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
(皖西學院 藝術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在對鄉村公共空間進行設計上,主要考慮的是旅游所能帶來經濟效益,依據鄉村所具有的旅游資源價值、旅游相應的配套設備等來對空間進行劃分,進而在所有區域中選擇出最先發展鄉村旅游的區域,并依據資源互相補助、方便聯系等原則來決定旅游區域內空間安排上的最佳分布,由此使鄉村在旅游項目的開發上能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同時,能將開發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鄉村公共空間設計是鄉村旅游規劃中的重要環節,是鄉村旅游規劃的一項戰略性工作,對今后鄉村旅游資源的有效配置、合理開發、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城市來說,不在其范圍內的地方就被稱為了鄉村。“鄉村也是人類聚集、居住的地方,但有別于城市的是,農業生產活動是在鄉村進行的,而城市則沒有,這也是鄉村所具有的一些特征”[1]。當然,也可以從別的角度來對其進行理解,例如:從建筑學的角度上分析,鄉村就是由建筑要素和一定大小下的別的界面所共同組成的一個三維空間,人類可以在其中進行生產和生活;從人文地理學的角度上來分析,鄉村就是由眾多人類物質文化所構成的多種類空間;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鄉村是由一個地方的同類人所共同構成的獨立性部落;從旅游角度來看,鄉村旅游公共空間的構成要素是鄉村旅游藉以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確保鄉村旅游公共空間研究成果的必要條件之一。鄉村旅游空間規劃設計是藝術家和建筑師借助攝影、裝置、文本、互動媒體、聲音以及轉換傳統藝術方式等諸多藝術語言向觀眾呈現出展覽話題的各種詮釋,同時也是設計師與規劃師結合景觀生態學、區域經濟學以及環境心理學等多學科角度對鄉村元素進行分析,規劃和設計出鄉村旅游空間情境,對鄉村游客進行調查訪問,進而逐步清晰鄉村環境意象的過程。
在鄉村公共空間上,通常會設計一些小的服務型建筑物,例如亭子、廊架等,它們被稱為建筑景觀小品,主要是為了便于游客更好地休息和觀景。在對此進行規劃時,應在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域特色的情況下,使用能體現鄉村氣息的材料來進行建設,如木材、竹子等。在對廊架進行建設中,可將一些藤本植物種在其周邊或頂部,由此而使景觀更為美觀,并起到一定的遮陰效果。
設計休閑座椅的出發點是在自然環境中讓游客享受便捷。在鄉村旅游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中應重點考慮到休閑座椅設施的設計,需注意的是休閑座椅的制作材料應該有防腐蝕和不易破壞等特點。在設計的同時還應充分顧慮到每個游客的心理與生理活動規律。通常而言,休閑座椅應該安置在背靠建筑物、花壇等實體的地方,這樣避免給游客帶來擔憂。還應該注意游客休息的私密性,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來休憩。此外,可以將休閑座椅與某些景觀小品有效結合,從而形成別具一格的公共休閑場所。
作為旅游場所,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到環境的引導、指示、說明、警告等。讓游客們能夠快速適應當前的環境。標識,則是其中一種獨特的傳送方式。通常情況下,鄉村旅游區域所設置的標志設施可分為方位導向牌、景點指向牌、餐飲廣告牌、廁所導向牌等。當然,在對這些標志設施進行設計時,要對其風格、色彩、美觀等要素進行充分考慮,進而使其與鄉村旅游空間的整體規劃相統一。[2]此外,與城市相比,要做到少而精,充分體現出鄉村的本土特殊性。標識設施一般分為獨立式、地面固定式、墻面固定式、懸掛式等,一般要選用木材、石材、不銹鋼、瓷磚等一些持久耐用的材料,并且要注意地方文化特色的表達。
在鄉村旅游空間的規劃中,雖然公共廁所是極其普通的一個設施,但卻是鄉村旅游公共空間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會對鄉村旅游公共空間的整體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建設公共廁所前,應當充分考慮其所選位置和周圍環境,通常來說,其所選位置主要位于人流集中地,且與廣場、綠地相結合。
此外,回收垃圾的位置好差也會對鄉村旅游公共空間的整體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位置選得好,不但可以使鄉村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還能因為干凈的衛生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垃圾的回收主要通過設置垃圾桶來完成,結合鄉村旅游游憩空間的規劃設計,合理設置垃圾桶。要充分考慮其造型、色彩等與當地鄉村旅游的環境相協調,一般30至50米設置一個,可以單獨設置,或者與建筑小品、娛樂活動設施、標識設施等統一設置。在村莊內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居民點均實行垃圾袋裝化及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所有的垃圾均要集中回收,統一外運垃圾處理場處理,不得在鄉村景區內處理、焚燒、填埋。
“交通路線對于鄉村旅游公共空間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外界與鄉村進行聯系的橋梁,也是村民生產、生活的必要設施”[3]。因此,在對其進行設計時,應該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同時,也應為游客設計出最為合理的旅游路線。通常情況下,可以將道路設計成線狀的車行道理、觀賞道理以及點狀的停車區間。在進行道理設計時,也應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來選擇適宜的材料進行建設,杜絕浪費,提高實用性。
對于鄉村而言,其旅游公共空間的車行道路系統是由主道路和次道路組成,通過兩者結合來實現鄉村的農業生產和對外通行。在建設道路的材料選擇上,可運用水泥或瀝青作為澆筑路面的材料。
主道路的車流量相對較大,是全村對外通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與市區相連接的必經之路,因此,對其進行建設時,除了質量要加強之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景觀性。路面寬度以6至8米為最合適,同時,在道路兩邊種植一些樹木。
次要道路主要是為了滿足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要,一般4至6米寬。同時,為了司機和行人的安全,在村落內主次道路交叉口的視距三角范圍內,不能設置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它設施阻礙司機的行車視線。行道樹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樹種的生態特性,同時與當地的地理條件相一致,盡量選用鄉土樹種,考慮樹種的搭配和色彩季相變化,合理配置喬木、灌木、花卉和地被,營造一個美觀、層次分明的線形道路游憩景觀空間。
在鄉村,街巷道路自古以來就很常見,也是當前線狀鄉村空間在布局上一種重要形式,同時,也是游客和村民經常聚集和進出的主要之地。此外,它也是鄉村中的公共空間活動得以相連的紐帶,通過它,使得鄉村中的公共空間能井然有序,因此,它是鄉村旅游公共空間規劃中的重要部分。[4]在對其進行規劃時,應當與整個規劃相協調的情況下,使其更加貼近鄉村旅游空間的需求。可在街道的兩邊設置一些游憩點,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游憩的空間,同時,還應對街道的曲折性進行重點考慮,進而使得空間更具有生動性和活潑感。譬如:在將一個能體現鄉村特色的花壇或雕像設置在街道的轉折處,以便于景觀視線的引導。同時,必須從整體的角度來對路面所需運用到的材料進行確定,進而更好地展現出游憩空間的特殊性。路面材料不僅要考慮其強度、耐磨、防滑的實用性,還要結合當地頗具地方文化特色,可以選用地方特色的自然片石、石板、方磚、石材等,其色彩和樣式既要引導和限定街道空間,還要與兩側的建筑相協調和統一。街巷轉彎處不能種植高大的喬木,以免阻擋行車路線。靠近建筑的空間,要考慮到住宅的采光和通風。路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是鄉村街巷空間景觀的一部分,其造型、色彩和質感要與當地的地方特色相協調,滿足照明的同時給人一種親切感。例如杭州的竹林蹊徑鄉村游憩點,體現了路燈的竹子造型與整個環境的完美結合。
通過將鄉村旅游空間中的所有游憩點進行聯系來組成游覽道路,使得道路的作用不再只是通行,更大的作用是在于引導游客有序的游覽景點,同時,也具有組織空間、集散人群等眾多功能。[5]道路游線應以曲折取勝,能夠在游客游覽各個景點時起到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妙處。游線應該有多選擇性,并且還要形成環狀,避免游客走回頭路,增加游覽路線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在鄉村道路的轉折處或相交處,應適當的設置一些游憩點,如休閑座椅、健身器材、雕像等。通常來說,都會運用鵝卵石、石板、尋常片石等材料來建設游步道。同時要考慮在道路交叉口或者轉折處采用特殊的鋪裝形式或者景觀節點,以引導游憩者的游覽路線或者提示游憩者休息、賞景等。
停車場是組成鄉村旅游公共空間的重要部分,在對其進行規劃時,可與一些廣場相搭配,也應充分考慮其便捷性以及是否會對交通產生影響。同時為了避免夏日陽光的暴曬,可以在停車場內種植高大的喬木,并搭配低矮的灌木圍合空間。停車場可以采用仿古青磚、廣場磚、植草磚鋪裝。
鄉村交通相對來說不是很便利,由于村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鄉村,因而積累了許多優秀的歷史文化。在鄉村旅游產業被開發后,鄉村獨有的文化氣息深深吸引許多城市居民。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業,許多鄉村都會對其空間布置上進行新的規劃和建設,進而滿足游客的休閑所需,并將觀光、娛樂、學習等游憩活動聚集于鄉村旅游空間中。因此,在鄉村旅游的影響下,許多農村在建設新農村時都會結合鄉村旅游的空間布局思維來對鄉村進行建設。筆者結合實地考察,提出設計方案,期望此文可以作為探索鄉村旅游公共空間設計問題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同時為豐富和健全我國新農村建設理論知識做出貢獻。
[1]馬靈燕.鄉村空間資源化視角下的鄉村規劃設計探索[D].杭州: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12.
[2]趙琳琳,王雷亭.鄉村旅游空間分析與空間設計研究:以泰山馬蹄峪為例[J].小城鎮建設,2007(11):84-86.
[3]林莉.城郊鄉村游憩地景觀特色營造研究:以武漢市近郊區新農村規劃為例[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10.
[4]馮淑華,方志遠.鄉村聚落景觀的旅游價值研究及開發模式探討[J].江西社會科學,2004(12):45.
[5]王東,王勇,李廣斌.功能與形式視角下的鄉村公共空間演變及其特征研究[J].國際城市規劃,2013(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