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思,鄒開鵬
(荊州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湖北 荊州 434000)
荊州市位于長江湖北段的中游,總人口640萬人,長江橫貫全市8個縣市區,流程長達483km,占全省長江干線流程的45.6%[1]。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長江荊州江段水質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別是沿江排污口及支流匯入,造成近岸水域污染比較嚴重,存在岸邊污染帶,其中局部水域水質較差,達不到水功能區的水質目標要求,如不采取強有力措施,會直接影響荊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以長江荊州段6個水質監測斷面為例,根據水質監測結果,對該區域的水質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以便為長江荊州江段水環境的保護提供參考。
根據 《湖北省水功能區劃》(2001年),對長江荊州段的3個一級水功能區和3個二級水功能區進行水質評價。3個一級水功能區分別為荊州保留區、監利-洪湖保留區和長江洪湖新螺段白鰭豚保護區:荊州保留區起于江陵灘橋鎮觀音寺,止于石首人民大垸柴碼頭,長度為82.5km。水質管理目標Ⅱ類,監測斷面為北門口;監利-洪湖保留區起于石首桃花山五碼口,止于洪湖螺山鎮,長度為130km,水質管理目標Ⅱ類,監測斷面為三磯頭;洪湖新螺段白鰭豚保護區起于洪湖螺山鎮,止于洪湖新灘口,長度為135.5km,水質管理目標Ⅱ類,監測斷面為長江新堤。
3個二級水功能區分別為荊州城南飲用水源及工業用水區、長江荊州柳林洲工業用水及飲用水源區和荊州五七碼頭排污控制區;荊州城南飲用水源、工業用水區自虎渡口至臨江路,長度為10.3km。該江段內有荊州市自來水公司郢都水廠、金鳳水廠、南湖水廠和中區水廠,為荊州市城市生活及工業用水水源地供給區,水質管理目標Ⅱ類,監測斷面為荊州城南江段;柳林洲工業用水、飲用水源區自臨江路至沙市東部熱電廠,長度為3.0km。該江段內現有活力 “28”集團公司、沙市熱電廠、柳林水廠取水口,為荊州市主要工業用水、生活用水水源地供給區,水質管理目標Ⅱ類,監測斷面為柳林洲江段;五七碼頭排污控制區自東郊熱電廠至蝦子溝河段,長度為1.7km。該江段內排污口設置較集中,接納沙市熱電廠、石油化工廠及沙隆達公司等生產、生活廢污水,監測斷面為蝦子溝江段。
1)荊州保留區 在2005~2013年對北門口江段進行全年期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05~2008年水質類別為Ⅱ類,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2009~2013年水質類別為Ⅲ類,不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在2005~2013年中,單次月份最大超標參數如下:總磷1.10mg/L(Ⅴ類);溶解氧4.9mg/L (Ⅳ類);氨氮0.82mg/L (Ⅲ類);揮發酚0.003mg/L (Ⅲ類)。
2)監利-洪湖保留區 在2010~2013年對三磯頭江段進行全年期綜合評價,結果顯示,水質類別均為Ⅲ類,不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單次月份最大超標參數中,總磷0.27mg/L(Ⅳ類),氨氮1.17mg/L (Ⅳ類)。
3)洪湖新螺段白鰭豚保護區 在2005~2013年對新堤江段進行全年期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05、2006、2007和2009年水質類別為Ⅱ類,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2008、2010~2013年水質類別均為Ⅲ類,不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在2005~2013年中,單次月份最大超標參數如下:總磷0.54mg/L (Ⅴ類);氨氮1.11mg/L (Ⅳ類);溶解氧5.6mg/L (Ⅲ類)。
1)城南飲用水源、工業用水區 在2005~2013年對荊州城南江段進行全年期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05~2007年水質類別為Ⅱ類,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2008~2013年水質類別均為Ⅲ類,不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在2005~2013年中,單次月份最大超標參數如下:總磷0.28mg/L (Ⅳ類);氨氮1.22mg/L (Ⅳ類);揮發酚0.007mg/L (Ⅳ類);溶解氧5.0mg/L (Ⅲ類);鉛為0.03mg/L (Ⅲ類)。
2)柳林洲工業用水、飲用水源區 在2005~2013年對柳林洲江段進行全年期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05~2007年水質類別為Ⅱ類,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2008~2013年水質類別均為Ⅲ類,不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要求。在2005~2013年中,單次月份最大超標參數如下:總磷0.31mg/L (Ⅳ類);氨氮0.88mg/L (Ⅲ類);溶解氧5.4mg/L (Ⅲ類);鉛0.02mg/L (Ⅲ類)。Ⅳ類);氨氮1.22mg/L (Ⅳ 類);揮發酚0.007mg/L (Ⅳ 類);溶解氧5.0mg/L (Ⅲ 類);鉛為0.03mg/L(Ⅲ類)。
3)五七碼頭排污控制區 在2010~2013年對蝦子溝江段進行全年期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10、2011年水質類別為Ⅲ類。2012、2013年水質類別均為Ⅳ類,超標項目 (因排污控制區無管理目標,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Ⅲ類為依據)為總磷,單次月份最大超標參數為0.40mg/L(Ⅳ類)。
綜上所述,長江干流荊州段2005-2013年水質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磷、氨氮等,其污染特性主要表現為有機污染。
荊州市是傳統輕紡工業城市,產業結構以紡織、造紙、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為主,耗水量大,污染比重高,廢水種類復雜,治理難度較大。由于缺乏專項治污資金的投入,導致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或簡單處理后直接排入長江。
根據荊州市農業部門調查顯示,荊州市農業化肥使用量平均達40t/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單位面積施用量安全上限。由于化肥和農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容易導致農田土壤污染,而且通過農田徑流造成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乃至地下水污染。
長江荊州段船舶種類繁雜,過往船舶多,由于船舶污染收集設備、岸上污染物處理設施和接收配套設施不健全,部分航運企業及操作人員環保意識淡薄,往往將生活廢棄物和船用廢棄物 (生活垃圾、廢機柴油等燃料)直接排入河道中,給水體造成了很大污染。
長江荊州段上游流域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宜昌等省市,大部分存在農業生產條件差、土地過分開發以及老礦區資源枯竭、環境歷史欠賬太多而引起嚴重的生態退化等問題[2]。由于投入和治理不足,致使大多支流和部分干流水環境質量下降,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和總磷濃度等增加,最終對長江荊州段水體造成嚴重影響。
長江是國家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是實施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3]。根據2013年 《荊州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應嚴格執行長江流域荊州市轄區內8個縣市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 “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度、管理考核制度和管理獎懲制度并接受社會監督。為有效保護水源地水質,按照 《水功能區管理辦法》的要求,強化水功能區管理,嚴格排污口的審批。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對水功能區應定界立碑,明確水功能范圍和水質管理目標,進一步規范水功能區的管理。
要從污染源頭抓起,建立節水型農業,實施現代化的灌溉技術以節約用水,提倡使用天然生物肥,禁用有毒的化肥和農藥;對水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應實行關停并轉,并對工業用水嚴加管理 (污水污物進行沿程處理、末端污水加強處理和回用)。此外,應注重管網建設以加強城鎮生活污水的處理。
開展河道內運輸船舶的監管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開展防治船舶污染宣傳,增強廣大船員、碼頭業主的環保意識。加強運輸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健全船舶污染防治體系,消除水上生活垃圾對水域的污染。同時,應嚴厲查處涉污或涉油作業中的違法行為,并確保發生污染事故時能夠高效應對。
加強環境保護宣傳以提高公眾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的認識,通過建立公眾環境投訴制度和配套的溝通渠道,進而使公眾參與社會監督,以此促進環保建設。
自2005年起,湖北省荊州水環境監測中心對長江荊州段沿岸重要城市水功能區實施常規水質監測。為了及時準確地掌握水源地水環境狀況,必須提高水功能區監測能力,同時建立健全水功能區水量、水質監測體系。特別是在水功能區取水斷面、重要支流、重點排污口及行政區域界等地,應優先布設水質監測斷面,保證一定規模的常規監測能力,逐步提高自動在線監測水平。同時,定期復核水域的納污能力,并提出水域限排總量的相應意見。
長江是荊州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為了確保長江荊州段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綜合防治長江荊州段的水污染,提高其水環境承載能力,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荊州市各級政府的大量努力和通力合作,才能使長江荊州段水環境處于良好狀態,從而造福于廣大民眾。
[1]馬建華 .長江流域水資源面臨的形勢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J].人民長江,2010,41(6):67-69.
[2]嚴茂超 .長江流域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 [J].資源與環境,1990,2(10):56-57.
[2]胡慶和 .流域水資源沖突集成管理研究 [D].南京:河海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