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詳
(內蒙古赤峰寶山中醫院骨科 內蒙赤峰 024000)
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
李景詳
(內蒙古赤峰寶山中醫院骨科 內蒙赤峰 024000)
目的:觀察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以及鎖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方法:使用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以及鎖骨遠端骨折的患者28例,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結果,隨訪9-20個月,均無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肩鎖關節半脫位,鋼板斷裂或者螺釘松動及再骨折,肩關節無功能障礙等。結論: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肩鎖關節脫位以及鎖骨遠端骨折具有手術簡單,能可靠的固定,并發癥也較少,允許患者早期開始功能鍛煉,以便于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鎖骨鉤鋼板,骨折內固定術。
我科2008年7月-2013年10月采用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28例,療效較好。
1.1 病歷資料,本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20-50歲,左側患者12例,右側患者16例,自受傷至進行手術時間約為3-9天,肩鎖關節完全脫位(TossyIII型)的患者15例,鎖骨遠端骨折(NeerII型)有13例患者。
1.2 手術方法:頸叢麻醉,行鎖骨外1/3切口,皮膚和皮下組織一起掀起,銳性分離附著于鎖骨的軟組織直達鎖骨表面和肩鎖關節,暴露鎖骨骨折端以及肩峰,不要切開肩鎖關節,注意盡可能少剝離骨膜,復位肩鎖關節或(和)鎖骨骨折應用鎖骨鉤鋼板,鉤部插入肩峰下面,在復位同時將接骨板壓在鎖骨上,用復位鉗臨時固定體部平貼鎖骨,先將鎖骨近端螺釘進行固定,然后再逐個擰入其余螺釘給予固定,在以上操作的同時再用可吸收縫線修補喙鎖韌帶以及肩鎖韌帶。
1.3 術后處理:行三角巾或頸腕懸吊,術后每4周拍鎖骨前后位X光片,4周時如X光片沒有顯示復位丟失,患者取掉懸吊帶,開始全范圍主被動活動,當X光片顯示骨折愈合,一般在傷后6-8個月,允許進行抗阻力活動和強化訓練。
本組隨診9-20個月,26例患者術后無出現任何不適,其中有1例患者肩部輕度活動疼痛,但沒有出現肩關節撞擊征,另有1例患者肩部有牽拉感,上舉外展沒有受限、未出現切口感染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所有患者在術后8-12個月再次手術取出鎖骨鉤鋼板,2-3個月后隨訪X光片,沒有再發生關節脫位或松弛,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效果比較好。
對于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的患者,臨床上使用克氏針張力帶不能控制骨折端的旋轉,鎖骨鉤鋼板也不能控制肩鎖關節的前后移位[1]。但上肢和肩關節活動時對于肩鎖關節而言力臂較長,所承受應力較大,會發生肌肉附著處肌肉廣泛撕裂,特別是喙鎖韌帶斷裂而出現不穩定時,要求肩鎖關節部固定牢固。而對于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的患者,使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給予治療,其優點是具有手術簡單,對患者機體的創傷小,固定可靠,并發癥少,比以往采用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不能控制骨折端的旋轉、克氏針松脫推出致使內固定效果不佳、而且針尾刺激皮膚容易引起疼痛、且伴有反復關節活動疼痛、肩部肌肉輕度萎縮、損傷肩鎖關節面、關節退行性病變影響關節功能。綜上所述,采用鎖骨鉤鋼板是內固定治療肩鎖關節脫位以及鎖骨遠端骨折,療效確切,效果比較理想手術方法。
[1]郭志民、林斌、方禮程,等,肩鎖關節脫位手術并發癥的防治[J],臨床骨科雜志。2004.7(4):434-435.
R27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