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宗英
(江蘇開放大學 公共基礎課部,江蘇 南京 210036)
有關大學生就業單位意向決策的思考
賈宗英
(江蘇開放大學 公共基礎課部,江蘇 南京 210036)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時往往感到很迷茫,因此在校期間做好就業單位意向決策極為重要。本文應用層次分析法原理構建大學生就業單位意向層次結構模型,通過確定權重進行評價,以便擇優時做出決策。同時從縱橫及全局分析結果,并以某大學生為例對其就業單位意向作出規劃。
就業單位意向 決策 層次分析法 需求層次理論
目前,高等教育趨于大眾化,各大高等院校都擴大了招生,上大學已不再是難事。隨著市場機制的健全,追求利潤最大化成為企業運營的目標,從而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關注學歷,更注重技術操作、應用、創新方面的能力。由此,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往往在大學生活的最后一年才會得到學生的迫切關注,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往往也在這一年開設,此時其他公共課、專業課基本學習結束,大學生的道德修養、知識體系、能力素養基本形成。當面臨競爭激勵的就業情形時,不少大學生會感慨大學生活匆匆結束了,自己還有好多事沒有完成,比如應該找些兼職積累經驗、多看一些書學會一技之長,等等。因此,開展大學生就業意向分析是有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大一新生剛從緊張的高中學習中解脫出來,擠進“象牙塔”,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氛圍,往往無所適從。這個階段很關鍵,學生喜不喜歡學習、有無大學計劃,對整個大學生活有很大影響,對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一階段如何度過,將影響今后的就業與創業。在大學生的迷茫階段,給其以正確的分析、做出相應的指導,是各大高校應該做的重要工作。本文通過大學生自身定量分析,使他們了解目前就業現狀,及早明確未來的就業意向,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以便朝著目標更好地發展。
對于大學生而言,無論哪一行業,都有自己可從事的崗位,只是在于自己愿不愿意。大學生應結合自身需求考慮將來的就業單位,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展。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強調動機在人的成長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動機的不同決定了個人發展的境界或程度不同。動機按人的需求層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本文將把這五種需求作為指標,對可能的幾種就業方向進行選擇。這是一個擇優決策問題,因此筆者選用層次分析法,通過構建目標層次結構圖,比較判斷各種決策方案的相對重要度,量化指標,使得方案定量化,有助于擇優做出決策。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馬斯洛提出的五種需求是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的。但對于即將就業的大學生來講,五種需求間的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靈活變動的。對于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大學生,在陌生城市找工作,首要的是生理需求;而對于家庭經濟狀況較寬裕、專業熱門的大學生,可能更多地考慮自我實現的需求。本文將這五種需求并行作為層次結構模型的準則層。就業單位意向選擇六個方案:國家機關、國有企業、高校、三資企業、科研單位、其他(包括繼續深造、考博、出國等)。由此應用層次分析法原理,同層次指標間為并行關系,互不交叉,上下層之間為上下級關系,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就業意向選擇層次結構圖
1.目標層是層次結構模型的最高層,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目標,這一層次只有一個元素A,本文的目標是就業意向選擇。
2.準則層又稱條件層、它是中間層,是對上層目標的具體化和系統效能的度量,對下層用以評價各項備選方案的優劣[1]。這一層指標很重要,關系到評價方向,共有五個指標,對應的是馬斯洛提出的五種需求,在圖1中用B1,B2,B3,B4,B5表示。馬斯洛的五種需求在不同行業或者不同單位,都有類似的內容體現,大學生在選擇時,可以加以對比,尋求保障性強的意向。生理需求是人找工作的第一需求,重在物質保障,主要體現在薪酬、福利、五險一金等方面;安全需求主要體現在就業單位的穩定性、合同的正規性、退休金制度等方面;社會需要主要體現在與人交往方面,涉及單位內外。以及交流范圍和方式,可與單位的培訓、進修計劃相聯系。尊重需求主要體現在自我尊重、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等方面,人被尊重時,會更自信,能更好地表現自己。在單位內部主要表現在制度規范上,比如年度考核、晉升、表彰等;自我實現需求主要體現在能有效,發揮自己的才能,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等方面,涉及單位的科研環境。
3.方案層表示為實現目標可供選擇的各種決策方案,本文設置有六個方案,在圖1中用C1、C2、C3、C4、C5、C6表示。
(二)構造比較判斷矩陣
證明 (1)由貝葉斯定理可知,由于是規范化因子(常數),所以,Pr(s1,s2,…,sT|o1,o2,…,oT)∝Pr(s1,s2,…,sT,o1,o2,…,oT)由此可得引理2中(1)成立.
根據圖1所示的大學生就業單位意向選擇層次結構模型,建立指標間的兩兩判斷矩陣。在此,本文以某一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例,如實反映該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為其他大學生提供借鑒。基于9分位標度法,確定準則層各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如表1,進而確定了六種方案相對于準則層各指標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如表2至表6。

表1 準則層各因素相對重要性的判斷矩陣A-B

表2 生理需求被滿足的兩兩判斷矩陣B1-C

表3 安全需求被滿足的兩兩判斷矩陣B2-C

表4 社會需求被滿足的兩兩判斷矩陣B3-C

表5 尊重需求被滿足的兩兩判斷矩陣B4-C

表6 自我實現需求被滿足的兩兩判斷矩陣B5-_C
(三)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權重
為了更好地做出決策,需要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權重,準確_把握各層指標相對上一層的重要程度,_以及客觀地區別各指標在總體評價中的作用。_在此運用求根法分別計算各判斷矩陣中因子的權重,每個判斷矩陣得出一個權重向量,,W1,-W2,W3,W-4,W5,W6依次是判斷矩陣A-B,B1-C,B2-C,B3-C,B4-C,B5-C的權重向量。
具體計算結果如下:

(四)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主要目的是帶有主觀性確定權重時,避免前后矛盾的情況,有利于更準確地說明問題。這是層次分析法的優勢。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可以利用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與n之差檢驗一致性。定義計算一致性指標λmax求解公式:λ其中A:n判斷矩陣;W:該矩陣的權重向量。

表 7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
按以上公式分別計算各比較判斷矩陣的λmax和CI、RI、CR,具體計算結果顯示各判斷矩陣的CR值均小于0.1,則本文所構建的判斷矩陣符合一致性條件。
(五)對各決策方案的綜合評價
由上可知,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的重要程度,方案層相對于準則層的重要程度,若要整體評價,則還需知道方案層相對于目標層的重要程度。準則層有五個指標,其對目標層的權重為w1,w2,w3,w4,w5;方案層有六個方案,設方案Ci相對于準則層指標Bj權重為vij,_則方案層Ci相對總目標的權_重為最終計算結果如表8。

表8 對各種方案的綜合評價值表
在此主要從表8的數據進行橫向分析、縱向分析及全局分析。
(一)橫向分析
首先,由B1,B2,B3,B4,B5的權重可以看出該大學生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有所調整,對其排序依次為:自我實現需求(B5)、社會需求(B3)、生理需求(B1)、安全需求(B1)、尊重需求(B4)。這表明在找工作時的側重面及忽略面:①希望在工作單位可以做自己喜愛的工作,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②看重單位和外界的交流,在快速發展的年代,自己不應該落伍,要實時接受新事物;③現代社會是個高消費的社會,追求高消費是一種潮流,因此高工資、福利好應該考慮;④安全問題一般公司都有所考慮,而且跳槽與下崗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適當調整崗位有利于發展,行行出狀元,學到老,干到老;⑤尊重需求方面適當即可。
其次,C1在B1、B2因子下權重比較高,B5因子下權重低,說明國家機關(C1)易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不易滿足自我實現需求;C2在準則層因子下權重不懸殊,說明國有企業(C2)對各方面需求的滿足一般;C3在B1、B2、B5因子下權重較高,說明高校(C3)易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其他兩方面一般;C4在B3、B4因子下權重比較高,B1、B2因子下權重比較低,說明三資企業(C4)易滿足社會需求和尊重需求,不易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C5在B5因子下權重最高,與其他因子相差比較大,說明科研單位(C5)極易滿足自我實現需求,但社會需求不易被滿足;C6在B3因子下權重比較高,B1因子下權重低,說明其他包括繼續深造、考博、出國等(C6)易滿足社會需求而不易滿足生理需求。
(二)縱向分析
由表8可知,B1至B5分別在C1至C6下被滿足的程度,以B1為例,C3是最易滿足它的,C1次之,C6最不易滿足它的。這種分析可以幫助優先選擇滿足某一需求的就業單位,假如只考慮自我實現需求,就可優先選擇科研單位,等等。
(三)全局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知,國家機關(C1),國有企業(C2),高校(C3),三資企業(C4),科研單位(C5),以及其他(C6)幾個可以選擇的就業單位在滿足自身各種需要方面的綜合測定排序值(從高到低)依次是C3,C5,C4,C6,C1,C2。這樣看來,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值接近;三資企業和其他的值接近;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的值接近。不難看出,高校和科研單位總的說來更貼近該大學生的各種需求,將來找工作時可先考慮,在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再求其次。就拿進高校來講,現在大多數學校只招博士,碩士甚少,因此該生能進大專院校也算如愿,如果實在不行,也可以選擇繼續進修提升自身價值,或者選擇去三資企業,等等。
本文對就業單位意向選擇的分析,能使大學生對未來就業意向有清晰的認識。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應好好學習,把握好方向,根據就業單位意向需求,抓住主次,培養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同時,通過就業意向分析,有助于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確定具體目標,不再為將來干什么而迷茫,可以安下心來做自己該做的事,使自己朝著明確的方向努力,抓緊時間,為實現目標默默奮斗。
[1]汪應洛.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岳超源.決策理論與方法[M].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