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輝 劉晶
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簡輝 劉晶
目的 探討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征。方法 隨機選取在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40例,設為觀察組,另選40例非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對比2組患者的起病狀態、腦卒中部位、梗死類型、血脂指標。結果 觀察組靜息發病率為82.5%,高于對照組靜息發病率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腦卒中部位、梗死類型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脂化驗膽固醇為(6.63±0.81)mmol/L,甘油三酯為(4.22±1.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為(4.16±1.20)mmoI/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在臨床表現和治療上有顯著的臨床特征,應在治療時予與區別。
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臨床特征
近幾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導致的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隨之逐年升高。高血糖對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和發展有顯著的影響,糖尿病患者發生腦血管意外的概率和病情的預后也和非糖尿病患者有很大不同[1]。本研究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間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觀察糖尿病合并腦卒中與非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不同之處,以探討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40例設為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55.3±8.6)歲;非糖尿病腦卒中患者40例設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57.6±8.3)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觀察對比起病狀態、腦卒中部位、梗死類型、血脂指標檢測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的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起病狀態 觀察組靜息狀態發病者33例(82.5%),對照組靜息狀態發病者24例(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4,P<0.05)。
2.2 腦卒中部位 經頭顱CT或MRI檢查結果:觀察組中基底節區及側腦室旁梗死18例,腦葉梗死8例,腦干梗死10例,小腦梗死4例。對照組中基底節區及側腦室旁梗死16例,腦葉梗死10例,腦干梗死8例,小腦梗死6例。
2.3 腦卒中類型 觀察組大面積梗死16例,分水嶺腦梗死11例,出血性梗死l3例,腔隙性梗死17例,多發性腦梗死22例;對照組大面積梗死14例,分水嶺腦梗死15例,出血性梗死12例,腔隙性梗死14例,多發性腦梗死16例。
2.4 血脂化驗膽固醇 觀察組血脂化驗膽固醇為(6.63± 0.81)mmol/L,甘油三酯為(4.22±1.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為(4.16±1.20)mmoI/L;對照組分別為(5.52±0.70)mmol/ L、(2.44±0.72)mmol/L和(3.15±0.65)mmol/L。觀察組各項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據報道,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硬化的概率約為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糖尿病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腦血管疾病[2]。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異常綜合征的基礎,相當多的患者在診斷為糖尿病之前就已發生了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腦卒中起病更多在靜息狀態下[3]。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腦卒中多發腔隙性、基底節區。糖尿病腦卒中以腔隙性、多發性梗死更多見,這是因為糖尿病累及的腦血管多以支小、微動脈粥樣硬化為主[4]。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血脂異常中以血清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較為突出,糖尿病患者的高膽固醇血癥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以通過促進血管壁細胞攝取脂質等不同機制引起內皮細胞損傷,導致內皮功能障礙,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最后引起血管結構異常或動脈血栓形成[5]。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起病狀態、腦卒中部位、梗死類型、血脂化驗及并發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顯示了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在這些方面與非糖尿病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腦卒中發生后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活動受限或意識障礙情況下,極易發生感染,以肺部和尿路感染多見,且不易控制[6]。長期的血糖異常作用于機體大血管和微血管會導致血管內膜增厚與硬化斑塊形成,組織與臟器長期缺血缺氧就會出現多臟器功能異常。臨床上在治療糖尿病腦卒中患者時,除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外,還應盡可能全面掌握患者各臟器功能,以及血管的受累情況,并加以評估[7]。在防治并發癥的同時,還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因為過高或過低的血糖均會加重缺血性的腦損傷,血糖過高時應適時給予胰島素治療[8]。
綜上所述,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在臨床表現和治療上有顯著的臨床特征,應在治療時予以區別。
[1] 李衛,陶然.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診治及預后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3):49-50.
[2] 李小松.糖尿病性腦梗死與非糖尿病性腦梗死的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978-980.
[3] 時豐,王輝.糖尿病并發腦梗死4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5):52-53.
[4] 李梅,劉欣.糖尿病并發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相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5):53-54.
[5] 梁志麗,鄧黎,王少波,等.糖尿病和腦梗死后高血糖對急性腦梗死的影響探討[J].吉林醫學,2013,34(10):1841-1842.
[6] 侯秀昌.糖尿病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10):60-61.
[7] 王霖.血糖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腦卒中預后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2):44.
[8] 王雋書,林珊珊,佘其美,等.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29(24):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66
江西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簡輝 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