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平
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瀘西 652400
醫院感染病原菌檢驗與抗生素藥敏試驗研究
段海平
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瀘西 652400
目的 為了了解醫院感染病原菌的類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以及了解病原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尋求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 該研究選取了2009年12月—2013年5月在該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患者250名。對其進行樣本采集,并且按照實驗室的要求留有樣本,然后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綠膿桿菌作質控菌。并采用紙片法和最小抑菌試驗測定抗生素的藥敏情況。結果 該次采集普外科術后病人樣本250份,其中陽性130份,陽檢率為52.01%。采用最小抑菌試驗測定了四種優勢菌,其中總耐藥率為51.21%,耐藥率由低到高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41.72%、大腸艾希菌43.02%、金黃色葡萄球菌44.37%、綠膿桿菌45.42%。采用紙片法和最小抑菌試驗測定,耐藥菌有122株,占93.84%,不耐藥菌有7株,占5.38%,其中耐一種抗生素17株占13.93%,耐二種抗生素34株占 27.87%,耐三種抗生素36株占29.50%,耐四種抗生素21株占17.23%,耐五種以上抗生素14株占11.48%。結論臨床抗生素使用比較泛濫,細菌對藥物的耐藥率不斷提高,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規范抗生素的使用,保其效力,不可濫用。
醫院感染;病原菌檢驗;抗生素藥敏試驗
抗生素的問世給人們戰勝感染性疾病帶來了福音,人們在臨床大量的使用,甚至出現了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使感染菌耐藥的問題日益凸顯,降低了抗生素的臨床治療效果,影響了臨床感染患者的有效治療,造成了現在對疾病無藥可醫的現象[1]。所以必須對耐藥菌株的產生進行嚴格控制,實現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以及提高感染疾病治愈率的目的。為了解醫院感染病原菌的類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以及了解病原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該研究選取2009年12月—2013年5月在該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患者250名對醫院的病原菌和抗生素的耐藥性情況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象選取該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患者250名。患者的尿、血、痰、膽汁、咽拭、腹水、胸水以及傷口分泌物等是主要的臨床標本,對他們進行樣本采集,并且按照實驗室的要求留有樣本。
1.2 方法
1.2.1 回顧性調查 采用受過專業培訓的醫院感染專職醫務人員協調科室人員,對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查閱,主要包括臨床檢驗資料,并由他們經過科學的統計、整理以及分析之后,得出結論。
1.2.2 監測病原菌 對采取的樣本進行細菌分離鑒定,質控菌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綠膿桿菌。
1.2.3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法測定常用抗生素的藥敏情況,采用最小抑制菌試驗方法,測定四種優勢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艾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藥敏情況[2]。
1.3 觀察指標
樣本檢測類型、醫院細菌分布、耐藥性情況。
1.4 統計方法
2.1 普外科術后患者樣本檢出陽性率
該研究采集普外科術后病人樣本 250份,共檢測出樣性標本132份,其中以傷口分泌物所占陽性率最高,為66.7%,尿液所檢出陽性率最小,占15.1%,見表1。

表1 普外科術后患者樣本檢出結果[n(%)]
2.2 感染細菌和耐藥菌株的檢測
130個陽性標本中共檢出21種細菌144株,在這些樣本中革蘭陰性菌占 62.54%,革蘭陽性菌29.66%,真菌7.8%。我們采用紙片法和最小抑菌試驗測定,耐藥菌有122株,占有93.84%比例,不耐藥菌有7株,占5.38%的比例,其中耐一種抗生素17株占13.93%的比例,耐二種抗生素34株占有27.87%的比例,耐三種抗生素 36株 占有29.50%的比例,耐四種抗生素21株占有17.23%的比例,耐五種以上抗生素14株占有11.48%的比例,見表2。
2.3 細菌最小抑菌試驗結果
該研究采用最小抑菌試驗測定了四種優勢菌,其中總耐藥率為 51.21%,耐藥率由低到高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41.72%、大腸艾希菌43.02%、金黃色葡萄球菌44.37%、綠膿桿菌耐藥率45.42%。
自從青霉素這一抗菌藥物發明之后,醫學界已經發明了大概200種左右的抗菌藥物,抗生素的出現,為有效控制細菌感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臨床醫生為取得好的療效,甚至出現濫用的現象,由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3-4],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感染菌耐藥廣泛出現,導致很多抗菌藥物失去了作用,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也發生了變化,其對該種抗菌藥物敏感的細菌轉變為對該藥物耐藥的變異,據相關研究表明,新抗菌藥物的不斷開發并不能趕上細菌耐藥進化的速度,一些細菌不斷產生鈍化酶、β-內酰胺酶、革蘭陰性桿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等,出現很多時候無藥可用的尷尬局面,因此該研究呼吁廣大醫務工作者能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表2 普外科術后患者醫院感染的細菌耐藥情況分布(n)
在該次的調查中共采集患者樣本數250份,其中陽性數共計132份,占52.8%,其中以傷口分泌物所占陽性率最高,占66.7%,其次為引流液,陽性率為57.7%。同時發現醫院的病原菌的種類繁多,在檢測的標本中革蘭陰性菌占 62.54%,革蘭陽性菌29.66%,真菌7.8%,而且發現細菌的耐藥性問題突出,耐藥性問題嚴重,在調查樣本中,耐藥菌有122株,占93.84%,不耐藥菌有7株,占5.38%,其中耐一種抗生素17株占13.93%,耐二種抗生素34株占 27.87%,耐三種抗生素 36株 占29.50%,耐四種抗生素21株占17.23%,耐五種以上抗生素14株 占11.48%,所占的比例之高非常出人意料。在臨床試驗中發現,最小抑菌試驗是一種敏感性較高的實驗方法,該次的調查中采用最小抑菌試驗測定了四種優勢菌,結果不容樂觀,總耐藥率達51.21%,耐藥率由低到高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41.72%、大腸艾希菌43.02%、金黃色葡萄球菌44.3 7%、綠膿桿菌耐藥率45.42%。對該試驗測數據進行研究,發現藥物的耐藥性問題不但十分突出而且在臨床上十分普遍,這不得不引起足夠的重視。
抗生素的治療療效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臨床上也深受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喜愛,但是也隨之帶來了各種不利影響。眾所周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耐藥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醫院使用抗生素的基本規律是大量集中使用新藥,而又不進行敏感試驗,使得耐藥菌株的比例上升,而耐藥菌株被篩查后,又逐步增加藥量使其敏感性下降,同時抗生素的濫用導致新研制藥物的使用壽命迅速縮短,從而出現耐藥—研制新藥—耐藥—再次開發新藥的死循環,現在藥物的研制速度遠遠跟不上細菌耐藥性的提高,可造成臨床上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5]。針對上述用藥原則,醫院應該做到的是:(1)提高臨床醫生的藥敏試驗意識,降低其使用抗菌藥物的強度,合理選用抗生素,防止細菌耐藥的發展;(2)醫院方面應該加強抗生素合理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完善,實時監控其應用情況,確保其應用合理[6];(3)相關科室應該完善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庫,加強監控與管理,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向各基層醫療機構反饋,促進醫院抗生素的合理應用,防止發生盲目使用抗生素藥物的情況[7]。
綜上所述,現在臨床上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現象非常突出,細菌的耐藥性問題也不斷凸顯,病原菌耐藥逐年上升,我們不能等到出現無藥可用的境地才驚醒,實驗室醫生以及臨床醫生應該對這種現象高度重視,我們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加強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嚴格規范抗生素使用,在經驗用藥前加強藥敏試驗,避免耐藥菌株逐漸增多,醫院方面也要開展臨床合理用藥的繼續教育,加強對抗菌藥物的監測,對細菌耐藥的動態進行有效掌握,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醫務工作者應該盡最大努力提高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水平,堅決不能濫用,不斷提高醫療水平。
[1]邱菊紅,何貴元,周成芳.臨床常見醫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性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1,28(1):45-47.
[2]張娜,段寶生,巴特爾,等.院內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12):59-60.
[3]張曉紅.某醫院呼吸科住院病人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1.
[4]魏佳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藥敏結果及臨床價值[D].長春:吉林大學,2013.
[5]李維香.基層醫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及耐藥分析[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3.
[6]余曉燕,張建菊,陳慧,等.外科207株醫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與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9):4168-4170.
[7]周翠香,于雪梅,何小平,等.急診科重癥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141-1143.
R181.34
A
1674-0742(2014)12(b)-0194-02
2014-09-16)
段海平(1968.9-),男,云南紅河人,本科,副主任檢驗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