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華
(青海紅十字醫院胸、腦、腫外科 青海西寧 810000)
高原地區少數民族護理安全管理的體會
余曉華
(青海紅十字醫院胸、腦、腫外科 青海西寧 810000)
目的:通過探討高原地區少數民族護理管理的實踐分析,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來提高護理質量。方法:強調健全各項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護理人員業務培訓及護理安全管理教育,以保證少數民族患者的護理安全。結果與結論有效的防止各類安全隱患,提高護理質量。
高原地區少數民族護理安全管理體會
高原地區少數民族居住較多,由于他們大多來自農牧區,文化水平低,缺乏醫學知識,各民族語言千差萬別,溝通困難,再加上年輕護理人員較多,人員配備少,缺乏時間和耐心溝通,在護理工作中,存在許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對少數民族患者進行針對行護理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住的少數民族患者1216例,進行護理安全實踐,其中,藏族443例,蒙古族150例,土族85例,回族243例,撒拉族295例.
2.安全隱患
2.1 語言溝通困難在少數民族地區存在護患雙方語言溝通困難的實際情況,例如,漢族護士遇到民族患者,如果護士不能熟練掌握患者的本民族語言,那么就存在著與患者溝通交流不夠,有可能出現護士解釋不到位,甚至錯誤解釋。
2.2 查對不認真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不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就有可能發生差錯事故。
2.3 護理記錄不完善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草草記錄。
2.4 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護理知識缺乏,特別是社會邊遠科學的學習,跟不上不斷發展的護理需求。
3.防范措施
3.1 合理安排人員,用人之長,各班新老護理人員搭配,按比例配備人員,加強少數民族常用語言的學習,各民族語言不相同,和他們交流溝通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廣大護理人員首先要積極主動的學習少數民族的常用語言。其次,由于醫院地處少數民族居住地,醫院工作人員也有少數民族,對于確實無法溝通的,可以請求他們翻譯,以掌握更多病人信息,服務于病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3.2 尊重民族信仰和生活飲食習慣少數民族病人具有強烈的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觀,其言談舉止以及服飾都體現了其民族的宗教信仰觀,青海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廣大少數民族群眾日常生活中有著眾多的屬于其民族特有的習慣,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要尊重少數民族群眾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在安排病房時,盡量將相同民族,相同宗教信仰的患者安排在同一間病房,以避免沖突發生。
3.3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在護理工作中的交接班制度、醫囑查對制度、輸血制度等必須認真執行,治療操作中發藥、打針是護士每天的常規操作,必須做到"三查""八對""一注意"。執行口頭醫囑必須復述一遍,醫生同意后執行。輸血必須執行"三查""十對",與兩人共同核對無誤后執行,血袋送血庫保留24小時丟棄。
3.4 加強業務學習護理工作是知識型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接收教育和知識更新,這是護理學科發展的保證,護理人員不僅要重視醫德、醫風的思想教育,也要重視業務技能的培訓。
3.5 嚴格規范書寫護理記錄單護理記錄單是護理工作的文字反應,作為客觀病例資料。護士應高度重視護理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和科學性,術語要規范、字跡要清楚,搶救及特殊情況記錄要及時,這樣即對護士起到保護作用,也保護了患者的合法權益。
3.6 強化護士的法律意識在強化護理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培訓的同時,還應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在維護好患者權利的同時,也要學會用法律自我約束,自我保護。
3.7 定期進行護理安全質量檢查設立護理安全質量管理組,護士長和護理安全質量管理組每月分別對科室的護理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建議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及時評價,根據評價結果調整安全護理措施,從而提高我們的護理質量。
4.體會
總之,護理工作是醫院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少數民族患者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提高了護理質量,確保了少數民族患者的住院期間的護理安全。
R47
B
1009-6019(2014)0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