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釗 康 進 魏永寶 尹 焯 劉龍飛 高云亮 嚴 彬 楊金瑞
1.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泌尿外科,湖南長沙410011;2.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湖南長沙410013;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湖南長沙410008;4.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湖南長沙410008
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模式的現狀與思考
王 釗1,2康 進2,3魏永寶1尹 焯1劉龍飛4高云亮1嚴 彬1楊金瑞1
1.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泌尿外科,湖南長沙410011;2.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湖南長沙410013;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湖南長沙410008;4.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湖南長沙410008
我國當前有18所醫學院校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是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目前八年制醫學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和“器官系統整合”的教學模式,本文以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為例,分別從現狀、改革與思考兩方面對兩種教學模式分別進行探討,分別分析兩種教學模式的特色及面臨的挑戰,建議醫學院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以利于提高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的質量,探索更適合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的道路。
教學模式;泌尿系統;學科為中心;器官系統整合;八年制醫學教育
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最早可追溯于1917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建立的北京協和醫學院,2001年前,辦理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只有北京協和醫學院。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得八年制醫學教育試辦權,招生人數在200人左右(含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及口腔醫學),2004年,教育部批準復旦大學、中南大學等5所院校及4所軍醫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后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1]。隨著長學制醫學教育推進,我國目前有18所院校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2-4],各醫學院對八年制醫學教育從培養體系、教學管理、師資培養等多方面進行探討與改革。
我國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及“器官系統整合”的教學模式。“器官系統整合”教學是指按照人體的器官系統,將傳統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中的各學科,如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甚至外科學、內科學進行拆分后,按照“形態-結構-功能-病理-疾病-治療”等的模式再重新有機整合,形成按人體系統組建的學科群,如神經精神系統、泌尿系統、心血管系統等課程,使醫學生能縱向地對某一系統進行深入、全面地學習[5-7]。
器官系統整合教學課程最早可追溯于1952年美國西余大學的課程教學,隨后世界部分醫學院校在教學改革中采用了這一教學模式[8]。錦州醫學院(現遼寧醫學院)在我國原衛生部的支持下,考察國外醫學院校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的基礎上,于1991年率先在我國開始器官系統整合課程的教學及研究[9],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推薦了器官系統教學模式[10]。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部分醫學院開始試點器官系統整合教學的模式,如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等醫學院校,對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5,11-13]。本文以泌尿系統為例,探討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主要課程模式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為優化八年制教學提供思路。
1.1 以“學科為中心”泌尿系統教學模式現狀
北京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以下簡稱“上海醫學院”)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以下簡稱“湘雅”)等院校的八年制以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主,泌尿系統的教學分布于基礎醫學、臨床教學及臨床見習與實習等階段。其中基礎醫學階段,泌尿系統在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學科中分別介紹,在臨床教學階段,泌尿系統教學則分布于外科學、內科學、兒科學、醫學影像學與核醫學等課程中,圖1列出了湘雅200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各學期泌尿系統教學學時分布情況(參考各學期教學進度表)。
圖1 湘雅醫學院200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學時分布(含PBL)
湘雅2007級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總學時(不含實習)為122.5學時,分布于基礎醫學8門課程,臨床醫學10門課程(參考教學計劃)。圖1示泌尿系統教學從4~28學時不等,以第八學期為例,28學時分布于病理生理學及病理學教學,其中病理生理教學中有近14學時用于討論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圖1也反映出泌尿系統教學貫穿了該校八年制從基礎醫學到臨床教學的各學期,課時分布較散,教學時需要不斷重復前序課程,有時難免在不同學科中講授相同知識。例如,學生在第六學期學習組織學時,需再次回顧上一學期泌尿系統解剖,在生理學教學時,為使學生對尿生成等泌尿系統生理更容易掌握,需花0.5~1學時幫助學生復習泌尿系統解剖及組織學相關知識。在講授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時,又需要幫助學生復習泌尿系統生理。臨床教學階段同樣如此,如在外科學中講授泌尿系統損傷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及掌握尿外滲的范圍,局部解剖學的復習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總而言之,這種基于學科式的教學由于學時的分散,在課程的教學中,會反復復習與講授相關基礎及臨床知識,容易造成學時的浪費。但學生也反映,該教學模式可以將相關知識不斷復習、鞏固,同時加深理解。同時湘雅在課程講授中也注重各學科之間側重點,在避免學科之間講述過度重復的同時,也設計了學科之間的聯系。例如腎上腺疾病,在第十學期內科學內分泌章節中主要復習與講授相關的生理、病理知識及實驗室的檢查手段,外科學則以講述腎上腺腫瘤的診斷及治療為主,兩門課程各有側重點,相得益彰。
1.2 以“學科為中心”泌尿系統教學模式改革
上海醫學院、湘雅等院校在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并將新的教學手段不斷引入到泌尿系統教學中,以完善八年制教學。
上海醫學院對八年制臨床教學階段主干課程進行改革,將傳統的外科學、內科學等課程,分為外科學A,外科學床邊教學;內科學A,內科學床邊教學等課程。以外科學中的泌尿系統教學為例,該校在第八學期開設外科學A,用2學時講授泌尿外科學總論及各論概述,第九學期開設外科學床邊教學課程,12學時講授泌尿系統常見疾病(含2學時PBL教學),第十三學期開設高級外科學選修課程,主要針對二級選科在外科的八年制學生,再次用2學時講授泌尿外科疾病診治進展。將床邊教學、PBL教學及臨床技能操作、學科進展等融合在各學科中,這也是對傳統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使八年制學生能循序漸進、全面掌握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治(參考復旦大學八年制培養方案及教學進程)。
湘雅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從2008級開始新一輪改革,第一臨床學院按照國外教學模式設立教改班,將見習、臨床教學、技能訓練整合,加強學生的臨床綜合素養。以泌尿系統為例:學生完成臨床橋梁課程(診斷學、外科學總論、醫學影像學等課程)后,白天主要在病房參與腎內科、兒科、泌尿外科等科室查房、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參與患者的管理,完成一定數目的入院記錄(外科要求見習一定數目的手術),掌握常見疾病的診斷及處理原則,下午用少量學時分別完成外科學、內科學、兒科學理論授課,加深對常見、多發疾病的理解。同時增加小組討論及臨床技能訓練學時,從多方位提升學生的臨床能力。
2.1 以器官系統整合的泌尿系統教學模式現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以下簡稱“同濟”)、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以下簡稱“華西”)、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以下簡稱“上交醫學院”)等院校在八年制教學中逐步運用了器官系統整合教學模式。其中同濟自2000年起,首先實行單病種整合的教學模式,經過不斷的教改、論證,2006年開始提出整合課程方案,并于2008年在臨床醫學八年制全面試行器官系統整合課程的教學[14-15]。同濟在基礎教學階段及臨床教學階段序貫采用器官系統整合教學,如在基礎醫學階段于第六學期將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整合,形成泌尿生殖系統基礎;臨床醫學教學階段,泌尿系統形成獨立的課程體系,于第九學期講授泌尿系統疾病(參考華中科技大學八年制培養方案)。華西自2009年在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第四、五學年(即臨床教學階段)全面使用器官系統整合教學,其中泌尿系統疾病是該院十個整合課程之一,該院計劃在2012年試行“基礎-臨床”整合課程,以進一步促進基礎醫學與臨床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對該器官系統做更全面的學習[5,16]。上交醫學院自2008級八年制起在八年制基礎醫學階段實施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將基礎醫學和部分橋梁課程進行整合,形成包括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等學科群(參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八年制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表1(參考同濟、華西、上交醫學院八年制培養方案及華西八年制整合教學大綱)列出三所不同醫學院校泌尿系統整合課程所整合的傳統學科。
表1 三所醫學院校泌尿系統整合課程內容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醫學院之間其整合的課程模式及整合學科差異顯著,如上述三所醫學院校采取了不同的整合方式,同濟在基礎及臨床教學階段分別將相應課程進行了整合,而華西、上交醫學院則分別將臨床和基礎(含橋梁課程)進行整合;在整合內容方面,同屬于基礎醫學整合,同濟將課程定位為泌尿生殖系統基礎,包含了藥理學,而上交醫學院則將課程定位于泌尿系統,但將橋梁課程中的癥狀學及醫學影像學整合在該系統中。在臨床教學階段,華西僅將內科學、外科學兩門課程進行初步整合,而同濟整合教學模式則貫通了橋梁課程及臨床內、外及兒科等學科。同一所醫學院同一整合課程在不同的教學醫院,其在整合的內容、整合學科、教學安排方面上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參考同濟八年制培養方案)。
2.2 以“器官系統整合”泌尿系統教學思考
對我國醫學教育而言,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從最初引入至今,僅20余年,我國從事器官系統教學的醫學院校對該教學模式也進行了摸索,總結了一些經驗。結合上述三所醫學院校的整合情況,以泌尿系統整合課程的教學為例分析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挑戰。①教學組織方面:以同濟泌尿系統疾病為例(參考同濟八年制培養方案及教學進程),需要檢驗科(實驗診斷學)、內科、外科、兒科、影像科、核醫學科、超聲科等7個科室(教研室)聯合授課,并有機整合教學內容,這是一項艱巨的教學、教改任務。②師資方面:教師大部分是按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要在繁忙的臨床醫療工作中短期適應器官系統整合教學模式,也將是擺在教學管理者及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泌尿系統教學教師需要在課前將內科、兒科、外科、實驗診斷、醫學影像學等相關知識再次學習,給教師也造成一定得壓力。周新文等[10]認為加強集體備課,以及高年資教師指導青年教師備課是師資建設的重要解決方案,鐘照華等[17]認為將教師選派到國內外名校進行觀摩學習及培訓,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組織等多方面對教師進行器官系統授課起到積極的意義。③教材方面:目前錦州醫學院(現遼寧醫學院)、上交醫學院、華西、浙江大學醫學院等院校組織編寫了“器官系統整合教學”教材[5,9,18-19],然而各校整合模式差異較大,教材編寫模式也差異甚大。同濟則采用編寫教學大綱、講義、教學指南等方式,提供參考教材,供學生進一步學習[20-21]。④課程安排方面:整合課程是“有機”整合,而并非將傳統學科進行“疊加”。例如某醫學院校在整合課程(參考同濟八年制教學進程)中將利尿藥整合在泌尿系統基礎中是否合適,還需教學管理與組織者及教師深入探究。臨床課程中的整合相對簡單,如腎炎講授,由兒科教師先講授急性腎小球腎炎,再由內科教師講授其他類型的腎炎,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內科學重復教學,體現了整合課程的基本思想。⑤臨床實踐方面:理論教學按照器官系統整合教學,而八年制實習則難以擺脫傳統學科式的實習計劃,如何重整實習教學,以更好為臨床教學服務,還需要進一步實踐與探討。⑥考核方面:如何更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適應器官系統整合課程的考核模式在指導教學、完善教學模式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華西采用“期末考試(占40%)+ TBL(team-based learning)的考核(占45%)+操作技能(占15%)”考核模式,對2005、2006級臨床醫學八年制改革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到學生比較肯定的趨勢[5]。
目前我國八年制泌尿系統教學主要是兩種模式并存:即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及“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模式。同時各醫學院校根據自身的培養目標、教學進程等在教學模式中安排了PBL、CBL(casebased learning)、臨床技能模擬訓練等課程,以進一步完善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從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可以看出,課時浪費、教學不系統等是該模式的不足之處。然而泌尿系統教學貫穿在八年制基礎與臨床的全程,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學科之間對泌尿系統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使學生對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病理等鞏固,在臨床階段遇到相關知識,通過教師的簡單復習,再回歸課本,查找文獻,這也是自學能力培養的一種方式。上文以兩所醫學院校為例,在學科式教學上進行改革,以探索更適應八年制醫學博士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
器官系統教學以某一系統進行組織教學,從縱向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系統”的理解,同時避免了不同學科、相同器官系統重復講授、造成學時浪費等缺點。目前進行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教學的八年制醫學院校對該校教學成績進行總結,得到一些初步的結論。曾靜等[5]通過問卷方式對華西2005級和2006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從對整合課程優勢、不足、教材選擇傾向及考試方式傾向等方面進行調查,然后進行教學調整,比較兩者的差異,雖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但更多學生傾向于整合課程。何蓮等[22]對北京大學第三臨床學院2003級八年制器官系統教學改革后見習新模式進行探討,認為該模式初步達到提高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目的。然而,該種模式有些地方還值得探討,如教學組織、教材建設、課程考核等。
總之,何種教學模式更適合我國八年制教學,醫學院校需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教學需要、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目標等多角度、全方位綜合分析,走出一條特色的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之路。
[1]王德炳,殷曉麗.關于八年制醫學教育的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33(3):321-325.
[2]胡偉軍,王云貴,黃繼東,等.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9):869-871.
[3]何勇濤,鄒麗琴,趙坤,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1):34-36.
[4]林寒,徐茂錦,陳劍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臨床醫學課程整合在八年制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34(3):315-317,318.
[5]曾靜,卿平,左川,等.臨床醫學專業系統整合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5):548-552.
[6]劉進軍,王淵,趙美,等.基于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心血系統課程整合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2):193-196.
[7]羅本燕,唐敏,許毅,等.醫學八年制課程整合模塊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神經精神與運動模塊Ⅰ為例[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5):1020-1022.
[8]凌斌,鄧世文,張艷,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課程改革的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0):131-133.
[9]席煥久,秦書儉,李紅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醫學基礎課程模式改革研究[J].醫學教育,2003,(5):1-5.
[10]周新文,曹福元,晏漢姣,等.器官系統課程體系改革中基礎與臨床橋梁課程的設置和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252-253.
[11]秦曉群,舒衡平,張新平,等.基礎醫學整合式創新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9):71-72.
[12]覃華,高紅宇,田德安,等.整合課程體系下的臨床內科學多元化教學[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5):467-470.
[13]李雁,張蘊璟,馬鴻基,等.臨床醫學八年制PBL課程教務運行模式與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1):146-148.
[14]李一榮,彭義香,潘世秀,等.以器官系統為基礎整合實驗診斷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4):629-630.
[15]舒濤.努力開拓國際視野以器官系統為基礎整合醫學課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7):54-56.
[16]曾靜,易群,卿平,等.在八年制醫學教育中進行系統整合課程體系改革的初步探索及反饋[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22):3516-3518,3520.
[17]鐘照華,程志,張雅芳,等.橫向整合課程體系和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3):32-33,115.
[18]陳季強,夏強,富麗琴,等.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改革6年總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73-75.
[19]馮智勇,任永生,閆一兵.試論“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基礎課程教材建設[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6):885-886.
[20]付四清,晏漢姣,王小麗.“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概論整合課程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1):27-30.
[21]厲巖,蔡瑞鵬,鄭競力,等.八年制醫學教育三階段綜合考試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2):1-3.
[22]何蓮,何蓉,閆秀娥,等.淺析八年制臨床醫學生對見習教學新模式的反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3):54-55,58.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siderations of urinary system teaching models for eight-year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WANG Zhao1,2KANG Jin2,3WEIYongbao1YIN Zhuo1LIU Longfei4GAO Yunliang1YAN Bin1YANG Jinrui1
1.Department of Urology,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11,China;2.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13,China; 3.Department of Neurology,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8,China; 4.Department of Urology,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8,China
In China,18 medical schools have tried to establish eight-year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Medical teachingmodels refor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forms in eight-year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There are two mainly teachingmodels for eight-year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one is discipline centered teachingmodels,the other is organ system based integrated on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se teaching models from current situation to reforms and considerations,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which are based on an example of urinary system teaching.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urinary teaching reforms for eightyear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Teachingmodels;Urinary system;Discipline centered;Organ system based integrated;Eight-year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G642.0
B
1673-7210(2014)09(c)-0130-05
2014-06-08本文編輯:張瑜杰)
王釗(1989.12-),男,湖北漢川人,中南大學200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泌尿外科疾病和醫學教育。
楊金瑞(1957.3-),男,博士研究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泌尿外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