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榮
基層醫院承擔著大量的婦產工作,其醫療與預防感染的能力同婦女的健康具有緊密的聯系。健全的產褥期感染預防機制能夠避免婦女因為生育而產生感染問題,從而提高其健康水平。婦女在產后的身體抵抗能力會比較低,容易發生感染。為此,產褥期感染預防工作不到位容易導致婦女產生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盆腔蜂窩組織炎等癥狀,給婦女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可見,做好產褥期的感染預防工作能夠促基層醫院醫護工作的科學發展,增強婦女的健康水平。為此,本研究將對基礎醫院產褥期感染的預防措施進行細致的研究,以期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啟示與幫助。
加強產褥期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是做好預防措施的前提與基礎。科學、系統的教育宣傳能夠提高準媽媽和準爸爸對相關工作的重視,并在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感染的發生。根據這一理念,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應該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工作人員可以向準爸爸和準媽媽宣傳孕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飲食搭配、產褥期疾病預防以及母乳喂養方面的知識。
通過對這些宣傳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準爸爸和準媽媽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之中,從而規范自身的行為,比如養成產褥期正確的飲食行為是預防感染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此,醫護人員可以介紹產褥期的一些飲食注意點。患者在產褥期應該多吃高蛋白和高纖維素的食物,同時不要吃辛辣的東西,多吃西瓜、蓮藕等水果和蔬菜。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幫助患者更好恢復身體的健康,增強自身的抵抗能力,從而避免感染的發生[1]。
做好消毒工作也是完善產褥期感染預防措施的一個重要內容。規范和科學的消毒工作,能夠抑制病菌的產生,從而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醫療環境。認真做好消毒工作,醫護人員應該從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做好病室的衛生工作。病室是患者生活與接收治療的主要產所,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能夠有效避免感染現象出現。同時,基層醫院醫護人員應該保持做好病室的清潔工作,并保持空氣的暢通。另外,醫護人員還要做好內衣和床單的衛生工作,從而保證為患者提供干凈衛生的內衣和床單。(2)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潔工作。基層醫院醫護人員要通過有效的口腔護理工作,保證患者的口腔清潔。醫護人員可以用金銀花甘草液讓患者進行漱口,保證患者的口腔清潔。(3)做好會陰部皮膚清潔護理工作。基層醫院護理人員可以用高錳酸鉀液定時對患者的會陰部進行清洗,以便防止上行感染[2]。
為了預防產褥期感染的出現,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要進行科學的臨產治療工作,避免因為治療工作而給患者帶來感染風險。醫護人員可利用縮宮素促進宮縮,以便于患者排出感染性分泌物。與此同時,醫護人員應該選擇好抗生素。根據以往經驗,青霉素加氨基糖苷類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被應用到治療工作之中。最后,如果患者在治療之后會陰部或切口出現感染,醫護人員應該者及早拆除縫線,并做好理療工作,以便更好消除感染[3]。
在預防患者感染的過程中,基層醫院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有效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以便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脈搏、血壓、呼吸等情況進行了解,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另外,醫護人員還需要定時對患者進行體溫的測試。醫護人員應該每4h進行1次體溫測試。在測試中,患者如果出現高熱和肢冷,應給予關注,并做好治療措施。最后,醫護人員要觀察患者子宮的復位情況,并做好相關的清潔護理工作。通過對患者情況的準確把握,基層醫院醫護人員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感染措施[4]。
患者在產褥期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患者會產生抑郁、焦慮等方面的不良心理狀態。這種不良的狀態即無助于患者的健康,也對感染預防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應該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患者進行耐心的溝通與交流,消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困惑,從而消除他們緊張的情緒。又如基層醫院醫護人員可以向患者講解產褥期的生理特征及相關的治理注意點。這也可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出現的變換,從而認真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感染的預防工作。
做好產褥期感染預防工作需要一支高效的醫護工作隊伍。為此,基層醫院應該重視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從而為感染預防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一方面,基層醫院可以通過在職教育,提升醫護人員預防感染的能力與技術水平。基層醫院可以讓醫護人員學習無菌操作規程、手術操作規范流程、外陰清潔技術以及抗生素的科學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與內容。醫護人員通過對這些內容與技能的學習,能夠進一步規范自己的工作,避免感染的發生。另一方面,基層醫院要通過培訓強化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通過培訓,醫護人員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在產褥期感染預防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這能夠強化他們的服務意識,使他們更好做好預防工作。
[1]賈麗媛.產褥感染的病因及治療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8):146-147.
[2]王紅利,范景云.產褥期感染的預防和護理[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8):124,126.
[3]張怡杰.產褥期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的進展[J].天津護理,2010,18(1):57-58.
[4]楊敏毅.淺談科學坐月子[J].全科護理,2008,6(30):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