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鄂小川
摘 要:近年來,由于環境的不斷惡化,人們越來越關注森林資源的保護。而在我國林業的發展過程中,實行采伐和培育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對成熟林進行采伐來增加林業資源經濟效益的轉化,同時還要利用科學育苗,有效的提高苗木產量和質量,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從而確保我國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文章從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要點出發,分析了我國林木種苗培育的現狀,并進一步對如何促進森林種苗培育發展的對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森林;種苗;培育技術;要點;發展
1 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要點
1.1 種子處理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林業一直處于低靡的發展狀態,所以利用農場式的林地經營政策,加大對耕地以外低產農田苗木的種植,發展其以闊葉樹為主的森林,這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環境質量,同時也可以有效的緩解市場上木材的供需之間的矛盾。而在林地經營過程中對種子的處理技術,則需要根據種子不同,來制定出適宜的種子處理技術,從而形成一套準確而規范的技術,對種子從采取、貯藏、處理、播種等方面進行控制。
1.2 體胚苗生產技術
利用優良品種的針葉樹種子為材料,通過成熟的體胚發生系統產生體胚,經嚴格篩選后采用包衣技術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體胚制成人工種子,便可以在溫室內或大田上進行播種育苗,我國對林木體胚苗的研究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大部分樹種還處于體胚發生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少數樹種雖然初步建立了體胚苗生產體系,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要在實踐中利用種子包衣技術大規模生產種子或苗木還尚需時間。
1.3 苗木施肥技術
苗木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供應其足夠的營養,從而有利于其茁壯的生長,所以需要定期對某種苗木的鮮重進行測定,從而根據不同時期苗木的增重情況,來對其采取必要的施肥措施,但在施肥過程中需要對施肥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確定,確保其科學合理性。
1.4 灌溉水質技術
苗圃中種苗在生長過程中中需要確保其灌溉用水的精準化,不僅需要對灌溉水的PH值和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進行有效的測量,同時對灌溉水中雜草種子和藻類也要進行分析和測定,而且為了保持水質,還需要對灌溉用水進行過濾和處理,從而保證用水的質量。但在實際灌溉用水過程中,則這些步驟都被人為的省略掉了,對水質一無所知,更不用說采取措施來確保用水的質量了。
2 我國林木種苗培育的現狀
2.1 種苗生產結構不均衡
在目前我國的種苗生產過程中,還存在著生產結構不均衡的情況。從而導致當前大規格、大徑階苗量少,小規格、小徑階苗量多;3年生以上苗木少,1-3年生苗多;通道綠化、村鎮綠化、環城綠化苗少,荒山造林、城市綠化苗多;經濟林苗少、其它苗多;定植苗少、留床苗多;容器苗少、裸根苗多。
2.2 種苗培育規模有待提高
近年來,國家對林業的扶持力度加大,林業工程管理工作也開始更加規范,而在這種新形勢下,各綠化工程公司為了有效的提高綠化工程的質量和綠化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則相繼建立起了自己的育苗基地,但由于受資金及相關因素的影響,其育苗基地的規模都較小,且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規模化。
2.3 育苗科技含量低
在育苗工作中,往往還是采用傳統的播種和扦插等育苗方式,而先進的嫁接、根蘗和組培等育苗技術還沒有熟練的掌握,導致育苗技術科技含量較低,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所以需要加林育苗技術普及工作的開展。
2.4 市場競爭力不強
目前培育好的種苗由于受土地、水資源及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其成本居高不下,這樣在市場上就缺乏競爭力,影響了銷量。
3 促進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發展的對策
3.1 推動林業高新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
優良林木種苗及繁育技術產業化是林業高新技術的集中體現,但長期以來,由于林業本身的特征和傳統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林業科技成果在生產上得不到應用。比如,楊樹是我國北方生態整治及用材林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在這些人工林中主要種植的是第一、二、三代楊樹,由于環境變化和品種老化,天牛危害日益嚴重,已到了非更新換代不可的地步。為此,我國科研人員選育出具有速生、優質、抗寒、抗旱、抗病蟲害的新品種,但由于體制、技術等原因,這些優良樹種多年來一直沒有實現產業化。針對當地生態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采用組織培養、光合克隆、微體繁殖、脫毒苗繁殖、人工溫室等先進的大規模工業化連續育苗技術,在用材防護林、經濟林木、觀賞林木的良種培育方面分別實現了楊樹、泡桐、黑核桃、元寶楓、紅千層、印度紫檀、四倍體刺槐、落葉松、椴樹、杜仲、油桃、金枝槐、木瓜海棠、黃花柏、野茉莉、桉樹、相思、天麻等近400個品種的產業化。
3.2 加強領導,落實政策,創造良好的種苗生產經營氛圍
林木種苗是造林綠化的基礎,要充分認識加快林木種苗發展對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及至整個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種苗建設作為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最重要的基礎保障來抓;作為“科技興林”的關鍵環節來抓;作為林業建設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措施來抓,堅持主要領導抓種苗、超前抓種苗、下大力氣抓好林木種苗工作。按照《種子法》的有關規定設立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引種馴化、品種選育、區域試驗、審定推廣、種子基地維護、種子貯備等工作,特別是要落實好種苗貯備補助和林木良種補貼扶持政策。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林木種苗發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種子基地建設、種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納入本地區林業建設計劃,并予以優先安排,促進種苗事業的健康發展。
3.3 加強林業科技創新
種苗的培育需要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苗繁育基地,加強對其科學的投入,增加技術含量。在不僅可以為當前林業生態建設中提供優良的種苗,同時還可以加快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從而帶動周邊農村的發展,形成區域化的優勢產業。實現規模化經營后,可以利用連鎖經營的模式來向市場直接供應種苗,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種苗的質量,確保了國家林業工程建設中用苗的需求,也有效的抑制了市場了假苗和劣質苗木的出現,推動了林木種苗市場的進一步規范。
3.4 創新林木種苗發展機制,增強林木種苗發展活力
在進行種苗培育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種苗的發展過程中加大對實現形式的探索,從而以多種方式和渠道在種苗培育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加入,組建跨地區的苗圃聯合體,從而實現種苗的規模化經營,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經營成本,確保苗木質量的提高,實現經濟效益。另外還要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各社會主體加入到種苗產業中來,共同參與種苗的生產和經營,從而推動種苗產業的快速發展。
4 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生態建設意識的加強,近年來,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的速度較快,對種苗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就給苗木生產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苗木企業需要優化生產結構,加大對優良品種苗木的培育,同時在建立完善的苗木生產體系,從而使種苗生產規模化,有效的加快造林綠化的進程,推動林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憲強.優良林木種苗培育對策[J].河北農業,2011.
[2]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我國林木種苗發展形勢、問題與對策[Z].
[3]吳方林.中國園林綠化苗木產業化現狀和發展趨勢[J].山東林業科技,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