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艷霞
大慶市第二醫院,黑龍江大慶 163461
老年肺結核患者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并發不良反應的護理
喬艷霞
大慶市第二醫院,黑龍江大慶 163461
目的 探討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觀察在選擇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配合給予護理干預后,在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肺結核患者170例。針對所有初次治療肺結核患者,全部選擇一線抗結核治療方案給予臨床治療,針對復治患者,選擇HZPOL方案給予臨床治療。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老年肺結核患者的隨機分組。A2組(對照組 85例):臨床給予常規護理;A1組(觀察組 85例):臨床給予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老年肺結核患者在臨床出現不良反應概率等方面具有的差異。結果 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在給予臨床治療過程中配合給予護理干預后,在臨床出現不良反應概率方面,組間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在臨床疾病治愈率方面,A1組高于A2組肺結核患者極為顯著(P<0.05)。 結論 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在對其選擇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臨床配合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肺結核患者臨床出現不良反應概率,最終顯著提高肺結核患者臨床疾病治愈率,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預后質量。
老年;肺結核;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護理
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逐漸嚴重,我國老年肺結核患者的例數表現為逐年增加的趨勢。對于老年人而言,因為自身年齡較高,自身抵抗力表現為顯著的下降,對此臨床針對肺結核患者選擇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較易出現不良反應的現象,患者表現出的不良反應對臨床治療效果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對此,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在臨床治療時,需要對患者臨床表現出的不良反應進行認真觀察,研究有效措施加以疾病干預,最終為患者的臨床預后奠定堅實的基礎[1]。為了分析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該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選擇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配合給予護理干預,最終在降低不良反應率等方面,獲得顯著意義,現將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170例老年肺結核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老年肺結核患者的隨機分組。針對A2組85例患者,男55例,女30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61~81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1.8±12.3)歲。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42例,合并患有高血壓的患者21例,合并患有動脈硬化患者12例,合并患有心臟病的患者10例。針對A1組85例患者,男56例,女29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62~83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1.9±12.5)歲。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41例,合并患有高血壓的患者22例,合并患有動脈硬化患者11例,合并患有心臟病的患者11例。對比兩組肺結核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合并癥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A1組與A2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針對所有初次治療肺結核患者,全部選擇一線抗結核治療方案給予臨床治療,針對復治患者,選擇HZPOL方案給予臨床治療[2]。其中一線抗結核藥物主要選擇乙胺丁醇、利福平以及鏈霉素等進行治療。對患者實施鏈霉素皮試,最終結果表現為陽性的患者,選擇鹽酸乙胺丁醇進行治療[3]。
1.2.2 護理方法 ①給予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護理。針對肺結核患者,臨床在選擇乙胺丁醇以及利福平等藥物進行治療過程中,患者較易表現出胃部不適感,具體表現為出現惡心嘔吐癥狀以及食欲不振等系列癥狀。患者一經用藥治療后出現上述系列癥狀,護理人員需要選擇對胃黏膜進行保護藥物給予臨床治療,并且對患者臨床用藥之間以及患者的用藥次數進行合理調整,轉為餐后用藥,或者選擇分次用藥的方法[4]。
②給予肝損傷不良反應的臨床護理。老年患者因為自身年齡較大,自身肝臟解毒能力表現為顯著的下降,并且因為選擇利福平以及異煙肼等相關藥物進行治療表現出一定的毒性,較易導致患者出現肝損傷的情況。患者臨床主要體現為出現肝損傷現象。具體為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現象、出現化學性肝損害現象以及出現總膽紅素值升高現象。對此,針對肺結核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肝功能進行詳細檢查,患者一經表現出肝損傷現象,需要在選擇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選擇保肝降酶藥物同時進行治療,患者一經表現出黃疸癥狀,需要立即停止選擇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針對患者肝損傷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觀察,選擇有效措施給予臨床治療,最終將患者的肝功能有效改善[5]。
③給予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護理。針對肺結核患者在給予臨床治療過程中,所選擇的鏈霉素針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出一定的損害性,尤其針對患者的聽覺神經以及患者的前庭神經表現出非常大的損傷作用。鏈霉素針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會表現出較大的損害性,患者較易表現出失眠頭暈癥狀、耳鳴癥狀以及平衡失調等系列癥狀。對此針對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安全性進行仔細觀察,在行走的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進行攙扶,并有效向臨床主治醫師進行匯報,臨床醫師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最終對患者的用藥劑量進行準確調整,有效改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癥狀[6]。
④給予過敏反應的臨床護理。針對肺結核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所選擇的鏈霉素,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對此,在準備選擇鏈霉素對患者進行治療之前,需要有效對患者進行過敏實驗,如果患者的過敏反應表現為陽性,需要將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合理調整。選擇鹽酸乙胺丁醇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在臨床治療時,針對患者選擇抗肺結核藥物給予臨床治療后,患者會表現出程度有所不同的皮疹癥狀,臨床主要體現為剝脫性皮炎癥狀以及瘙癢癥狀等。患者一經表現出上述系列癥狀后,需要合理選擇抗過敏藥物給予臨床治療,確保患者的皮膚始終清潔,防止患者臨床出現皮膚損傷現象,與此同時為患者合理補充充足的水分以及維生素,要求患者嚴禁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7]。
⑤給予其他不良反應的臨床護理。肺結核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體現為出現四肢麻木癥狀以及關節疼痛等系列癥狀。導致患者出現上述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吡嗪酰胺以及異煙肼兩種。其中,異煙肼可以導致患者表現出周圍神經炎癥狀,從而導致患者表現出四肢麻木癥狀以及出現針刺樣疼痛感。患者一經表現出上述不良反應后,臨床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患者應該選擇維生素給予臨床治療。而吡嗪酰胺會導致患者表現出高尿酸血癥現象,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癥狀,并且會對患者的肩胛等關節造成影響。患者一經表現出高尿酸血癥癥狀,需要有效選擇降尿酸藥物給予臨床治療,與此同時需要在固定時間對患者實施血尿酸檢查,要求患者需要保證充足的時間臥床休息,并將活動量有效增加[8]。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比兩組老年患者完成治療以及護理后臨床的情況以及患者的死亡情況。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針對兩組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相關數據,選擇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有效分析,通過χ2檢驗,以率形式表示計數資料。
2.1 臨床不良反應
兩組老年肺結核患者在臨床出現不良反應概率方面,A1組低于A2組患者尤為顯著(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
A1組患者中,臨床治愈患者59例,臨床治愈率為69.41%;A2組患者中,臨床治愈患者9例,臨床治愈率為10.59%。在疾病臨床治愈率方面,A1組低于A2組患者明顯(P<0.05)。
肺結核屬于臨床較為普遍的一種疾病,多發于老年患者。此種疾病表現出較強的傳染性,此種疾病的病程較長,臨床疾病癥狀較為嚴重,對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部分患者因為出現了咳血不止現象,最終導致臨床死亡[9]。此種疾病于臨床受到了廣泛關注,此種疾病的治療與護理同樣至關重要。其一,因為老年患者較多,生活難以完全自理。其二,對患者用藥治療過程中,患者較易表現出不良反應的現象。患者的臨床康復同臨床高質量護理表現出密切的關系,患者在住院過程中,通過合理的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臨床出現不良反應概率,最終有效將臨床治療效果提高。
針對肺結核患者在實施臨床護理過程中,需要研究諸多方法給予臨床護理。該研究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主要給予針對性護理。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認真分析,之后予以對應護理,最終有效降低臨床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該研究中,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在給予臨床治療過程中配合給予護理干預后,在臨床出現不良反應概率方面,組間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在臨床疾病治愈率方面,A1組高于A2組肺結核患者極為顯著(P<0.05)。有效證明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給予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獲得顯著提高,臨床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獲得有效降低,最終顯著提高老年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
[1]程書權.抗結核藥物致肝損害172例臨床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3,12(9):571,573.
[2]陳艷麗,張婷婷.黃芪注射液聯合抗結核藥治療肺結核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10):1044-1046.
[3]曹志亮,李大祥.肺結核父子對多種抗結核藥物發生相似不良反應的報告[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2,38(20):967-968.
[4]高贏.烏體林斯輔助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患者的療效分析[J].四川醫學,2013,34(6):890-891.
[5]張小蘭.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 2011,9(36):208-209.
[6]劉京城.肺結核患者抗結核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分析[J].醫學信息,2014 (22):587-587.
[7]朱愛麗.肺結核并發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的分析及護理[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0(6):593-594.
[8]冼翠平.藥物不良反應對肺結核病人全程規律治療的影響[J].廣東藥學,2013,13(3):55-57.
[9]趙延玲.板式組合抗結核藥物對初治涂陽肺結核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與保健,2014(3):99-99.
Nursing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Elderly with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QIAO Yanxia
Daqing Second Hospital,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16346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uring the treatment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Methods 170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First-line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regime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initial treatment,HZPOL treatment regimen was given to the retreatment patients.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group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85 cases in group A2(control group)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85 cases in group A1(observation group)were given targeted nursing.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o 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receiv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clinical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group A1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2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u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and prognosis significantly.
The elderly;Pulmonary tuberculosis;Antituberculosis drugs;Adverse reaction;Nursing
R473.5
A
1674-0742(2014)12(a)-0167-03
喬艷霞(1977-)女,吉林扶余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結核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