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莉,夏道娟(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ICU,湖北 荊州 434000)
我科2012年6月收治1例食管癌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病例,在對患者搶救生命的同時,給予控制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并實施單間隔離、心理護理等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66歲,高中教師,生活習慣好,無不良嗜好。自述 “上腹不適半年”入我院消化內科,經過系統檢查胃鏡提示:①淺表性胃炎伴糜爛;②食管病變性質待查。完善術前檢查準備,6月3日行食管癌根治術,術后當天入ICU病房,生命體征穩定,鼓勵咳嗽咳痰有力。術后第1天轉回普通病區單間病房,術后第6天出現發熱,伴咳嗽咳痰,為黃稠痰,血氧飽和度在90%左右。給予泰能抗感染治療,CT示雙肺感染,痰培養提示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經抗感染治療癥狀未見好轉,6月13日行氣管切開術,術后入ICU,給予間斷呼吸機輔助呼吸,6月19日順利脫機。經過多科會診,綜合治療和精心護理,患者7月12日轉出ICU,隨訪患者8月1日出院。
2.1.1 單間隔離 將患者安置在單間進行隔離治療,做好特殊隔離標識,專人護理。醫護人員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進出前后規范洗手,進行特殊操作應戴無菌手套。患者的治療所需物品全部放置在隔離病房內,治療車、護理盤、聽診器、體溫表、手電筒等專人專用[1],防止交叉感染。對該病人的查房、護理及護理交接應安排在其他病人之后。限制家屬的探視,每天下午15min的探視時間,僅限2人,同時做好探視家屬的防護措施,做到進出如同醫護人員的要求,尤其要限制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探視。隔離病房內每天通風3次,人機共存的消毒機消毒4次,床單位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抹布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地面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常規2次/日。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單獨處理,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需重復使用的必須遵循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則。患者如需外出檢查,應與檢查科室聯系,做好相對措施和善后處理。患者解除隔離后,徹底終末處理消毒,該患者所用的病歷夾、聽診器、手電筒、監護儀導線、病床、床旁桌等用含氯消毒劑擦拭,然后連同床單元進行床邊臭氧消毒30min,紫外線消毒機消毒1h。有條件隔離間應通過微生物室監測合格方可再使用。
2.1.2 加強無菌觀念,規范手衛生 鮑曼不動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醫院環境及人體皮膚表面、口腔、呼吸道、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2]。隔離間內設洗手池,接觸患者前后用洗手液按7步洗手法規范洗手,使用擦手紙擦手。每床備手消毒液,醫護人員相互監督,規范重視手衛生。
2.1.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鮑曼不動桿菌攜帶并傳遞多種耐藥基因而獲得多重耐藥譜,臨床稱為多重耐藥菌。為有效地控制感染,根據患者做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用敏感的藥物。同時微生物室及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定期對病室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的手及醫療器械等監測,落實消毒隔離情況。
2.1.4 加強ICU患者的周轉 鮑曼不動桿菌已經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條件致病菌,而在ICU患者病情危重,人工氣道的建立、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住院時間長等因素,極易感染鮑曼不動桿菌[3]。我科收治此病例后,全院高度重視,采取加強患者周轉措施,積極治療患者的原發病,病情穩定后盡早將患者轉出我科,以免繼發感染。
2.2.1 基礎護理 病室的溫、濕度適宜,溫度18~22℃,濕度50%~60%。在使用呼吸機期間尤其要注意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應抬高床頭45°,使頭頸和軀干在同一軸線上,防止氣管套管移位或脫出。呼吸機管道及附件每隔24h必須更換,清洗消毒1次。吸痰所用負壓吸引瓶及吸痰連接管采取一次性,每天更換1次,有條件時,最好使用一次性密閉吸痰管。做好患者安全管理,適度約束患者,加強看護,每2h給患者翻身叩背評估患者的皮膚情況,每6h使用振動排痰儀給患者叩背1次。由于患者行食管癌根治術、氣管切開術、留置胃管等治療,患者不能經口進食,口腔中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潔能力下降,易滋生病原微生物,每日至少予以口腔護理4次,根據患者情況隨時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床鋪平整、干燥,床上洗臉擦澡2次/日,尿道口護理2次/日。
2.2.2 吸痰護理 嚴格無菌操作,按需吸痰,做到一部位一次一管,吸痰動作要輕柔敏捷。吸痰過程中注意觀察生命特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一旦發生變化,立即停止吸痰。吸痰前后必須給予吸入純氧共計3min,注意觀察痰液的性狀、顏色和量,根據痰液的性狀,可以配合霧化吸入翻身叩背。分離氣管套管和呼吸機管道時一定要注意避免污染呼吸機接頭處,以免造成再次雙重感染。
2.2.3 胃管的護理 食管癌根治術后胃管的放置是必須的,患者已行氣管切開,極易發生誤吸和營養不良。可根據醫囑合理安排分配患者鼻飼的時間及進食量,遵循多次少量,補充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鼻飼食物后30min禁忌翻身叩背吸痰等活動,以免造成嘔吐反流誤吸。胃管妥善固定,標簽清楚,班班交接,并且每次鼻飼前都要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及食物消化情況。進食期間注意大便的顏色、性狀和量,定期行大便常規,防止菌群失調。
2.2.4 氣管套管與氣囊的護理 由于患者所用的氣管套管是一次性的氣管套管,故需要保持清潔。牢固固定氣管套管,固定氣管的系帶要打死結,以能伸進1指為宜,發現被污染時立即更換。每班檢查氣囊充氣情況,現在采用的是高容低壓型的氣管套管,故不再需要定時放氣,更加減少誤吸的機會。根據患者的自控能力,適當的約束患者,每小時評估約束情況,以免造成拔管。根據患者的體位調節呼吸機導管支架,保持管道的通暢。每6h用碘伏棉球消毒氣管切開處皮膚,并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紅腫、化膿、滲出,若有污染隨時更換。
患者暫行氣管切開,不能發音,表達能力差。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密切觀察呼吸的頻率、節律以及體溫、意識、瞳孔的變化。按照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按需吸痰,觀察呼吸機的各種指標,出現報警的及時處理。患者發熱時遵醫囑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并注意降溫的效果。對患者的情況每班嚴格交接。
密切觀察,加強交流,注重溝通的技巧。該患者神志清楚,屬知識分子,極度配合,但患者仍會產生恐懼、焦慮的情緒。所以護理人員應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如通過眼神穩定患者的情緒,通過撫摸轉移患者的不適。有效的溝通可以給患者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患者建立心理防御機制,緩解壓力。并且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運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
針對鮑曼不動桿菌的危險因素,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規范手衛生,嚴密隔離,做好各類管道消毒及廢棄物處理,保持病室環境清潔,空氣流通,定時消毒。通過我科護理人員精心、恰當的護理,患者在ICU期間,有效的杜絕了鮑曼不動桿菌的傳播。該患者連續3次痰培養結果均未見生長鮑曼不動桿菌,于7月12日轉出ICU,隨訪時于8月1日出院。
[1]樊少磊,單巖.1例肥胖型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并發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護理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58-59.
[2]徐二鵬.鮑氏不動桿菌感染及護理措施研究進展 [J].當代醫學,2008,5(14):10-12.
[3]趙偉英,丁亞娣,鄧克勤.ICU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A):59-60.
[編輯] 何勇