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霞等
摘要:本文綜述了2012年度國內外肉、蛋雞生產環境控制技術的最新研究和發展動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雞舍環境控制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雞;生產環境;控制技術
中圖分類號:S831.4+5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2-0142-03
生產環境控制是養雞產業的重要環節,適宜的環境是減少雞群疫病發生和保障雞群充分發揮遺傳潛力的條件,因此環境控制一直是國內外養雞業關注的焦點。本文綜述了2012年度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以期為養雞生產環境控制提供理論參考。
1國外動態
1.1雞舍內環境監測研究
雞舍內空氣質量不但對雞群健康和生產性能具有重要影響,而且是家禽業空氣污染物排放的評估依據。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立法等措施不斷強化畜禽生產環境標準,美國環保署《應急計劃與社區知情權法》將氨氣和硫化氫列為有害排放物質。2012年,家禽從業者和研究人員對雞舍內環境質量技術研究持續關注。Chai等[1]對2個標準化傳送帶清糞蛋雞舍進行了持續2年的通風量監測,結果表明該監測結果和德國、印度、美國的結果相似,但比意大利的結果要低。他認為通風不僅控制舍內環境,而且對家禽業空氣污染物排放量評估至關重要,建議增加通風能效,減少運營成本。Lin等[2]對加利福尼亞高床飼養蛋雞舍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顆粒物排放量進行了2年的連續監測研究,獲得了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的平均日排放量,日平均PM2.5、PM10和每只雞平均總懸浮顆粒濃度基本參數。Ni等[3]研究了高床飼養蛋雞舍和傳送帶清糞雞舍中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顆粒懸浮物的分布特點和基本參數。
1.2動物福利持續關注
根據歐盟43/2007號決議,關于動物最大飼養密度的法規于2010年6月起實施[4]。在歐盟對動物福利法規的持續推進下,家禽業除了對家禽環境空氣質量要求日益嚴格外,還對提高獵禽養殖福利[5]和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的影響[6]等進行了相關研究。2012年,受歐盟和動物保護組織的影響,臺灣建立了亞洲第一個符合歐盟規格的蛋雞場[7]。
1.3生產性能影響研究
2012年度國外研究者主要開展了不同飼養方式、不同加熱方式以及不同顏色光照對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研究。Leenstraa等[8]研究了瑞士、法國和新西蘭有機農場和傳統自由散養模式下的蛋雞生產性能,結果表明新西蘭兩種模式下的死淘率和產蛋量差異顯著。Al-Bahouh等[9]研究了印第安河、科寶500和羅斯肉雞在地面平養和籠養模式下的生產性能,結果表明籠養模式下的生產性能高于地面平養,并進一步證明了籠養肉雞的重要性和高效性。Choi等[10]研究了地熱泵和傳統燃料加熱方式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地熱泵組由于提高了舍內空氣質量而增加了肉雞的生產性能,地熱泵組的氨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顯著低于傳統加熱組,35周齡體重顯著高于傳統加熱組,且其耗能更低。Cao等[11]研究了白光(W)、紅光(R)、綠光(G)和藍光(B)對肉雞生長和生產性能的影響,以512只愛拔益加公雞為試材,0~26日齡為單色光源,27~49日齡轉為另外一種顏色光源。與W→W, R→R, G→G和B→B相比,W→G, R→B, G→B和B→G組的活體重較高,且飼料轉化比較低。除了W→B組(全凈膛重)和B→G組(胸肌重)外,G→B和B→G組的全凈膛重、胸肌、大腿和小腿肌重比其他組高0.40%~56.23%。因此認為G→B和B→G的光源變化能夠成功提高肉雞的生長和生產性能。
2國內進展
2.1雞舍空氣環境影響因素
我國在雞舍內空氣質量控制方面也開展了相關研究。李萬軍等[12]研究表明在55周齡健康海蘭褐蛋雞日糧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顯著提高蛋雞生產性能,降低糞中氨氣釋放量,改善雞舍空氣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其中以0.15%的添加量為最佳。李萬軍[13]選用21日齡AA肉仔雞3 000羽作為試驗群體,結果顯示益生素能提高肉雞的生長速度,降低料重比,但對肉雞的屠宰率影響不明顯,同時還可改善舍內空氣質量,減少環境污染,益生素添加組雞舍內的NH3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極顯著( P<0.01) ;H2S 含量與對照組差異顯著( P<0.05) ;各組雞舍內CO2的含量無明顯差異。楊俊琦等[14]在35周齡海蘭灰蛋雞中加入1%安全環保型預混料,結果表明該環保型日糧使蛋雞糞便干物質、氮、磷排出量分別降低7.80%、26.47%和39.06%,使用環保日糧可明顯降低蛋雞糞尿中氨氣與臭氣含量,改善雞舍與養殖場周圍空氣質量,對于雞群健康與提高綜合生產性能具有積極意義。
2.2雞舍生產環境檢測分析
國內研究人員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雞舍類型的雞舍環境及其對生產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黃炎坤等[15]對雞舍內環境季節性變化分析結果表明:低溫季節雞舍內氨氣濃度和空氣中細菌數量顯著高于其它季節,不同月份肉雞舍內溫度與氨氣濃度、空氣中菌落數量和雞群死亡率之間存在極顯著相關性(P<0.01),雞舍內氨氣濃度與空氣中菌落數量和雞群死亡率之間也存在極顯著相關性(P<0.01)。高揚[16]檢測了河北省密閉式雞舍和半開放式雞舍環境質量并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不同類型雞舍內的環境參數對平均蛋重、產蛋率、料蛋比及其死淘率均有影響。魏磊等[17]檢查了不同季節雞舍環境中細菌氣溶膠含量的變化。張英[18]研究了超大規模密閉雞舍、標準化密閉雞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畜禽養殖場有窗半開放雞舍3種類型雞舍冬春季環境參數變化及其與蛋雞產蛋性能的關系,結果表明:半開放式雞舍冬季溫度相對較差,密閉式雞舍溫度優良;冬季有害氣體濃度半開放式雞舍相對較低,密閉式雞舍相對較高,超大規模雞舍濃度最高;冬季雞舍粉塵濃度是影響蛋雞產蛋性能的重要因素。
2.3雞舍內環境檢測系統的研究endprint
ZigBee技術是一種新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尤其適用于大面積數據采集及傳輸。2012年,潘書俊[19]對基于ZigBee技術的雞舍內環境參數檢測系統進行了研究,檢測對象有溫濕度、二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粉塵、風速、光照等環境空氣質量技術指標。系統由數據采集電路、ZigBee協議無線網絡、單片機與PC機通訊電路等硬件部分和利用Delphi編寫的用戶軟件構成。試驗表明,系統運行穩定,數據可靠,管理軟件操作簡便,為研究雞舍內環境因素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提供技術支持。王梅娟[20]基于無線單片機CC1110、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濕敏電容濕度傳感KSC-6V和微型液晶顯示器1602LCD,設計了雞舍環境溫濕度微型無線監測儀的硬件電路及其C語言驅動程序。結果表明,該監測儀精度高、成本低廉、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方便,且信號傳輸距離遠,能夠滿足雞生長過程中對溫濕度監測的要求,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3雞舍內環境控制存在的問題
對于當前家禽產業來說,飼養管理技術和飼料營養技術均比較成熟,但在雞舍內環境空氣控制方面還不夠理想。隨著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壓力的加大,動物福利要求的提高,家禽生產環境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的主要問題是:
(1)雞舍環境控制的設備較多,但實際應用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目前研發的部分設備與雞舍不匹配;雞舍的建筑模式、格局以及建筑材料迥異,密閉和保溫不到位,無法提供系統運行所需的穩定內環境。
(2)人員培訓不到位。基層技術、養殖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操作環境控制系統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也不盡相同,未能將先進設備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
(3)相對于目前我國多樣的肉雞品種、養殖模式和雞舍類型,我國的雞舍內空氣質量環境基本技術參數的研究顯得遠遠不夠,研究層次不深,持續時間短,連續性和延展性差,缺乏具體、細化、針對性強的基本參數和技術規程。
4雞舍內環境控制的相關建議
(1)安裝與雞舍類型、飼養密度、供暖、光照、通風、降溫等相匹配的自動環境控制系統,為系統提供穩定的運行環境,真正實現雞舍環境控制的自動化。國家應在新技術新設備研發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2)做好基層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技術培訓工作,針對工作職責和具體技術需求,分層次、有針對性開展技術培訓,深化對雞舍小氣候控制的理解,提升對雞舍內環境控制設備的操控技能。
(3)加強雞舍內環境空氣質量技術研究,針對不同雞舍類型、養殖模式及肉雞品種開展具體、細化、持續性的研究。掌握各種條件下的雞舍內環境空氣質量的產生、分布以及控制規律,獲得詳細的技術參數,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程。
(4)加強雞舍內環境監測系統研究,提高監測系統的靈敏度、穩定性和實用性,提升雞舍內環境監測能力和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5)除上述因素外,建議加強利用微生態、中草藥以及環保型飼料添加劑等方式降低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排放,提高肉雞生產性能和雞舍內環境空氣質量。
參考文獻:
[1]Chai L , Ni J Q, Diehl C A , et al. Ventilation rates in large commercial layer hen houses with two-year continuous monitoring [J]. Br. Poult. Sci.,2012, 53(1): 19-31.
[2]Lin X J,Cortus E L , Zhang R, et al. Ammonia, hydrogen sulfide, carbon dioxi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from California high-rise layer houses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2, 46: 81-91.
[3]Ni J Q , Chai L L , Chen L D ,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 hydrogen sulfide, carbon dioxi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in high-rise and manure-belt layer hen house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2, 57: 165-174.
[4]Clements M文, 栗柱譯.歐盟家禽業面臨環境、法規及貿易挑戰[J].中國畜牧業,2012,20:62-63.
[5]Prieto R, Sánchez-García C, Alonso M E, et al. Do pairing systems improve welfare of captive red-legged partridges (Alectoris rufa) in laying cages? [J]. Poult. Sci., 2012, 91 (8): 1751-1758.
[6]Buijs S, Van Poucke E, Van Dongen S,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tocking density on broiler chicken bone quality and fluctuating asymmetry [J]. Poult. Sci.,2012,91(8):1759-1767.
[7]臺灣建成亞洲首座歐盟模式雞舍[J]. 家禽科學,2012,8:54.
[8]Leenstraa F, Maurerb V, Bestmanc M, et al.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laying hen genotypes on free range and organic farms in Switzerland,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J]. Br. Poult. Sci., 2012, 53(3): 282-290.endprint
[9]Al-Bahouh M E, Al-Nasser AY, Abdullah F K,et al.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broiler breeds under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12, 11 (3): 190-195.
[10]Choi H C, Salim H M, Akter N, et al. Effect of heating system using a geothermal heat pump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housing environment of broiler chickens [J]. Poult. Sci., 2012, 91 (2): 275-281.
[11]Cao J, Wang Z, Dong Y, et al. Effect of combinations of monochromatic lights on growth and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J]. Poult. Sci., 2012, 91: 3013-3018.
[12]李萬軍,張德威. 益生菌對蛋雞生產性能及雞舍空氣環境的影響[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3:71-72.
[13]李萬軍. 益生素對肉雞生產性能及雞舍空氣質量的影響[J]. 畜牧與獸醫,2012,44(6):53-54.
[14]楊俊琦,王英利. 符合環保型添加劑對蛋雞生產性能及雞舍環境的影響[J]. 飼料廣角,2012,2:40-41.
[15]黃炎坤,劉健,范佳英,等.雞舍內環境季節性變化與雞群死淘率的關聯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2,48(6):57-64.
[16]高揚. 河北省兩種不同類型雞舍環境質量的檢測與分析[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2.
[17]魏磊,崔金生.不同季節雞舍環境中細菌氣溶膠含量的變化分析[J].中國家禽,2012,34(4):59-63.
[18]張英. 冬春季不同雞舍環境參數與蛋雞經濟性狀變化關系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19]潘書俊. 基于ZigBee的雞舍環境參數檢測系統的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2.
[20]王梅娟. 規模化養雞場環境溫濕度無線監測儀的設計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28 (23):41- 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