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同
(長春中醫藥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7)
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王乙同
(長春中醫藥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7)
目的:探討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方法: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并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結果:隨著中藥配方顆粒劑國際組織標準的研制與推行、生產工藝與質量標準的統一等措施的實施,中藥配方顆粒劑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將得到改善。結論:中藥配方顆粒劑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使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藥配方顆粒劑;優點;問題;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藥劑型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湯、丸散、膏、丹等劑型,像中藥配方顆粒劑這樣的新劑型已經逐漸被廣大患者接受與使用。中藥配方顆粒又名免煎中藥飲片、新飲片、精制飲片等,是指經由中藥制劑的浸提法,選用適當的溶劑和工藝,使傳統中藥飲片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再經由濃縮、干燥、制成顆粒,最后進行單味定量包裝,供、藥劑人員按照醫生處方與規定劑量調配給患者服用的劑型[1]。
1.1 使用方便、快捷
中藥配方顆粒劑不需要煎煮,臨用時使用溫開水配成沖劑服用即可。這一特點避免了患者對傳統中藥飲片進行煎煮時出現的如不懂得煎煮方法、掌握不好煎煮時間等因素造成的藥物療效降低的現象。
中藥配方顆粒劑的出現是中藥劑型的一次重大變革,大大彌補了中藥湯劑需要煎煮的缺點,而且攜帶較為方便,獲得了廣大患者的歡迎。及金華等[2]對某醫院2003-2006年度中藥配方顆粒劑的銷售情況進行了研究,將醫院中草藥庫出庫顆粒劑的消耗數量和金額,用Excel軟件進行分類統計分析。結果表明4年中,中藥顆粒劑的銷售額以平均47.15%的速度增長,其中清熱藥、補益藥、解表藥、利水滲濕藥、理氣藥排在前5位,中藥配方顆粒劑銷售額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傳統的中藥飲片。
1.2 便于儲存管理與臨床的調配使用
中藥配方顆粒劑采用小劑量包裝且包裝密封性能好,能夠避免類似中藥飲片儲存過程中變色、走油、蟲蛀、霉變等質量問題的出現,具有安全衛生、防潮防蛀、保質期長的特點,且單位藥物重量輕、體積小,使儲存和運輸更加方便。
在臨床使用與調配方面,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劑的單獨包裝上都標有明確的劑量與相對應飲片的換算值,因此避免了稱量誤差,使臨床調配更加方便快捷,又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劑是按單味藥進行包裝,臨床使用時調劑人員可以根據處方的"君、臣、佐、使"的需要靈活加減。
1.3 質量控制嚴格
2011年頒布的《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的技術要求》,對常用的400多種中藥的有效成分和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發,同時為每味藥物制定了質量控制標準,目前,仍有許多制藥企業及研發機構在積極地進行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控制的研究。
朱月信等[3]對虎杖配方顆粒質量標準進行了研究。研究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虎杖配方顆粒進行定性鑒別,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其中大黃素的含量。結果表明薄層色譜法可鑒別虎杖配方顆粒中大黃素及大黃素甲醚等特征性斑點,此方法簡便可行,重復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虎杖配方顆粒的質量,并確保了配方顆粒在不具備中藥飲片外形的情況下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羅文匯等[4]對陳皮配方顆粒質量標準進行研究,對配方顆粒中的陳皮進行了薄層色譜鑒別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檢驗,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陳皮中的橙皮苷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回收率、重復性、穩定性、精密度均較好,可用于陳皮配方顆粒的質量控制。
中藥材是中藥配方顆粒劑制造的最原始材料,因此中藥材的質量控制在整個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生產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批次與產地的中藥材的質量的穩定性,影響著后續工序與產品的最終質量。Tu Yaosheng,Liu Jun,Sun Dongmei[5]進行了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用于白芍配方顆粒原料藥材質量控制的研究。實驗采用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技術結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紅外光譜(NIR)與芍藥苷、芍藥內酯苷和水分測定值之間的多元校正模型,對未知樣品進行含量預測。研究表明,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技術與常規測定法相比,具有操作簡便、快速、無損、準確可靠的特點,可推廣應用于其他品種配方顆粒原料藥材質量的快速檢測,從而為中藥材及天然藥物的質量控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1.4 藥效與等劑量的煎劑相近
中藥配方顆粒劑的藥效問題一直是其發展道路上的熱點問題。根據諸多對中藥配方顆粒劑與等劑量煎劑的藥效比較的研究表明,中藥配方顆粒劑的藥效與其等劑量的煎劑藥效相近。
馮少華等[6]對苦參顆粒與苦參煎劑藥效及毒性進行了對比性研究。研究采用醋酸與二甲苯造小鼠耳廓炎癥模型,觀察苦參顆粒的抗炎作用;采用雞紅細胞致敏法觀察苦參顆粒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采用改良寇氏法觀察苦參顆粒的毒性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苦參顆粒的抗炎及抑制免疫作用與等效劑量的苦參煎劑相近(P>0.05),而且毒性比苦參煎劑小。丁青龍等[7]對中藥生藥顆粒劑與傳統飲片及免煎顆粒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比較研究。對臨床常用經典名方小陷胸湯按照中藥生藥顆粒、傳統飲片與免煎顆粒這3種不同的臨床給藥模式進行療效評估,實驗將具有明顯氣虛癥狀的、年齡在60-68歲且無其他嚴重疾病的男性病人60名,隨機分成3組,分別服用中藥生藥顆粒、傳統飲片與免煎顆粒,然后做服用前后肺活量的對比。結果表明,免煎顆粒與傳統飲片的療效沒有顯著差異(P>0.05)。
200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其統一命名為"中藥配方顆粒",并從2001年12月1日起,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及《中藥配方顆粒質量管理標準研究的技術要求》,將中藥配方顆粒劑納入中藥飲片范疇,且與飲片一樣逐步實施批準文號管理[8]。
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首批"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中藥飲片改革試點單位",是首個通過國家GMP認證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目前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全國共六家,即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廣東一方藥業、培力(南寧)藥業有限公司、深圳三九現代中藥有限公司、四川綠色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且這六家企業均建成了中藥配方顆粒提取、濃縮、干燥、制粒等生產線與配套設施,并建立了近700多種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工藝質量標準。根據三九集團的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800家大中型醫院在使用中藥配方顆粒劑[9]。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我國的入世,中醫藥已逐漸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在國際上發展的軟實力之一。世界上已有170多個國家設立了中醫診所、研究所、院校等,世界各地開展中醫藥相關活動的從業人員達30萬以上。據2002年12月20日《南方日報》的相關報道,在擁有5 000萬人口的英國,中醫診所就有3 000個,荷蘭有人口1 500萬,有中醫診所1 600個,而在加拿大,3 000萬的人口,中醫診所有3 000個,澳大利亞有1 900萬人口,中醫診所有4 000個。一些國家還對中醫藥進行了立法與認可,如在泰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中醫藥開始進入合法化[10]。
20世紀80年代,日本最先提出濃縮顆粒的概念,且由于濃縮顆粒的諸多優點而迅速發展,同時日本在濃縮顆粒劑的開發與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現應用中的復方濃縮顆粒劑有200余種,單味濃縮顆粒劑200余種,且產品均銷往歐洲等地[11]。20世紀90年代,韓國開始使用與研制中藥濃縮顆粒劑,現已發展到300多個品種,并將其列入韓國健康保險用藥范圍。
目前,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標準化中藥提取物,已被美國、澳大利亞等客戶相繼購入,且替代了昔日進口的中藥材原料,并向其所在國家的中藥制劑生產的諸多領域進行推廣與應用,意大利陳氏集團在米蘭開的中醫診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研究所與新加坡中華醫院都成功的應用了中藥配方顆粒劑[12]。
2011年4月16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第二屆第八次理事會與第七次監事會暨首屆中醫全球化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在云南昆明開幕,在來自各個國家的80多位中醫藥專家的共同商討下,與來自20多個國家的世界中聯理事和代表的討論下,通過了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13]。
4.1 缺乏統一的國家質量標準
目前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多依據自身的條件探索生產工藝與質量標準,但由于技術水平、生產規模、研發投入等方面的制約,在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研究上,六家中藥配方顆粒劑試點生產企業的工藝和標準都不統一。而沒有統一的標準,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就沒有統一的依據來選擇療效更好的中藥配方顆粒劑。
按照《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要求,中藥配方顆粒只能在當地省藥品監管部門備案的臨床醫院中使用,但隨著醫院及患者對中藥配方顆粒劑的需求不斷增長,出現了大量未獲批準試點的醫療機構在無科學驗證的情況下使用中藥配方顆粒劑的情況。因此加快制定中藥配方顆粒劑的國家標準,對中藥配方顆粒劑原料藥的種植加工、生產檢測、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規范;放開生產企業的試點限制,引入市場競爭;將臨床采購中藥配方顆粒劑納入藥品招標采購管理[14],將有助于中藥配方顆粒劑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4.2 制備工藝存疑,選用的原藥材質量難以保證
中藥配方顆粒劑是將中藥飲片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而制成的,因此其制備工藝是否能夠保證其成品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尚值得探討,況且目前國家批準的六家中藥配方顆粒劑生產廠家尚沒有統一的制備工藝,因此,現代科學技術在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生產上的應用是否是完全有效的,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同時由制劑生產廠家提供的中藥有效成分是否是從真正的藥材中提取出來的,而原藥材是否存在以好充次的現象,都直接影響著中藥配方顆粒劑的質量與用藥安全性。
4.3 中藥配方顆粒劑市場價格混亂
目前,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劑的成本難以掌控,致使其價格各異,甚至同一生產廠家的同一產品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價格、不同的促銷方式。這種現象增加了中藥配方顆粒劑市場的管理難度,造成了市場的價格混亂,同時加重了患者的負擔,進而影響了醫療市場的正常運行。
4.4 中藥配方顆粒劑的國際市場還不健全
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地區對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研究與推廣比我國要早,因此國際競爭形勢十分嚴峻。對于我國國內的中藥配方顆粒劑生產企業來說,國際市場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國際市場推廣上還缺乏經驗,資金與思維觀念等方面還與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5.1 中藥配方顆粒劑國際組織標準的研制與推行
目前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中藥配方顆粒產品,沒有統一的生產工藝與質量標準,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中藥配方顆粒劑的推廣與使用。因此,當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中藥配方顆粒劑規范化生產與管理的技術標準體系。2011年4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第二屆第八次理事會上通過了中藥配方顆粒的國際標準[15],而國際標準的確立,將有助于中藥配方顆粒劑在國內外的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5.2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使中藥配方顆粒劑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各大中藥配方顆粒制藥企業在中藥配方顆粒的提取工藝技術、精制分離技術、干燥技術、成型工藝技術、分析檢測技術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隨著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超細粉體技術、超濾技術(膜分離技術)等等一些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中藥顆粒劑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崩解溶出速度快、口感好、服用量小、攜帶方便、性質穩定和無糖等將會是中藥配方顆粒劑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中藥制粒技術的逐步規范化、成熟化也使藥物的療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助于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發展。
5.3 加強藥效對比研究,確保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療效與特色
加強中藥配方顆粒劑與傳統湯劑的等效性研究,從化學成分、藥理藥效、臨床療效等方面進行系統、科學的對比研究,這將為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生產、質量控制與臨床應用提供重要的參考。同時重視中藥配方顆粒劑與原有飲片的對比研究,將會更好地發揮其辨證施治的功效,增加患者對中藥配方顆粒劑療效的認可與信任度。
5.4 規范生產工藝,統一質量標準
目前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的工藝和標準都不統一,導致消費者沒有統一的依據選擇療效更好的中藥配方顆粒劑。因此規范生產工藝,統一質量標準,將會是中藥配方顆粒劑生產與應用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在加快建立統一完備的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外交流來增強現有《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的推行與國際影響力,從而爭取國際組織的認同,推進中藥配方顆粒劑國內與國際的良好發展。
5.5 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劑的藥物經濟學研究
藥物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的原理與方法,研究和評估藥物治療的成本和效果及其關系的學科。通過藥物經濟學的研究,分析、對比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之間的優劣,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有效利用藥品資源。
通過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劑的藥物經濟學研究,將其與傳統劑型進行成本-效果、成果-效益、成本-效用分析,對其價格高于傳統中藥劑型的現象,給出科學、合理的解釋,將會為中藥配方顆粒劑的進一步推廣與使用提供科學性的參考。
[1]俞路寧,徐筱芳,邵深深,等.傳統煎法中藥與免煎顆粒比較[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5):784.
[2]及金華,于蕾,王月梅.我院中藥顆粒劑的銷售情況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27):2159-2160.
[3]朱月信,廖彩震,陳培勝,等.虎杖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0,3(6):424-426.
[4]羅文匯,李養學,孫冬梅,等.陳皮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J].中國藥業,2011,20(2):32-33.
[5]Tu Yaosheng,Liu Jun,Sun Dongmei,Zhang Jianjun,Bi Xiaoli,.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of herbal material of paeony formula granule by near infrared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oscopy[J].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11,36(9):1162-7.
[6]馮少華,張春紅,廖惠芳.苦參顆粒與苦參煎劑藥效及毒性的對比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8):1602-1604.
[7]丁青龍,李瑩,丁舒,等.中藥生藥顆粒劑與傳統飲片及免煎顆粒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吉林中醫藥,2008,28(7):530.
[8]張旭鵬,曹學禮,白仲梅.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現狀與應用前景[J].甘肅醫藥,2010,29(5):577.
[9]王永慧,葉方,杜士明.中藥免煎劑的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11,30(6):773.
[10]劉芳,羅雄.21世紀中醫藥現狀淺析[J].河南中醫,2010,30(7): 638.
[11]劉克敬.淺談傳統中藥湯劑與中藥配方顆粒[J].醫院藥學2008,15(11):106.
[12]涂瑤生,畢曉黎.中藥配方顆粒國際化有關問題的思考[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7,(2):78.
[13]陳躍坤,宋艷麗.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通過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4):338.
[14]本報記者徐亞靜,加快制定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N].中國醫藥報,2014-3-11(001).
[15]李林.中藥配方顆粒臨床應用問題探討[J].光明中醫,2010,25 (5):879.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CM medicine granules,weaknesses and prospects.Methods:Search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tandard of TCM medicine granules,the unif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standards,the problems and weaknesses of TCM medicine granules will be improved.Conclusions:TCM medicine granules will have broa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and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used.
TCM medicine granules;strengths;problems;tendency
R28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