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紅,鄭宇
(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山西臨汾 041004)
資源型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以山西省為例
韓麗紅,鄭宇
(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山西臨汾 041004)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次高增長階段,中西部資源型地區為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力求改變當前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模式。山西省作為我國典型的資源型省份,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尤為突出。通過分析近20年來三大產業對山西省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比重變化,運用庫茲涅茨法則提出了針對全省經濟發展趨勢的產業結構調整措施,旨在實現區域各產業的優化升級,從而帶動全省經濟的高效發展。
產業結構;區域經濟;庫茲涅茨法則;優化升級
山西省作為我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多年來形成了以煤炭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模式,并以此帶動了GDP的高速增長(見圖1)。然而,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產業結構與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矛盾也在不斷加劇。對此,學術界從各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小(蔚垚輝等,2009),第三產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吳文亮,2009)等角度進行了研究[1-2],總體上這些研究對區域背景的作用考慮不足。為此,本文嘗試在區域整體經濟環境下,運用庫茲涅茨法則,對山西省當前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之處進行動態分析,試圖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出合理的產業結構調整措施[3-5]。
1.1 山西省經濟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同全國一樣,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經濟總量看,1978年山西國內生產總值僅為88億元;到1990年,GDP達到429.3億元;1995年GDP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34.5億元;2002年GDP再上一個新臺階,總量達2017.54億元;到2005年,全省GDP 為4230.9億元;2010年GDP又實現了巨大的增長,達到了9200.9億元(見圖1)。但是,由于社會、自然等因素的影響,省內各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太原、大同、陽泉等城市GDP居于全省前列;運城、呂梁、忻州等地由于交通、資源等因素不佳,GDP位于全省末列。通過以上數據說明,山西省在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面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

圖1 山西省近20年來GDP變化情況
1.2 山西省產業結構現狀
山西省作為我國傳統的煤炭工業大省,產業結構現狀具有典型的資源型特征,以下通過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見圖2、表1)。

圖2 地區生產總值構成圖

表1 山西省三次產業從業人員數情況表單位:萬人
由圖2可以看出,山西產業結構的“二三一”特征十分明顯,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遠遠超過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居于主導地位。由表3可得,山西省多年來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遠高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而根據配第-克拉克定律可知,三大產業勞動力的比重次序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轉變,可見當前山西省產業結構體系是不合理的。
綜合來看,當前山西產業結構面臨的問題是:第一產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完善度差,產銷能力低下,農產品品種稀少;第二產業內部創新能力匱乏,市場敏感度不高,新產品研發能力不足,仍處于傳統工業化階段;衡量現代經濟發展水平的第三產業各部門發展緩慢,所占比重遠遠低于第二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滯后于全國發達地區。尤其自2002年開始,隨著二產比重不斷上升,服務業發展空間受到擠壓,造成了第一產業基礎地位不牢、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不優、第三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現象,同時加劇了產業結構的重型化趨勢。以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現狀,嚴重影響了山西省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
眾所周知,各國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經濟增長有著密切關系,調整產業結構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也會使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未來山西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全省經濟發展有以下幾點影響。
2.1 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狀況
三大產業是區域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減輕生態破壞,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輕經濟發展負擔,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強山西經濟在全國的競爭力。
2.2 對不同經濟增長階段均有促進作用
結合羅斯托的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①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共分為6個階段:第一,傳統社會階段;第二,為經濟起飛創造前提條件階段;第三,經濟起飛階段;第四,成熟階段;第五,高額消費階段;第六,追求生活質量階段。,可以得知三大產業在經濟增長不同階段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6]。因此,應提高第一產業發展水平,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使山西由傳統社會階段向經濟起飛階段轉變;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整改煤化工業,促進山西經濟發展走向成熟階段;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使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向高質量階段轉變。
2.3 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省內各地因地制宜發展
根據地形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山西省可分為東、中、西三個經濟地帶。今后各地區應依托自身特色資源,結合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新趨勢,著重發展新型產業,同時要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合理調整產業結構,這樣不僅有利于拉動當地經濟增長,還可以促進社會發展。例如,呂梁山區具有黃土高原典型的風土人情,合理開發這類資源,將有利于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繼而帶動GDP的增長。
針對山西省當前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庫茲涅茨法則,可以得知,三大產業的整體演進趨勢應為逐漸提高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減少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同時要確保三大產業健康協調發展[7],具體須做到以下幾點。
3.1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
首先,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進水利灌溉設施,提高機械化工具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促使全省農業發展盡快邁向現代化階段;其次,要推進全省各地特色農業的發展,如晉北生態畜牧區、晉中南無公害蔬果區以及品牌農業的建設(如山西老陳醋、平遙牛肉、清徐葡萄、沁州黃小米)等;再次,要完善農業產業鏈,加強社會化服務,提高市場應變能力,從生產、銷售著手,為農民提供信息、組織服務,形成有競爭力、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基地,使農民生產由盲目性轉向有計劃性。
3.2 推進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改革,發展新興工業
首先,要調整煤炭工業的生產結構,有序開發資源,淘汰工藝和產能落后的企業,加強污染治理,取締非法開采的中小煤礦;其次,要改變單一傳統的火力發電生產模式,加快水電工業的開發進程,將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結合起來,尋找節能、環保的電力生產模式,加強電網安全,促進電力工業的高效發展;再次,山西省冶金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產量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優化鋼種結構,提高鋼材質量,從而使山西省鋼鐵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得到提高;最后,要堅持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煤化工業企業應遵循市場規律,積極研究高效節能新產品,加快新興工業的規模化發展,提高第二產業在經濟發展新趨勢下的綜合競爭力。
3.3 創新第三產業發展模式,加快旅游業的發展
當前山西省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方向之一應是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首先,隨著近年來全省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的逐年增加(見表2),政府和企業需意識到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應重點發展,山西省可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開辟特色旅游服務業,建立晉商文化、五臺山佛教文化等旅游線路供游覽;其次,為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郵電業等傳統服務業部門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再次,結合當前新趨勢,發展金融保險業、居民服務業、商業服務業等熱點部門,最終形成由旅游業牽頭的新興第三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的改革,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

表2 山西省主要年份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情況表
今后,山西省應依托省內特有的資源稟賦和國際國內發展新趨勢,立足于資源型地區的基本特點,將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結合起來,對三大產業進行合理調整。要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與各產業部門發展相配套的設施;要大力發展節能高效、態勢良好的朝陽產業部門,淘汰效益低下、前景衰退的夕陽產業部門;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延伸產業鏈,提高各產業部門的競爭力。力求改變資源型省份單一的產業結構模式,加快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早日實現區域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1]蔚垚輝,雷晉芳.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7(45):116-118.
[2]吳文亮.淺論山西資源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7(2):125-128.
[3]羅帥.論山西資源城市產業結構調整[J].現代商貿工業,2008 (9):21-23.
[4]馬霄,閏婷婷.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的若干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11):176-178.
[5]耿晉梅.山西省產業結構效益水平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1):88-91.
[6]趙榮,王恩涌.人文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3-285.
[7]李小建.經濟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3-144.
責任編輯:沈玲
Impa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Resource-based Areas on Regional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Shanxi Province
HAN Lihong,ZHENG Yu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4,China)
In recent years,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reduced growth phase,the mid-western resource-based regions aim to change the current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mode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hanxi Province,as a typical resource-oriented province,in whic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obvious.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the rat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on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Province,this paper,based on Kuznets Law,presen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measures suitabl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s of Shanxi Province,hoping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es,so as to drive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industrial structure;regional economy;Kuznets Law;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F061.5
A
1009-3907(2014)07-0896-03
2014-04-01
山西省留學辦資助項目(605042)
韓麗紅(1989-),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鄭宇(1973-),男,山西忻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城市和區域規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