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陳賢義 為健康中國構建“T”型出版軸心
【上榜感言】有著60年光榮歷史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在創新發展的“出版廣角”實現了傳承與創新的閃亮匯聚;對我個人而言則是鞭策與責任,當前正處于文化體制改革、深化醫改、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人衛人正在為實現健康“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光榮屬于我們全體出版人,大道同心,攜手同行,讓我們在偉大“中國夢”的感召下,以天馬行空踏飛燕的創意來實現共同的夢想!
【提名理由】 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至今“全民健康熱潮”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機遇與挑戰面前,“健康中國”下“衛生出版”何為,成為根本性的戰略思考問題:一如陳賢義自己所言,“應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突顯自己的特色”。2011年,陳賢義調離衛生部疾控局,調任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由衛生事業行政管理者轉變為企業管理者,自謂出版界的“新兵”。短短兩三年里,從“新兵”到“新銳”,自有其特殊的“進化”路徑:“‘名院、名科、名醫出版” 等出版產品優化(微觀),“小眾市場”“中眾市場”“大眾市場”等大眾健康教育、醫藥衛生學術和教材出版分眾結構(中觀),“增速跨越、轉型優化、創新升級、資本運作”等內涵式發展和外延式拓展相結合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宏觀)……陳賢義的動作,當得起“統籌兼顧,平衡發展,重點突破,帶動全局”16字評語。 “植根衛生計生,服務健康中國”,構建頂天立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T型出版軸心”,陳賢義一系列公司改革發展的核心思想與理念,不但為人衛社未來發展奠定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也為我們洞悉全民健康大潮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趨勢下“衛生出版”何為,提供有益的借鑒。這也是陳賢義站在時代的轉折點上,真正為我們所瞻望的新銳姿態。
傅強 出版紅海“自我變革”的領軍者
【上榜感言】“和為貴,變則通”,出版要做好“和”的功夫,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和統一;出版更要做好“變”的文章,從創新中尋找機遇。發現這些機遇,需要“新”的思維,把握這些機遇,更需要“銳”的勇氣。如何以“移動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出版,如何跨界轉型找到新的“藍海”,既是出版人百般困惑之題,更是出版業樂趣無窮之處。
【提名理由】 2013年 ,“互聯網思維”成為出版界的流行熱詞——在潮流洶涌中,出身于計算機博士的學科背景優勢, 讓傅強領軍半步,嗅到了從互聯網從桌面互聯到移動互聯轉移的趨勢,提前思考如何以“移動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出版、如何跨界轉型,找到新“藍海”的前沿問題。思想有多遠,其光亮照出的路就有多遠。傅強讓我們覺得最“奇特”的地方,卻在于:眼光超前的敏銳,行動卻不尋常的“堅守當地”。比如,他已經提前洞悉“移動互聯網”即將決定出版尤其是數字出版的藍海未來,而他帶領浙大社銳意進取的所有舉措,卻是如何在出版紅海中競爭和勝出:無論是“精品”戰略,還是“國際化戰略”,以及“數字化戰略”,都因為傅強個人的抉擇,烙上了一系列務實、可操作、可掌控的特質。這使得浙大社的改革與轉型路徑,深刻地印上了傅強個人變革與創新的特征:沒有概念、潮流、熱點等“藍海領秀者”的特點,卻具備扎實、務實、踏實等“紅海領軍者”的趨勢——而這種趨勢的未來,就是“行業領導者”和“跨界領袖者”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前者,易失之于躁進;只有后者,易失之于因循。惟有兩者結合恰到好處,方為當下出版應對變革時代,立足紅海競爭,跨界尋路藍海的最佳路徑。
吳培華 問道出版的“北漂戰士”
【上榜感言】新,就是前瞻的理念、創新的能力;銳,就是敏銳的觀察、銳利的分析。在這個意義上當選《出版廣角》2013年度“新銳出版人”有些許誠惶誠恐。一個已近耳順之年的老出版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離開生活、學習、工作近40年的“天堂”蘇州,開始自己的“北漂”生活,是需要勇氣的。我是一個喜歡迎接挑戰的戰士,成功與否無法預料,但是我能夠鼓足勇氣在出版人生涯的最后階段跨出這一步,也許會成為我日后驕傲的理由。
【提名理由】2012年清華大學出版社為打造人文出版重鎮開始布局。大力發展人文社科、外語、少兒等出版領域,加上原來的理工科技出版領頭羊的優勢,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品牌和業績在深度和寬度上讓人們看到了大象跳舞的美好前景。出版業著名的“老戰士”,吳培華在已近退休年齡,被清華大學出版社特聘為總編輯,實現了出版業難得的高端人才流動,見證了體制改革給出版業帶來的活力。
吳培華擔任清華大學出版社總編輯以來,著眼于清華大學出版社發展大局,著力原創出版工程和重大基金申報工程,創新文化生產傳播方式,努力把握全新文化出版業態,銳意改革轉型,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從選題策劃、編輯加工、流程管理、營銷推廣等,他全方位抓細節,讓讀者看到了耳目一新的清華社文科新書新貌,讀者驚喜地發現清華社圖書越來越創新、親民、精致,和清華社優秀科技圖書交相輝映。2013年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海書展等大型全國性的圖書活動中,清華社表現了突出的商業運作能力,豐富多彩、富有創意的品質活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培華同志為清華社培養和打造一批出版家、編輯家,保障清華社的品牌和優勢持續發展,奉獻自己的滿腔熱血。在紙質書市場走低的出版業關鍵時期,為業界提升信心,展望未來,樹立了良好的引導形象。
張克文 從“娛樂化”的領秀者到“主流化”的領導者
【上榜感言】身處一個大變革、大轉型的時代,既需要有投身當下勇于創新的銳氣,更要有把握時代傳承文明的底氣。中國少兒出版在品種規模上已位居世界第一,如何由少兒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這個重大的命題需要我們破解: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披荊斬棘,破冰前行——只是我們必須記住:所有的選擇就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是少兒出版的根。
【提名理由】從2013到2014年,少兒出版“主流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張克文帶領安少社正在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正是以此為主導的主業升級、產業轉型、主業與產業互動,其核心思路便是:從“娛樂化”的領秀者到“主流化”的領導者。從五六年前張克文履新之際,安少社被“虹貓藍兔”帶入,進而由“變形金剛”“賽爾號”等推高,直到與“憤怒的小鳥”達成合作,他在少兒“娛樂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一度成為潮流制造和引領潮流的“領秀者”。
在此過程中,張克文始終直面少兒出版一種“主流化”橫向趨勢的契機與挑戰:少兒出版“輕娛樂”的文本形態和“主旋律”的內涵意義,在交鋒、交流、交融中逐漸達成新的主流化模式。2012年,他就提出了少兒出版的“主題思想”——品牌出版,出版品牌,由此對安少社“主流化”出版進行了整體的規劃,2013年成功地實現主業的“大突破”,為安少社黃金發展期的到來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從“少兒人文出版”概念的醞釀和探索,到“如何由少兒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重大命題的思考與實踐,張克文為安少社甚至是整個少兒出版尋找與這種趨勢軌跡相對接的“接觸點”和“引爆點”,提供了從思路到操作的試點:從“主業的半徑”到“產業的半徑”,從線上的電商業務到線下的教育培訓項目……毫無疑問,才是張克文和安少社形成自己獨特出版優勢和品牌風格的核心秘密。
臧永清 新文體時代的“出版先鋒”
【上榜感言】我一直把出版當成神圣的事業去做,因為出版影響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精神世界的豐富或貧瘠,都與我們這些出版人息息相關。在如今紙本書市場日益慘淡的時期,堅持做出版,特別是堅持做大眾出版,是需要勇氣、毅力和能力的。我衷心希望那些有理想的出版人都能夠在困境中堅守,為這個浮躁時期的閱讀者多提供一些優異的精神滋養!
【提名理由】 對臧永清的關注,緣起于兩個青春潮流領軍人物成為他的出版旗幟和標桿:一是十年前,他在春風文藝出版社時,參與做郭敬明的《幻城》,當時誰也沒有預見到這本書和這個人對于未來十年會有怎樣的影響;二是2012年起,做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系列暢銷書,這兩個人的輝煌業績掩蓋了臧永清的理念和道路——這也是“編輯為他人作嫁衣”的必然結果——“這些年,我在圖書出版的過程中,一直跟新的文學樣式打交道”。文學是時代的風向標。尤其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至今,整個時代巨變,整個出版行業劇變。這期間,不管成功還是失敗,臧永清以極大的勇氣、毅力和能力所堅持的出版道路,就是他自己概括的:“我覺得每一個有抱負的出版商都應該有信心和決心嘗試新的文體和寫法。”
少有人洞悉這種提煉與概括的意義和價值。這十年至今暢銷潮流的起承轉合,總是發軔于敘述方式的變革;新的文學樣式、新文體和新的寫法,驅動著潮流、熱點、話題和類型的版塊式遷移……它們不但主導著上述這些微博微信等商業模式的重塑。據此,我們能夠洞見臧永清從春風文藝出版社、到中信出版社、再到現代出版社,從布老虎紅月亮文學到漫畫繪本,從大眾社科再到游戲小說,輾轉騰挪之間“一直跟新的文學樣式打交道”的新銳力量。他為我們指出了堅持做出版、尤其是堅持做大眾出版的“先鋒”道路。
劉明輝 出版業的“老兵新傳”
【上榜感言】感謝評委會把這樣一個獎項,給了一個老兵!這是屬于大連出版社整體的榮譽,大連出版社作為一個幻想兒童文學領域的新銳,能夠在幻想兒童文學領域走出一片天地,離不開我們的作者、經銷商、媒介等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離不開全體員工努力和團結,離不開相關領導和部門的支持。所以,我想借此機會對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我也相信,大連出版社會在幻想兒童文學領域越走越好,開創一片新的天地!
【提名理由】 這是屬于出版業的老兵新傳——20年前,他成為最年輕的大學社社長,以國際視野,率先引進歐美經典財經教材,帶領東北財經出版社異軍突起;20年后,他重新起航,帶領大連出版社進軍幻想兒童文學市場,開始兒童文學產業化布局。
他是出版業的先鋒戰士——20年前,他在大學出版社推進科學化管理,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使得東北財經出版社活力四射;20年后,他堅信股份制改革和產業化布局是出版社沖出重圍,煥發生機的雙引擎。他改進出版社傳統的選題論證機制,他不滿足于圖書傳統出版的商業模式,他繪制了大連出版社的幻想兒童文學產業化戰略地圖。2013年,在劉明輝的帶領下,大連出版社成為幻想兒童文學領域的一支生力軍:“大白鯨世界杯”幻想兒童文學獎隆重推出,2012年國家文化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大白鯨計劃”有序推進;幻想兒童文學“十個一”工程正式啟動,幻想兒童文學數字出版升級改造工程獲得中央財政專項基金支持。
他是全國著名的審計理論專家,具有專業學者的冷靜和睿智;他是專業的出版人,始終堅守著出版人的信仰;他更是一個企業家,始終保持著創新進取的企業家精神!
王為松 出版“手工藝”潮流的點燈人
【上榜感言】有時候,我也會突然想,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或者說,是如何成為一個與書打交道的人。“如果沒有書,我會在哪里?”從編書,到做出版,我一直記得范用先生喜歡引用的一句話,“做出版,必須感情用事”。凡事“有心則不難,有趣則不煩”。這幾句話,或許可以成為我走到今天在不同時期的概括,但更要緊的是在今后的人生中,依然是我的人生主題。
【提名理由】 對于十年前的“小資”們來說,絕對是只知毛尖而不知王為松的——雖然這對伉儷都是滬上文化沙龍的“熱心者”。但十年后,當王為松再造的“小開本、小精裝、小文藝”風格,制造出手工藝式的出版復古潮流,引領“悅己式”的閱讀前沿風尚時,從業界到讀者,都不得不正視王為松的“星星點燈”。
王為松為業界所矚目的,是其“以最專業打造最優秀”出版理想的系列“大手筆”:統籌協調《古文字詁林》的編輯出版,組織推動《申報索引》和《佛藏》的出版……直面以輕薄姿態進行文化傳播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發展和提升先進的主流文化。但比這更值得推崇的,卻是在這個講求大開本大碼洋大規格的時代風氣中,王為松秉持“小而美”理念,再造八十年代三聯的讀書文叢的“小開本”系列:“海上文庫”。其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業界在新社會形態、新媒體技術變革以及新商業模式重塑中,尋找出版的“手工藝”復古道路;更重要的是,在當下以變應變的大時代里,它為新的社會階層、群體、類型,尋找自我意識、簇群認同、文化建構,提供了一條圖書可以承載的功能與作用,切入了當下大多數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生存與生命體驗之中。
出一套“小的是美好的”,真正給人“讀”的書,幫助他們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確定自我的意識、身份和位置。這是王為松對圖書之所以為圖書的本質探索與恢復。
孫晶 學術生態鏈上的出版“星生代”
【上榜感言】十七年前,我著手撰寫巴金與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專著時,不禁為巴金老獻身現代文學、現代出版的崇高精神所深深感染。沒想到,十五年前我亦有幸步入出版業,沿著前賢的足跡踏上編輯出版這條光輝路。多年來,熱情與敬仰、激情與理性,始終縈繞我心。作為普通工作者,我始終明白,只要人類的精神活動在,編輯出版工作就會長存!為此,我甘心做一名普通的從業者,希望以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人類的精神家園。
【提名理由】 大多數人或許并不明白,當孫晶2012年以“最年輕得主”榮獲上海“出版人獎”、 2013年又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到底是為什么。孫晶的“新銳”需要結合網絡時代“學術出版”和“學界新秀”面臨的雙重困境來研析:對于前者,孫晶統一部署各學科的選題思路和出版重點,分別打造以“復旦博學”冠名的國內一流基礎型教材,以“復旦卓越”冠名側重于能力培養的品牌教材。其中“復旦博學”更是開創了國內圖書品牌專門申請工商登記打造品牌的先河,樹立了以中國名校自身無形資產為品牌的旗幟,在學界和出版界都具有標桿性的意義;對于后者,在公眾追捧社會熱點題材和成名成家的學術“大佬”的夾逼之下,孫晶以巾幗不讓須眉、為排眾議的勇氣,“盡己所能地把新生代優秀分子的書推出來”,并且致力于把這些“新一代學人”打造成“星生代”。這后者的努力比起前者更有價值與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出版界有一大批“沉默的幕后推手”。孫晶,以自己的新銳姿態,撕裂開了一條裂縫,讓夢想的曙光可以照進這些出版“中生代”直面的行業暗夜,從而成為他們中的佼佼者。
陳曉暉 取勢而為的“馬背上的領頭羊”
【上榜感言】之所以是“新銳”我想有兩個層面,一個新是我在出版行業的確是新人,從事出版只有8年半的時間;第二個新是我們做了很多出版行業創新的事情,包括前幾年在書的呈現和營銷方式上的創新,也包括這幾年在對出版業未來形態的理解和發展模式上的創新。
【提名理由】 面對出版行業和市場的風云變化,陳曉暉先生帶領湛廬文化一直在探索作為一個出版企業在未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可能性。2013年,湛廬文化開啟了從傳統出版商向“商業思想傳播平臺”的全新探索。湛廬重新定義自己為“與思想有關”的機構,摸索出一條思想經營者的創新路徑:通過一年近100種商業圖書的出版和有計劃地經紀知名作者訪華,出席高端論壇,為企業定制會議,源源不斷地為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零時差引入國外最前沿商業思想;通過運作“對話最偉大的頭腦·2013年美國巔峰對話”國際商務訪問活動,創造國內商業人士與國外頂尖思想家零距離接觸的交流機會;通過每周一次的“湛廬匯”定向邀請的封閉沙龍,打造國內頂級專家、企業高管交流互動的創新性平臺。通過運作有“管理思想界的奧斯卡”之美譽的2013年“全球最具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中國區推選活動,幫助中國商業思想家和他們的商業實踐獲國際認可。
盤活這些資源,既延展了出版企業的業務范圍,同時也是對圖書銷量和推廣的最好反哺。2013年,在整個經管圖書市場幾乎零增長的大環境下,湛廬文化仍然保證了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并且成功地推出了《大數據時代》這本年度經管圖書銷量第一,好評如潮的重磅大書。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湛廬是十年磨成的一劍,漸入佳境。無論是作為出版品牌的轉型推動者,還是年度超級暢銷書的幕后推手,抑或是出版業正能量的公眾傳播者,都不失我們提名陳曉暉先生為新銳出版人的理由。
周中華 “中國道路,全球智慧”的定位者
【上榜感言】作為商業出版人,我們既要追趕趨勢,預見變化,尋找商業熱點與機會,又要始終腳踏實地,不斷地創造與滿足讀者的需求,而這恰恰是我們的職業使命所在。在未來,華章仍然會做中國本土思想的傳播者,為大家獻上更多的本土思想盛宴。除了傳承經典,我們還將出版更多引領商業前沿、在創新及新趨勢應用方面獨樹一幟的好作品。
【提名理由】 從20世紀末中國暢銷書發軔時代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至今“無暢銷書不識書”,“國外智造,中國暢銷”成為基本法則;與此同時,“本土思想,孵化傳播”相伴而生。在這兩個方面,“牌子最老”的華章即使不是“第一個”,也有可能是把兩方面結合得最好“最有個性的那一個”。
每一次“年度新書發布會”,都在彰顯華章“經濟管理卓越思想的傳播者”的個性,更是在預示周中華“以變應變:中國道路,全球智慧”的前瞻:“引入許多國外經典的管理思想、投資理念,以及MBA教材體系,幫助我們的這個時代企業人士做好了學習的準備”,幫助變化中的中國人理解和把握變化中的中國,以及幫助自己迎接和應對不斷變化中的契機和挑戰;但比這更重要的卻是,周中華“關注重點是在中國”“從舶來品中的學習,到真正本土化的實踐”,再到領導華章“致力于做本土管理思想的孵化者,近些年持續為讀者獻上了一群成功的中國原創管理思想”……彎道超車,是中國惟一的機會。而讓中國能夠彎道超車,跨越智識鴻溝、孵化原創思想,更是唯一中的“唯一的機會”。周中華對這種“唯一”的洞見、預測和掌控,然后,對自我進行精準“定位”的智慧與道路——處于三千年歷史未有之大變局中,周中華領導華章公司“一直在尋求自己的出路”;定位即出路——這也是華章最經典的品牌圖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