那么檢查時可使用針吸細胞學,這樣能使甲狀腺癌的術前診斷率得到提高[5];若發現有淋巴結腫大或鈣化的情況,建議行CT檢查,對甲狀腺癌是否轉移及手術方式有一定指導作用。
鈣化與甲狀腺癌具有密切的關聯性,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荀小青[6]等研究發現54%的甲狀腺結節的鈣化為惡性病變,與師明莉[7]等的觀點一致。該組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患者的檢查結果中均存在鈣化,但甲狀腺癌鈣化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中微小鈣化的陽性率為50.2%,特異性為81.7%,而結節性甲狀腺腫中微小鈣化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僅為18.3%。因此,對甲狀腺結節內出現微小鈣化的患者,應進行進一步檢查,診斷其是否為惡性病變。年齡是與惡性相關的因素,該組患者依據甲狀腺癌的分歧標準,將其分為兩組(≥45歲和<45歲),對兩組間鈣化結節的良惡性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鈣化在不同年齡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8.7%和72.5%,P<0.05),鈣化在年輕組患者中診斷甲狀腺癌的可靠性高于老年組。與惡性相關的因素還包括結節數量,該組研究患者中,惡性發生率以單發結節鈣化的偏高,分別有38.8%和61.2%良惡性疾病的患病率;而多發結節中分別有57.6%和42.4%的良惡性疾病的患病率,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該研究數據中,微小鈣化和非微小鈣化在微小乳頭狀甲狀腺癌中發生率分別為71.4%和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將微小鈣化作為預測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特異性指標[8]。此外,雖然該組患者大多數是乳頭狀癌(99.6%),其他類型的甲狀腺癌很少,但超聲探查鈣化仍然被認為是預示濾泡狀癌的診斷標準之一。
綜上所述,微小鈣化對診斷甲狀腺癌具有重要價值,超聲探測可作為甲狀腺疾病的首要選擇,必要時,超聲檢查應和其他診斷措施聯合,以便術前準確診斷。
[1]劉統成,朱國獻.結節性甲狀腺腫并存甲狀腺癌的診斷與治療(附236例臨床報告)[J].醫藥前沿,2014,4(15):13-14.
[2]郭世偉,王偉軍,蔣小琴,等.超聲探測甲狀腺結節內鈣化與甲狀腺癌的相關性[J].腫瘤學雜志,2012,17(8):592-594.
[3]胡楊志,潘運龍,趙曉旭,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結節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8):1493-1495.
[4]石臣磊,秦華東,石鐵鋒,等.乳腺癌并發甲狀腺癌的超生診斷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7):1216-1218.
[5]Wang N,Xu Y,Ge C,et al.Association of sonngraphicaiiy deteeted calcificatio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Head Neck,2006,28(12):1077-1083.
[6]荀小青,趙鑫,張紅,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1(8):628-629.
[7]師明莉,程澍潔.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微小癌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15(6):432-433.
[8]Wang N,Xu Y,Ge C,et al.Association of sonngraphicaiiy deteeted calcificatio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Head Neck,2006,28(12):1077-1083.
R736.1
A
1674-0742(2014)12(a)-0111-02
2014-09-16)
馬志軍(1973.9-),男,遼寧盤錦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普外腫瘤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