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圖書館如何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文章以廣東省高校圖書館為平臺,分析圖書館人員隊伍比例現狀,針對現狀從人才引進機制、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激勵機制三個方面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人員隊伍建設
1 前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延續,并有助于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貢獻。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是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圖書館如何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當今社會,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早已由封閉轉向開放,它所服務的對象不單單是在學師生,也包括所有社會公民,它所承擔的社會職能也在轉變,不斷得到延伸和擴展,輻射學校周邊社區。影響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因素是復雜多方面的,但是機制缺失乃是最大障礙。目前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缺乏有效、合理的利益平衡機制,成為阻礙服務推進的最現實的障礙[1]。因此,解決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運行機制和成本補償問題成為首要解決的內容。而其中的人員隊伍建設機制,是機制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擬對此進行探究。
文章以廣東省高校圖書館為樣本來源,對學校的人員配備比例現狀進行分析,對人員隊伍建設機制提出合理化建議。
2 廣東省高校圖書館人員隊伍比例現狀分析
2.1 專業、學歷、技術背景
從搜集的100多所廣東省高校調差問卷和網站中可以了解到,其中專業背景方面,圖書情報專業人員比例大約占29.6%;圖書情報和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以上人員比例約占36.45%,這說明圖書館專業技術人才所占比例還是很少,需要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從學歷背景方面,圖書館本科以上人員比例約占80.76%;圖書館碩士以上人員比例大約占20.46%,從數據看出,圖書館高學歷人才還是占少數,需要積極補充人員。從職稱結構來看,其中高級職稱人數約占總人數20%、中級職稱人數約占47%、初級職稱人數約占24%,從人才比例分析大部分是中級職稱人才,其次是初級最后是高級人才。
2.2 繼續教育現狀
根據粵人社發〔2010〕89號函“關于貫徹實施《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的通知”中指出: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12天或72學時。其中,公需科目學習任務一般安排3天或18學時,專業科目學習任務一般安排7天或42學時,選修科目一般安排2天或12學時。我們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度廣東省高校圖書館樣本學校完成繼續教育培訓人數比例大約占73.78%,可見還要加強圖書館員繼續教育學習,這就要完善培養機制,讓每位館員都能得到培訓提高。
2.3 績效激勵現狀
從調查研究中了解到,廣東省高校圖書館人員激勵現狀還是傳統的人事制度占絕大多數,基本都是簡單機械的激勵制度,例如:素質能力方面,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考核,進行評選;科研能力方面,按照你發表的論文的層次高低進行獎勵;業務能力方面,按照崗位職責完成情況進行年終評優。對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內心需求,很少問及,大部分都是獎少懲多,其實對于大部分館員來說,除了薪酬、評優這些激勵制度以外,內心層次需求更占主要地位,比如我在工作中快不快樂,能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3 人員隊伍建設機制建議
針對上述現狀,筆者從人才引進機制、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激勵機制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3.1 人才引進機制
從我們的現狀分析中可以看出,廣東省高校圖書館專業、高級人才比較匱乏,主要中級是中堅力量,所以我們應積極引進高端文化人才。并且廣東省政府應該積極參與到人才引進機制研究當中來,制訂法規政策,把文化領域人才納入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省南粵功勛獎和南粵創新獎等范圍,落實配套實施。積極創新人才引進合作機制,鼓勵以多種形式引進或使用高端人才及其團隊。
還可參考美國公共圖書館的聘任制度,工作人員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專業圖書館員;一類是圖書館輔助人員。專業圖書館員一定要有美國圖書館協會承認的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碩士學位。我們國家可以要求全日制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圖書館輔助人員主要從事具體的圖書借還、上架等工作,在專業館員的指導下兼做圖書分類、電腦輸入等工作。圖書館輔助人員的學歷沒有硬性要求,但應高中以上學歷。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聘用制,機構與個人之間是契約管理,各層次工作人員按職位說明書確定的職責,向社會公開招聘,按相應的職位薪酬簽訂合同,合同書已明確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薪酬,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2]。
3.2 人才培養機制
從我們的現狀分析中可以看出,廣東省高校圖書館繼續教育人數還沒有達到更高的標準,所以我們可以做好人才培養機制,使低一級的人才向高一級別的人才邁進。這樣才能大力培養文化專業人才,把廣東打造成為富有吸引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的文化人才聚集地。廣東省政府可落實中央六部委《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宣發〔2010〕14號),完善機構編制、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建立干部培訓機制,推進人才合理流動。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優化專業結構,重視發現和培養社會文化人才。
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各種培訓學習班,定期派館員到校外學習,還可以與社區圖書館聯合培訓,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事業服務,并培養多種學科的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各館員的學術水平,有計劃地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培養館員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服務意識。不斷的提升館員與讀者交流的能力,不斷的提高館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3]。
高校圖書館還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志愿者培養機制,由于高校圖書館有很多學生志愿者,可以定期培訓志愿者圖書館各項事宜,利用高校人才和資源優勢,參與到社區圖書館或者農家書屋活動中去,但是一定要以安全為第一準則。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的圖書館志愿者服務隊就在老師的帶領下,成功的參加了珠海市金灣區圖書館舉辦的讀書節活動,志愿者發揮志愿精神,參與整理書籍、宣傳等多項活動,并得到了金灣區圖書館館長的高度贊揚。
3.3 人才激勵機制
我們的現狀分析是靜態的數字,但是人才是流動的,我們高校圖書館如何能更好的留住人才,這就要我們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首先政府導向依然是重中之重,廣東省政府出臺實施《廣東省文化企事業單位智力貢獻參與分配的實施意見》,允許文化人才通過技術、專利、品牌入股,探索高層次文化人才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形式。健全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系,對重大文化成果進行獎勵。
高校圖書館還應配備相應的人才激勵機制,不僅重視在職訓練、繼續教育和提薪晉升,對于有科研貢獻的,根據級別進行獎勵,對于有其他特殊貢獻的,也應予以獎勵,更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內心需求報償獎勵,重視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提高工作人員的信心和熱情,讓每位員工除了在工作業績上得到獎勵,也在內心需求上得到獎勵,保證人才的不流失。
4 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應把自己的特色服務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去,承擔起為社會文化服務和發展的神圣使命和歷史責任,在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同時,兼顧社會公眾的需要,使其各種資源及服務為社會公眾所享[4]。因此,加強高校圖書館的人員隊伍建設機制,是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只有全面提升人員隊伍的素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為社會盡責。
參考文獻
[1]沈光亮.服務購買: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J].情報資料工作,2011(3):78-82.
[2]尹鴻博.美國公共圖書館管理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0(2):138-141.
[3]常琛.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5):97-99.
[4]袁貞,朱麗華.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模式[J].蘭臺世界,2011(7):71-72.
[5]張凌.高校圖書館參與社區圖書館建設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雙月刊),2006(6):100-102.
[6]劉洪輝.美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及啟示[J].圖書館論壇,2005(8:210-211).
作者簡介:滕雪(1983-),女,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員,碩士研究生,已發論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