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東
摘要:從蘇州絲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生產情況和在國內市場的需求情況,提高蘇州絲綢行業市場競爭力應取精華、去糟粕,進一步學習西方機械化生產工藝;政府宏觀調控,優化行業環境,充分利用好各項資源;滿足顧客多元化需求,從而拓展市場;加強蘇州絲綢文化建設,自主創新,將文化溶于品牌。
關鍵詞:絲綢產業;文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2-0044-01
一、蘇州絲綢行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蘇州絲綢行業的生產情況
1.蘇州的工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桑蠶業不斷萎縮。自古以來,蘇州便有“絲綢之府”的美譽,也曾被正式命名為“綢都”。蘇州的絲綢行業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獨特的地域風格,一直以來都是蘇州最具代表性的經濟支柱產業,它為蘇州一度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蘇州蠶繭收購的市場秩序混亂。近來不僅蘇州蠶繭市場,整個江浙一帶的蠶繭市場蠶繭收購秩序混亂,蠶絲價格被高價炒作,其不穩定因素時刻危及到蠶農的收益。雖然國家宏觀調控,利用法律手段制定鮮繭收購資格認證制度,但在實際市場的運行中,這一制度并沒有被合理的實施應用。比如,在蠶絲行情較好的年份,大量的蠶販便會四處哄抬蠶絲價格,嚴重擾亂收購的市場秩序。從而市場上便會出現所謂的“蠶繭大戰”的現象,即正規的蠶絲收購企業跟無證商販互搶蠶絲原料,蠶繭收購的市場秩序被嚴重打亂,致使很多正規的蠶絲收購企業跟蠶農的利益受到損害。目前大多數正規收購部門為了和繭販爭購蠶繭,均放棄了儀器評繭定價,改為手估目評定價,繭質優劣與蠶繭價格高低不符,嚴重影響了后期絲綢及絲綢制品的質量。
(二)蘇州絲綢制品在國內市場的需求情況
目前,蘇州絲綢行業在國內市場中一直處于中低端市場位置,因為蘇州絲綢產品主要以能夠基本滿足老百姓的一般生活需求為主,主要是一些簡單服飾跟配飾,比如絲巾、內衣、背心、睡衣和適合中老年人的汗衫,并沒有被大量應用到服裝設計當中,同時絲綢本身也具有易皺、縮水、泛黃、洗滌麻煩、價格高等不利因素,所以對絲綢制品的需求必然有所制約。根據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人在價格不高且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均會選擇棉布制品。另外,大部分人購買絲綢制品多數是為了贈送親朋好友,而這其中多數的買家無可厚非都是沖著吳越文化前來蘇州旅游觀光的游客,他們購買絲綢制品只是為了留作紀念。因此,絲綢在國內的消費市場很不理想。
二、提高蘇州絲綢行業市場競爭力的對策
(一)取精華、去糟粕,進一步學習西方機械化生產工藝
縱觀蘇州絲綢發展的曲折歷史,這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和繼承的寶貴技術與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失誤與教訓需要引以為戒。我國絲綢行業雖然歷史悠久,傳統生產工藝精湛。但是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改進。要遵循批判式地繼承,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在傳統工藝上灌入新的時代技術。
(二)政府宏觀調控,優化行業環境,充分利用好各項資源
1.加強宏觀調控,以應對蠶絲、絲綢市場秩序混亂的現象。蘇州包括北移后的蘇中、蘇北一帶的養蠶區大多數都是個體經營,規模很小,抗風險能力很低一單遇上天災或是金融危機,再加上蠶絲收購市場秩序混論,蠶犯肆意哄抬或壓價都會導致這些下企業瀕臨虧損、甚至倒閉的危險。因此政府需要集中擴大養蠶規模,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生產相應的符合市場的產品,通過廠絲儲備來調節市場蠶絲供求關系,穩定蠶絲價格,一切以市場為主導。聘請專業養蠶人士,利用高新技術生產出高質量的蠶絲,從而保證蘇州絲綢行業的健康發展。
2.加強企業管理,優化行業環境,使資源充分利用。若要發展好蘇州的絲綢行業,那么良好的行業環境是前提。政府實行合理的產業政策,實行準產證制度,嚴格控制生產規模,將一些規模小、浪費資源、產品質量差、手續不合格等企業喝令停業重整。同時對技術設備先進,生產規模大,生產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給予政策性保護或扶持,通過對加大蠶桑品種選育、防病減災技術和優質蠶繭培育技術的研究的投入力度,從而達到保護蠶農利益,提升蠶農養蠶的積極性,最終達到鞏固蘇州絲綢行業的基礎的目的。
(三)滿足顧客多元化的需求,從而拓展市場
1.順應人們的需求,開發裝飾用絲綢制品。要想鞏固蘇州絲綢原有的中低端市場,就不能再制作一些做工簡單、品種單一的服飾配飾。要緊抓市場契機,研制開發新類絲綢產品。比如開發一些絲綢家紡類產品以拓展我國國內市場,絲綢家紡類產品的開發有可能促使蘇州絲綢行業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的大幅度提升。并且以絲綢家紡類產品為跳板,帶動一系列其他絲綢產品的暢銷。
2.加大對絲綢服裝產業的要素投入,主攻絲綢服裝的高端市場。隨著長江三角洲一帶經濟圈的快速發展,蘇州各個行業也相繼興起。蘇州經濟的崛起,也推動了蘇州絲綢服裝業的發展,近期蘇州絲綢服裝行業也研制了許多新花色、新品種、新款式,取得了一些跨越式的突破,不過總體上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想要蘇州絲綢服裝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站住腳跟,穩步發展,縮短與絲綢發展較先進的國家的差距,就必須加大對蘇州絲綢服裝行業的要素投入,引進與借鑒國外先進的生產工藝、設計理念,注重與學習絲綢服裝的文化內涵、科技含量,把握國際市場最新動態,并結合中國自己的文化特色,正確的理解、變化再創作。爭取早日加入國際絲綢服裝行業高端市場大軍。
(四)加強蘇州絲綢文化建設,自主創新,將文化溶于品牌
近幾年來在國際潮流時尚界又掛起了一陣“中國風”,中國傳統文化風格在服飾領域里又形成了全新的流行時尚,這個時尚氛圍中,中國傳統服飾風格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給我們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帶來了溫婉含蓄、優雅細致的藝術美感,體現出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而蘇州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可以領悟這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間天堂”,也可以借鑒很多的藝術,如蘇州的園林、刺繡、評彈等,設計師都可以從中汲取吳越文化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商大民.蘇州絲綢的官服織造[J].江蘇絲綢,2012(2):34-36.
[2] 張 濤.基于“鉆石模型”的蘇州絲綢產業競爭力分析[J].商業文化,2012(11):28-30.
[3] 杭志偉.提升絲綢質量 引領時尚生活[J].江蘇絲綢,2011(1):39-40.
[4] 丁志用,楊 斌.創新機制 強化管理 促進繭絲綢產業健康協調運行[J].江蘇絲綢,2011 (2):37-39.
[5] 陳 龍.射陽縣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江蘇絲綢,2012(3):46-48.
[6] 李朝勝.接軌、創新、開拓“中國絲綢品牌”之路[J].江蘇絲綢,2012(4):1-3.
[7] 趙 妍.杭州絲綢服裝內銷品牌化戰略探析[J].絲綢,2011(5):63-65.
[8] 王自亮.中國汽車工業的成就[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2007:236-239.
[責任編輯:蘭欣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