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榮
手術治療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戴國榮
目的 探討手術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婺源縣人民醫院治療的被確診為胃潰瘍的82例患者資料,將其均分為觀察組(A組)和對照組(B組)(n=41)。對A組患者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對B組患者采用傳統內科治療。對比觀察2組患者療效及隨訪1年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A組總有效率為92.1%,B組總有效率為82.9%,A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的總有效率(P<0.05)。隨訪1年發現,A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9%(2/41),明顯低于B組的17.1%(7/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胃潰瘍治療上,手術治療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傳統的藥物治療效率。
胃潰瘍;臨床療效;手術治療
胃潰瘍是消化科中極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中主要由幽門螺桿菌(Hp)誘發,臨床表現為病程長,患者短時間內難以治愈,以致長時間受到病癥的折磨,而誘發其他疾病[1]。且胃潰瘍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狀況、使用藥物、用藥量、用藥方式、心理狀況,甚至患者的睡眠情況都會影響到患者胃潰瘍的治療效果[2]。且胃潰瘍屬于可誘發癌變的疾病,如果患者不對其加以重視,從而導致不能及早治療極有可能出現癌變,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3]。目前,在醫學上對胃潰瘍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手術治療,二是藥物常規治療。本研究對到婺源縣人民醫院治療的41例胃潰瘍患者采用手術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2月~2013年2月到婺源縣人民醫院治療的82例被確診為胃潰瘍的患者資料,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1例。A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55.0±3.8)歲;病程1.8~9.4年,平均(2.5±1.2)年。B組中男20例,女21例,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54.0±3.5)歲;病程1.6~9.5年,平均(2.7±1.2)年。統計學對比A、B 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給予手術治療。I型患者給予BillrothI式遠端胃部分切除;II型和III型患者給予BillrothI式遠端胃大部切除(切除60%以上胃)。B組則采用保守治療,對患者進行抑酸、促進胃部動力保護胃黏膜。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所有患者進行1年隨訪記錄,以患者病癥減緩的程度和胃鏡的檢測結果為標準進行評估。顯效:治療后癥狀完全或基本緩解,潰瘍面由原來的I級、II級轉為0級,或由III級轉為I級以下;有效:治療后癥狀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潰瘍面好轉一個級別;無效:治療后潰瘍面無變化或擴大,癥狀不變或加重;潰瘍復發: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后潰瘍愈合,但在隨訪中胃鏡檢查發現潰瘍再發。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患者的癥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其中A組41例患者中,顯效20例(48.9%),有效38例,總有效率為92.1%。B組的41例患者中,顯效18例(43.9%),有效34例,總有效率為82.9%。A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的總有效率,并且在1年的隨訪記錄中發現,A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9%(2/41),明顯低于B組的17.1%(7/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潰瘍是消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4],其主要癥狀多為腹部脹痛、腹部脹氣、出現黑便、長期反酸等,嚴重者多會引發胃穿孔,從而直接導致大便帶血,以及腸梗死和胃癌等嚴重疾病。目前雖然醫學對于胃潰瘍的研究較多,但是其具體發病機制卻不完全明了。一般臨床認為,胃潰瘍的發病多與患者的飲食不合理、吸煙、過度飲酒、生活壓力大等外界因素有關[5]。胃潰瘍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的疾病,患者發病后首先表現為胃部消化功能的失調,從而引發患者的胃黏膜損傷,出現出血或者瘢痕等癥狀,如果及時糾正誘因,才會進一步發展為胃出血或者胃潰瘍[6]。在傳統的藥物治療過程中,顯效的時間往往比較長,這無形之中加大了患者的身體負擔,而且療效不是十分的理想,治療不夠徹底,復發率也比較高[7]。
不管采用什么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有大約30%的患者會在半年以內復發[8]。已經有相關的研究證實,在近1年的隨診,胃潰瘍患者即使有奧美拉唑等強有力的質子泵抑制劑的幫助,復發率仍有50%之高[9]。然而,在手術治療的效果則是立竿見影的,通過手術直接切除潰瘍病灶,可以很好地清除Hp。手術治療是直接對胃部的切除,這會給胃部帶來較大的創傷,而且手術也存在這一定的風險,這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為92.1%,保守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9%,說明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高于保守治療的療效(P<0.05)。同時隨訪1年發現,手術治療的并發癥發生率為
4.9 %(2/41),明顯低于保守治療的17.1%(7/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手術治療較保守治療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胃潰瘍是一種慢性疾病,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難以治愈。胃潰瘍患者應當注意日常飲食和生活的調理,重視飲食的規律。同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選擇合理的用藥途徑與方法,嚴格遵循醫生的囑咐,比如,飯前、飯后用藥順序不能搞亂,否則會導致吐酸,惡心,甚至潰瘍出血。盡可能地少吃粗糙的食物,減輕胃部的負擔。反復發作的胃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長期藥物治療胃潰瘍患者的治療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適合手術的患者,應早期手術治療。
[1] 慕四寶.膠體果膠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2(15):50-51.
[2] 楊曉遼.手術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29):76-77.
[3] 孫超,閆冬梅,花莉.魚肝油聯合口腔潰瘍散治療嬰兒鵝口瘡98例臨床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3):436.
[4] 秦小林.合理使用中藥潰瘍散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中藥學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100-101.
[5] 信旭光.復方甲硝唑雙層潰瘍膜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128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下半月),2008,3(3):63.
[6] Banerjee D,Maity B,Bauri AK,et al.Gast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Myristica malabarica against indometacin-induced stomach ulceration:a mechanistic exploration[J].J Pharm Pharmacol,2007,59(11):1555-1565.
[7] 吳海武,謝俊鋒,湯建華,等.大劑量奧美拉唑治療老年胃潰瘍合并出血的療效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5):1292-1293,1296.
[8] 彭興平.奧美拉唑聯合鋁碳酸鎂治療胃潰瘍的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9):94-95.
[9] Kuwayama H,Matsuo Y,Eastwood GL.Effects of sucralfate,lansoprazole,and cimetidine on the delayed healing by hydrocortisone sodium phosphate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s in the rat[J].Am J Med,1991,91(2A):15S-19S.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17
江西 333200 婺源縣人民醫院(戴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