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上饒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 上饒 334000)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許多胃癌患者在發病早期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在接受診治的時候已經處于疾病的晚期,無法進行手術切除來進行根治,且耐受性較差,而化療通過全身或局部藥物注射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對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現就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化療藥物奧沙利鉑聯合羥基喜樹堿進行化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晚期胃癌的臨床相關診斷標準,組織病理學檢查均確診為胃癌Ⅳ期[2]。參與調查研究的患者屬于無法實施手術切除治療或患者及其家屬拒絕進行手術治療。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40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為(54.1±4.1)歲。對照組40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為(56.2±4.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病理學分型等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給予奧沙利鉑聯合羥基喜樹堿進行治療,奧沙利鉑給藥量為130mg/m2,靜滴1d;羥基喜樹堿給藥量為10mg/m2,靜滴,第1~5天。21d為1個周期。
對照組患者給予奧沙利鉑聯合氟尿嘧啶、亞葉酸鈣進行治療,奧沙利鉑給藥量為85mg/m2,靜滴,第1d;亞葉酸鈣(給藥劑量200mg/m2)靜滴2h后給予氟尿嘧啶400mg/m2推注,后600mg/m2,連續給藥22h,第1、2天。4周為1個周期。
每次化療結束給予靜脈注射止血藥物與抗菌藥物。
采用國際抗癌聯盟推薦的實體瘤的評價標準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3]:將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完全消失,可見腫瘤病變消失,且這種情況的保持時間≥1個月的情況視為完全緩解;將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顯著改善,其腫瘤體積縮小>50%,且這種情況的保持時間≥1個月視為部分緩解;將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腫瘤體積縮小比例>25%但<50%的情況視為穩定;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加重,瘤體體積縮小比例<25%甚至增大的情況視為進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完全緩解8例,部分緩解13例,病情穩定143例,病情進展5例,總有效率為52.5%;對照組患者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15例,病情穩定15例,病情進展8例,總有效率為42.5%;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顯著的心肌酶和肝腎功能受損等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均有惡心、嘔吐以及骨髓抑制等輕度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是35.0%和37.5%,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
晚期胃癌患者治療的方法選擇面窄,治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梗阻和疼痛比較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正常進食,不僅給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還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臨床研究證實,奧沙利鉑對多種腫瘤有顯著抑制作用,而羥基喜樹堿是一種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4],可以作用于S期的細胞周期,具有特異性,且不易出現多藥耐藥性。本研究表明,二者聯合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1]趙甲英.奧沙利鉑羥基喜樹堿、5-氟尿嘧啶及亞葉酸鈣聯合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4):3739-3740.
[2]黃俊生,蘇文智.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臨床效果評價[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4,12(2):172-173.
[3]王莉莉,臧凱.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0):3347-3348.
[4]鄧代彬.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24(12):2726-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