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鳳楠
(沈陽市蘇家屯區中心醫院 ct110101)
探討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在創傷性膈疝診斷中的應用
喬鳳楠
(沈陽市蘇家屯區中心醫院 ct110101)
目的:探討在創傷性膈疝診斷中應用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的應用效果,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針對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創傷性膈疝患者9例的多層螺旋CT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尤其是對多平面重組圖像特點進行重點的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手術前進行了胸部正位片檢查的同時,還進行了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8例患者采用X線檢查檢查提示存在創傷性膈疝,而9例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可發現膈肌中斷清晰可見,裂口位置、大小及內容物明顯。以上患者均通過手術治療后得以痊愈。結論:在對創傷性膈疝患者進行診斷過程中,應用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臨床效果顯著。
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創傷性膈疝;診斷
創傷性膈疝是指膈肌因外傷導致破裂后所引起的疝,屬于外科中的急重癥之一,在臨床中常常合并伴有呼吸循環障礙或臟器損傷。創傷性膈疝在臨床診斷中,較容易忽略,常被其他相關外傷癥狀掩蓋,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影響[3]。近幾年來隨著CT的廣泛應用,使得創傷性膈疝所診斷的正確率明顯得到提高。所以本文針對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對于創傷性膈疝的診斷進行如下探討:
1.1 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創傷性膈疝患者9例,對其螺旋CT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確認為創傷性膈疝患者,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齡為23~62歲,平均年齡為38.5±2.3歲;9例患者膈疝發生部分均為左側;9例患者中1例患者為開放性的損傷,其致傷原因為刀傷,8例為閉合性的損傷,其致傷原因為墜落和車禍。以上患者中存在合并傷的患者共7例,其中合并血氣胸的患者2例,合并肺挫傷的1例,合并骨折的患者4例。患者出入院就診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且受傷側上腹存在疼痛感;主要體征則為呼吸音逐漸變弱,氣管移位。
1.2 檢測儀器
患者檢查所采用儀器為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進行掃描。
1.3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胸腹部的CT掃描,患者進行胸部X線檢查后,給予其螺旋CT掃描,層厚、層距、視野分別設置為5mm、5mm、35cm,管電壓、管電流分別設置為160KV、320mA,薄層重建為0.625mm。然后進行增強掃描,采用碘普羅胺作為增強對比劑(300mgI/mL,1.5ml/kg),65s掃描靜脈期,掃描結束后需將原始數據處理,進行傳送至GE SDC Adw4.3版本的影像工作站,對其進行圖像重組的處理。以上患者經確診后均給予手術治療。
所有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均進行了胸部的X、螺旋CT檢查。8例患者采用X線檢查檢查提示存在創傷性膈疝,膈肌有明顯的抬高且運動逐漸減弱,另外輪廓較為模糊。而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多平面的重組圖像后,觀察失狀位、冠狀位可見到膈肌存在較為清晰的連續性中斷情況,另外可明顯看到膈肌裂口位置及大小,從而確定患者為創傷性膈疝。檢查顯示9例患者的腹腔臟器均存在入胸腔的現象,且對其內容物檢查發現主要為胃、脾臟等。以上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以痊愈。
在多發性創傷中創傷性膈肌所占的比例較少,僅達3%~5%左右,其常同時伴有較為嚴重的復合傷或多發傷等,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發生休克的癥狀。在臨床診斷中膈肌破裂較為容易被掩蓋,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此病癥在損傷的早期無明顯的癥狀,另外還多具有合并傷;對于患者的病史詢問及檢查,未仔細觀察X線片,未能及時給予其他輔助檢查[2]。
對于就診患者若其生命體征較為穩定,那么便可使其進行立位的胸片或腹片檢查。與此同時,最好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對其胸腹交界處進行仔細的掃描與觀察,層后5mm即可。針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采用所平面重組技術可明顯看到患者膈肌破裂情況及確定其是否存在膈疝[3]。
本文8例患者采用X線檢查檢查提示存在創傷性膈疝,而9例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可發現膈肌中斷清晰可見,裂口位置、大小及內容物明顯。可見對于創傷性膈疝的診斷,采用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進行鑒別診斷,準確性較高,可于臨床推廣應用。
[1]王作廷,南喜文,苗來生等.多層螺旋CT對創傷性膈疝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3):263-264.
[2]許海平,洪劍平,王國平等.創傷性膈疝的診斷與外科處理(附21例報告)[J].中國醫師雜志,2012,14(9):1227-1228.
[3]段煉,石璧,胡知文等.膈疝的多層螺旋CT診斷[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9):884-885.
R656.2+4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