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霞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5)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時口腔頜面外科的常見病,起病急,發展快,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有資料表明,重癥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死亡率可達61.5%[2]。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多學科的治療和整體護理的開展,是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并發癥減少,死亡率大大降低。我科近幾年更是加大了此類疾病的護理力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搜集2013年9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14~77歲,平均年齡51歲;感染部位:咬肌間隙5 例(33.3%),翼頜間隙3 例(20.0%),眶下間隙 3 例(20.0%),多間隙重度感染4例(26.7%),多間隙感染患者中,均由一個間隙感染后延誤治療,導致感染擴散而引起,而且4例患者中,1例是肺癌患者,1例由眶下間隙感染造成了嚴重的顱內感染,2例是糖尿病患者;感染源:本組患者均為牙源性感染。
1.2.1 基礎護理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常表現為疼痛、高熱、張口受限、吞咽進食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3]。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瞳孔、意識變化及呼吸道情況并及時做好搶救準備。體溫持續超過39℃者可采用頭部冷敷和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根據張口受限程度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主要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飲食,多飲水。
1.2.2 心理疏導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患者由于感染灶的多發性、疾病的痛苦程度、換藥時的視覺沖擊,給患者自身和陪護人員都造成了特別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邀請康復的患者現身說法,調整患者情緒,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開展。
1.2.3 呼吸道管理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發展迅速,可出現中毒性休克或昏迷,炎癥未控制之前需高度警惕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難的發生。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喉頭水腫、舌體抬高、咽側壁和咽后壁腫脹,以早期發現緊急情況。本組患者2例出現咽側壁腫脹并伴有呼吸困難,急診行局部膿腫切開引流并給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對癥處理,患者轉危為安。
1.2.4 局部護理
頜面部間隙感染及持續高熱不僅讓患者咀嚼、吞咽困難,而且張口受限,味覺改變,影響食欲和進食[4]。切開引流的目的是減少局部組織張力、防止炎癥擴散,縮短了療程,減少用藥[5]。協助醫生及時有效地行膿腫切開引流,操作過程中加強無菌觀念,術后及時更換敷料,根據藥敏及細菌培養結果,用3%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復合抗生素反復對膿腔進行沖洗,以減少細菌數量,控制和阻斷感染蔓延,采用橡皮片、橡皮管、高滲鹽水紗布、碘仿紗布、負壓引流等多種方法引流,引流袋低于創口平面10cm。嚴密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級顏色,引流是否通暢,及時記錄并向醫生匯報。
1.2.5 口腔護理
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口腔菌群易下行進入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統感染,加重病情。告知患者的目的及意義,指導其清潔口腔的正確方法,選擇適當的漱口液。
1.2.6 飲食指導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患者多數會累及咬肌、翼內肌、顳肌等閉口肌肉,引起張口受限,影響進食,但此時患者身體消耗很多,需大量能量進行補充,必須加強營養,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鼓勵其克服疼痛不適等感覺,進食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維生素的流食,少量多餐,必要時靜脈給予營養支持,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給予糖尿病飲食,并請內分泌科會診,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本組病情較重的患者,未發生營養不良情況。
1.2.7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此類疾病的發病原因、發病原理,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治療時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操作。日常生活中要加強營養,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多飲水,加強鍛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要有正確的刷牙方式及足夠的刷牙時間。出院后定期復查,及時發現潛在疾患。
本組15例患者經手術切開引流、藥物治療及內科系統的配合治療,其中1例糖尿病患者為咬肌間隙及翼頜間隙多間隙感染,在家時病情延誤較長,且自行口服激素藥物消腫止痛,入院后病情嚴重,行下頜骨CT三維重建,發現患處下頜骨破壞嚴重,呈蜂窩狀改變,面積較大,于手術室全麻下口內切口行下頜骨骨髓炎刮治術及患牙拔除術,骨腔較大,填塞碘仿砂條,按時換藥,術后給予抗生素、降糖對癥治療。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是指頜骨周圍軟組織化膿性炎癥,多為需氧菌和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常見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引起的化膿性感染及厭氧菌感染。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與患者局部及全身因素密切相關,常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擴散所致,損傷性、醫源性和血源性較少見[6]。本組患者均為牙源性感染。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亦遵循綜合治療的原則,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調節水電質平衡,緩解酸中毒,加強支持治療并增強機體抵抗力。根據藥敏及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及時切開建立通暢有效的引流,按時換藥。對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盡快請相關科室會診,制定綜合治療方案,再輔以良好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和合理的飲食增加營養,此類患者絕大多數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最終痊愈出院。
[1]鄭麟番,張震康.實用口腔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
[2]邱蔚六,盧士南.口腔頜面部炎癥合并全身并發癥問題之探討[J].中華口腔科雜志,1964,10(5):333 -337.
[3]周龍女.重癥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綜合處理[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6,3(3):198.
[4]蔡佩佩.重癥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綜合處理[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6,3(3):201.
[5]丁小勇,陳仙芝.頜面部間隙感染275例臨床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4,20(2):90 -91.
[6]周吉武.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174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09,1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