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中
(濱海縣蔡橋鎮衛生院)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免疫的效果觀察
王選中
(濱海縣蔡橋鎮衛生院)
目的:觀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聯合疫苗免疫的效果。方法:選擇8月齡接種麻疹疫苗、18月齡時接種1劑MMR,無腮腺炎疫苗史與風疹疫苗史兒童100例,行MMR免疫,在免疫前后采集手指末梢血0.2ml,對麻疹IgG抗體、風疹HI抗體、腮腺炎血凝抑制抗體進行檢測。結果:在行MMR免疫前,麻疹IgG抗體與風疹HI抗體的陽性率達100%,腮腺炎HI抗體陽性率為59%。行MMR免疫后,麻疹IgG抗體陽性率仍然為100%。幾何平均滴度為1:2653,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15.4%;風疹HI抗體的陽性率為100%,GMT為1:612.7,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51.2%;腮腺炎HI抗體陽性率為97%,GMT為1:33.5,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71.2%。結論:MMR免疫效果佳,有利于對風疹、麻疹、風疹綜合征消除,同時對腮腺炎進行控制,應在接種麻疹疫苗基礎上,對免疫策略進行調整,從而采取MMR接種方案。
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
麻疹、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未實施預防接種情況前會有周期性;冬春為高發季節,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病毒抗原型別為單一性,具有穩定性[1]。可采取有效、安全性高的疫苗進行預防。經MV接種后,麻疹發病率顯著下降。因對疾病控制預防的需要,對腮腺炎和風疹疫苗進行免疫內容的擴大是當務之急。開展自愿MMR接種后,其發病率顯著下降,但是也有人在疫苗接種后未出現免疫應答,本次研究對MMR免疫效果進行觀察。
1.1 一般資料
選擇8月齡接種麻疹疫苗、18月齡接受1劑MMR,無腮腺炎疫苗史與風疹疫苗史兒童10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身體健康,排除曾患風疹、麻疹、腮腺炎兒童。
1.2 方法
選擇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MMR,接種時選擇劑量為0.4ml,于上臂外側的三角肌處行皮下注射。再行MMR前后1個月,采取手指末梢血液0.2ml,經血清分離后,存儲于-25℃環境中冷凍。
1.3 觀察指標
采取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對麻疹IgH抗體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經嚴格檢驗,麻疹IgH抗體≥1:200表示陽性,采取血凝抑制實驗,對腮腺炎HI抗體、風疹HI抗體進行檢測,風疹HI抗體≥1:8表示陽性;腮腺炎HI抗體≥1:5則為陽性。
1.4 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在行MMR免疫前,麻疹IgG抗體與風疹HI抗體的陽性率達100%,腮腺炎HI抗體陽性率為59%。行MMR免疫后,麻疹IgG抗體陽性率仍然為100%。幾何平均滴度為1:2653,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15.4%;風疹HI抗體的陽性率為100%,GMT為1:612.7,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51.2%;腮腺炎HI抗體陽性率為97%,GMT為1:33.5,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71.2%。
MMR保護機體可抵抗多種疾病感染,其接種對象應為1至2歲的易感染兒童,其起始年齡為8個月齡左右完成初次MV免疫。采取接種,主要防止在首劑接種后,有部分人群因對多種成分未出現免疫應答。從相關研究中顯示[2],為在人群中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減少麻疹爆發,對MV接種是極為必要的。腮腺炎會發生于免疫水平高的人群,在腮腺炎爆發中,有許多患者接種1次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出現原發失敗較少,但是其存在的潛在失敗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巨大[3]。
從本次研究中顯示,在行MMR免疫前,麻疹IgG抗體與風疹HI抗體的陽性率達100%,腮腺炎HI抗體陽性率為59%。行MMR免疫后,麻疹IgG抗體陽性率仍然為100%。從國外研究中顯示[4],在1劑疫苗接種后,其腮腺炎預防有效率可達96%,但是實踐調查結果遠遠低于此數據,僅為70%~92%。疫苗誘導形成的抗體水平,相較于自然感染低,目前疫苗誘導抗體免疫持續時間尚未明確。
經研究證實[5],1劑疫苗在接種后,其腮腺炎HI抗體相對較低。從研究結果中顯示,經免疫接種后,幾何平均滴度為1:2653,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15.4%;風疹HI抗體的陽性率為100%,GMT為1:612.7,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51.2%;腮腺炎HI抗體陽性率為97%,GMT為1:33.5,相較于免疫前,≥4倍增長率為71.2%。
從結果中顯示,在1劑MV接種,且在18月齡左右接受MMR接種后,有100%的兒童出現了風疹和麻疹的免疫力,產生腮腺炎免疫力的僅為59%。其抗體轉陽,抗體滴度顯著升高,此項結果和國際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所得出的結果一致。因此,采取MMR免疫,在腮腺炎的預防中極為重要,能維持風疹和麻醉于較高的免疫水平狀態。
在腮腺炎與麻疹、風疹病毒受到MV、MM、MR、MMR等疫苗干預后,腮腺炎與麻疹、風疹的發生率下降98%以上。應借鑒國際上對風疹、麻疹、腮腺炎的的消除,以及減少其發病的策略,在接種麻疹疫苗的基礎上,積極將免疫防治策略進行調整,采取MM、MR、MMR等接種方案。
[1]陳佶.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374 -375.
[2]王愛芹,陳桂珍,邱德山等.濰坊市健康人群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抗體水平調查[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3,41(1):52-54.
[3]蔡平安.麻疹,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3(11):483-484.
[4]黃林光,韋永紅,傅劍羽等.廣西天峨縣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及疫苗接種情況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3,(15):65-66.
[5]龍超年,白堯勇,龍永南等.廣西鳳山縣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3,26(1):71-73.
R186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