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新
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94例護理
劉銳新
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 云南昆明 650000
目的:探究和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的有效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長管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47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47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47例患者,術后愈合43例,愈合率為91.5%;對照組47例患者,術后愈合36例,愈合率為73.5%。實驗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的患者實施圍術期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減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長管骨折;護理措施;
四肢長管骨折是骨科中常見的臨床創傷,隨著交通業、建筑也的蓬勃發展,意外損傷導致的四肢長管骨折的發生率逐年上升。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相比傳統的內固定治療便于傷口的處理以及骨折的修復[1],但容易發生釘道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患者的圍手術護理至關重要。我院選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長管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和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的有效護理措施,現分享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長管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7例患者,男27例,女20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64歲,平均年齡(34.9±4.6);16例肱骨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24例脛腓骨骨折。對照組47例患者,男25例,女22例;最小年齡17歲,最大年齡63歲,平均年齡(33.2±4.3);17例肱骨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22例脛腓骨骨折。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診斷分布等方面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長管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及病癥的不熟悉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以及病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手術方法、手術過程、手術的安全性、術后護理等,建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從而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其次,醫護人員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使患者可以保持積極地心態應對疾病,有助于提高治療及護理效果。②皮膚準備,術前,醫護人員應做好備皮準備,因為人體的四肢皮膚有大量的毛發附著生長,從而有大量的細菌和污垢掩藏其中,為避免術后傷口感染,應在術前嚴格備皮以及清潔皮膚,可以有效的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術后感染的機會[2]。③術前準備,除了術前備皮,同時應給予患者夾板制動,固定好患者的患肢,可以避免肢體移動,防止二次損傷,一旦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采取有效措施。
1.2.2 術中護理
術中,應嚴格按照手術操作要求,嚴格消毒,盡量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移動,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
1.2.2 術后護理
①密切觀察臨床癥狀,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如患肢的血壓、心跳以及患肢感覺、腫脹度、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回流等,尤其要注意患者的肢端血運以及神經功能,防止出現骨筋膜綜合癥、神經功能障礙以及血液循環障礙等并發癥,當患者的患肢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采取有效治療措施。②消除肢體腫脹,術后患者返回病床,及時將患者的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左右,有利于淋巴、靜脈回流,消除患者患肢的腫脹[3]。③飲食護理,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科學飲食,調整膳食結構,為增強機體抵抗力,加快術后骨質融合,患者的術后飲食應以高熱量、高纖維、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④皮膚護理,患者在術后易出現針孔感染,因此,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針孔部位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可采取有內向外擦拭針孔,再用酒精紗布覆蓋,可以有效的降低針孔感染率。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針孔部位,當出現微紅、微痛以及紅腫等輕微感染癥狀時,可以適當抬高患肢體,并加強皮膚護理。當針孔感染加重時,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服用。⑤觀察支架松動情況,患者在術后功能鍛煉時可能會引起支架的松動,導致骨折部位的移動,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因此醫護人員應定時檢查固定架的螺絲釘及固定針的情況,一旦發現松動要及時調整松緊度。
實驗組47例患者,術后愈合43例,愈合率為91.5%,1例出現針孔滲血,2例出現骨折移位,1例出現針孔感染;對照組47例患者,術后愈合36例,愈合率為73.5%,3例出現針孔滲血,5例出現骨折移位,3例出現針孔感染。實驗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骨外固定支架治療骨折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尤其是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的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可以早期功能鍛煉等特點,但若護理不當容易發生骨折移位、針孔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動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骨折恢復。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術前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皮膚護理以及術前準備,術中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嚴格消毒,有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低手術風險。術后,對患者實施消除肢體腫脹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以及定期檢查固定架松動等,可以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提高護理效果。實驗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及圍術期的護理后43例患者愈合良好,愈合率為91.5%,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的患者實施圍術期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減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108-111.
[2]徐芙蓉,黃云娟.四肢長管骨骨折手術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346-347.
[3]王慧.四肢長管骨骨折手術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4):278-279.
R473.6
B
1009-6019(2014)10-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