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買江 王建國 周星星 李冬德 鄧偉
近年來,微創技術在外科領域飛速發展,電視胸腔鏡手術為臨床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微創治療手段,隨著微創技術的日趨成熟,逐漸成為胸部微創外科的代表性手術,被稱為“鑰匙孔手術”[1]?,F結合本院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在胸心外科臨床診療中的運用體會與相關資料,對胸腔鏡手術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月-2013年10月本院開展胸腔鏡手術98例,其中女性26例,男性72例,所有病例經胸部CT和X線、胸部B超檢查確定胸部病變[2]。98例患者中,肺大皰切除術47例(雙側同期手術3例,單側手術及雙側分期手術44例),胸膜活檢術11例,周圍性肺結節切除術24例,周圍型肺轉移癌楔形切除術4例,后縱隔腫塊切除術2例,凝固性血胸清除術4例,肺破裂縫合修補術3例,心包開窗引流術3例,膈肌破裂修補術1例。
1.2 手術方法 98例患者均于氣管插管全麻下行電視胸腔鏡手術,術中阻斷患側肺通氣后進行胸腔鏡手術操作。取健側臥位體位,腋下墊枕,根據具體病變情況選擇手術切口,嚴格按照胸腔鏡手術執行標準進行手術操作,通常情況下,選取2~3個切口為最佳,觀察孔切口長1.0~1.5cm,操作切口長2.0~4.0cm之間。觀察孔切口以患側腋中線第6~8肋間為最佳,切開進入胸腔并仔細止血,將手指探入胸腔內了解是否存在胸膜粘連,必要情況下,應用手指將切口周圍粘連局部分開,而后將10.5mm開放式套管置入胸腔內,再將10mm胸腔鏡經套管放入胸膜腔探查,術者應仔細檢查患者的具體病變及胸內器官等情況。在胸腔鏡引導直視下,結合具體病變情況另做1~2個操作切口完成手術操作。若手術操作難度較大,則可適當選取其中1個切口將其擴大到6~8cm,輔助此小切口協助完成胸腔鏡手術。
98例手術患者中,其中18例患者因術中胸膜粘連嚴重、出血止血困難、術中冰凍切片為肺癌等原因轉行開放式手術,2例患者肺大皰術后持續漏氣,故行二次手術處理。術后無患者出現肺部、胸腔、切口感染,無術后出血,有輕微痛感,但均在可承受范圍內。胸引管拔出時間為5~9天,術后3~18天出院,平均住院時間為(9.8±1.3)天,針對出院患者3~6個月的跟蹤隨訪,所有患者均在短時間內恢復工作及體力勞動,無切口長期疼痛現象發生。
伴隨著電視胸腔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VATS手術在診斷及治療胸部病變的微創優勢日漸突出,且隨著VATS適應證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各種較為常規的剖胸手術均可采用VATS進行治療。
3.1 胸腔鏡手術用于肺大皰切除術、肺破裂縫合修補術臨床療效觀察 肺大泡破裂多會同時引起自發性氣胸,根據文獻報道了解到肺破裂因引發自發性氣胸,故不少患者同時伴隨有血胸癥狀,早期將胸腔閉式引流管二根置入到患者體內,再通過負壓吸引對其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若引流時間過長,又容易給患者造成過大刺激,造成疼痛等癥狀[3]。本組資料中,47例行肺大皰切除術,3例行肺破裂縫合修補術,患者均出現自發性氣胸,術中觀察到患者肺臟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肺大皰和索帶存在粘連,故術中采用電灼將帶狀粘連切除,并及時處理漏氣或出血等癥狀,再運用腔鏡切割縫合器對破裂肺進行縫合或將肺大皰切除,隨后通過常規沖洗,檢查是否出現漏氣現狀,若進行一下處理,手術時間通常在45~65min內,患者術后仍需持續帶4~6天的胸腔閉式引流管,其中,2例患者肺大皰術后持續漏氣,經二次手術處理后,均恢復良好。
3.2 胸腔鏡手術治療凝固性血胸的臨床療效觀察 本組資料中,4例行凝固性血胸清除術,行血胸閉式引流術后出現引流不暢,行胸腔鏡手術清理,因血液長時間堆積在胸腔內,未得到及時的清理,最終形成血胸[4]。甚至1例患者形成包裹。經胸腔鏡的指引,仔細分離粘連,再進入到血凝塊中采用卵圓鉗將血凝塊逐一夾碎,用吸引管將其吸除,通過鈍性和銳性相結合的方式將肺表面的纖維膜分離出來,再將對其一一清理,最后采用生理鹽水對胸腔進行清理,檢查是否存在漏氣,即可置入胸腔閉式引流管,手術時間為50~90min內,術后5~7天即可拔除引流管,術后無并發癥出現。
3.3 胸腔鏡手術治療其他臨床療效觀察 本組資料中,另行11例胸膜活檢術,24例周圍性肺結節切除術,4例周圍型肺轉移癌楔形切除術,2例后縱隔腫塊切除術,3例心包開窗引流術,1例膈肌破裂修補術,通過胸腔鏡手術治療,盡管其中18例患者因胸膜粘連嚴重、出血止血困難、術中冰凍切片為肺癌等原因轉行開放式手術,但其余患者均在胸腔鏡手術的治療下恢復健康,且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且術后無患者出現肺部、胸腔、切口感染,無術后出血,有輕微痛感,但均在可承受范圍內,手術時間分別在70~135min不等,術后引流管在7~9天內拔除。
總而言之,胸腔鏡手術是胸部微創外科的代表性手術,也是未來胸外科發展的方向。其微創優勢有效降低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傷害,受到了廣大醫生的青睞和患者的認可[5]。隨著患者對微創診療技術的強烈需求和胸腔鏡技術的日趨成熟,其適用范圍不斷擴大,該技術不僅有效減輕患者的損傷與痛苦,還可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成本,值得臨床推廣。
[1]羅國軍,張利,陳曉波,等.電視胸腔鏡治療胸部腫瘤患者86例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5):884-885.
[2]熊健憲,賴政洪,肖駿琦,等.經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手汗癥[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2):1299-1301.
[3]劉斌,安樂,朱家宏,等.胸腔鏡手術臨床應用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6):57-58.
[4]趙杰,孫明軒.氣道峰壓法雙腔支氣管導管定位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4):81-82.
[5]賀大璞,龍超眾,韋兵,等.136例胸腔鏡手術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9,15(4):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